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明明是李陵投降匈奴,为啥遭殃的却是司马迁?

    2022.07.14 | 万里繁华 | 次围观

    公元前99年,名将李陵投降匈奴,气的汉武帝要灭他全族,结果却是处司马迁宫刑。一年后,消了气得汉武帝突然震怒,还是下令抄了李陵满门。

    之所以汉武帝会如此反复无常,全因一场战争,力捧宠妃李夫人之兄的战争。

    公元前99年10月,汉武帝任命李广利">李广利为将军,率3万大军从酒泉出征匈奴,让李陵负责后勤补给。

    而李陵身为名将李广之孙,立志要上阵杀敌,并非运输辎重,为此他屡屡向汉武帝请战,从侧面攻打匈奴,以分担主将的压力。

    一向欣赏李陵的汉武帝,笑道:“恐怕你是耻于他人下属吧!但朕也无马匹可拨给你了。”

    李陵一听有戏,据理力争:“陛下,臣无须马匹,只求拨得5000步兵,必将直捣匈奴王庭。”

    汉武帝被李陵的勇气所动,爽快地批准了他的请求,命其从居延出发,这也开启了他悲剧的一生。

    在向北行军30天后,李陵率军深入浚稽山,却遭到匈奴单于主力3万骑兵的围堵。面对猛烈攻势,李陵临危不惧,排兵布阵道:“击鼓声起,就进攻;一听到鸣金,就收兵。”

    于是,汉军千弩齐发,杀得匈奴丢盔弃甲,逃之夭夭。但不甘心的单于又调来了骑兵,共计8万,包围李陵,妄图一举拿下李陵。

    虽两军兵力悬殊,但李陵部从未退缩,殊死抵抗8天8夜,顶住一轮又一轮猛攻,斩杀了1万多匈奴。

    汉军几乎尽弹竭,却迟迟未等来援军,但从抓来的匈奴军官口中,得知“单于将要撤兵”的重要情报。李陵及部下重新振作起来,等着逃出包围。

    奈何,汉军中出现了叛徒,一个叫管敢的军侯逃到了匈奴军营,并告知单于,李陵正处在无后援、箭矢将尽的艰难处境。单于大喜,重燃斗志,一边疯狂围剿,一边大喊:“李陵快降!”

    李陵大感不妙,只能拼死一搏,便与副将韩延年一同上马,率余部冲出重重包围。结果,韩延年不幸战死,李陵哀叹:“无脸见陛下啦!”

    在被数千匈奴骑兵紧追之时,在走投无路之际,大汉名将李陵只得屈辱地下马投降。

    汉武帝闻讯,大为震惊,而朝臣们立马见风使舵,不分青红皂白地抨击李陵。唯独司马迁不停摇头,一言不发,汉武帝怒视他,问道:“对李陵一事,太史令有何看法?”

    司马迁拱手,跪地冷静道:“将军以少对多,杀敌数万。陷入重围之时,以身犯险,让部下分散逃回大汉,他怎会是贪生怕死之徒?他不死,应是想立功赎罪以报朝廷。”

    但正在气头上的汉武帝,又见被他击中自己“用人失察”的痛处,大为光火,呵斥道:你是在为“叛徒”李陵辩解,诋毁李广利">李广利?难道不是李陵自己下马投降,朕还冤枉了他不成?

    话毕,怒气难消的汉武帝下令将司马迁收监,并处以宫刑。这一次,因为司马迁,暂且保全了李陵全族。

    然而,一年之后,汉武帝悔悟到李陵投降,是因无救援所致,派公孙敖将军带兵前往匈奴,接李陵归汉。

    但这位老兄行至途中,碰到一逃跑的战俘。听他说李陵在帮匈奴练兵,掉头就撤回长安,向汉武帝禀报:李陵真投降了,正为匈奴练兵,接不到他了。

    这一回,汉武帝怒发冲冠,立即下令处死了李陵一族。

    而李陵是在汉匈恢复和谈,见到汉使之后,才知道朝廷杀了他全家。仅因汉武帝听信了谗言,把为匈奴练兵的李绪,当成了李陵。

    这一刻,一直不肯屈从的李陵绝望了,与曾心心念念的汉朝恩断义绝了。

    纵使后来,汉昭帝刘弗陵继位,汉匈关系缓和了,故交任立政出使匈奴,要接李陵回汉。一副匈奴人着装的李陵也不肯,而是仰天长叹:“大丈夫岂能反复无常,再次蒙羞!”

    自此,这位名将之后,威震匈奴的勇士,再也没踏回汉土,而是于公元前74年,病死胡地。

    李陵的遭遇,正如辛弃疾在《贺新郎》中所写:“将军百战身名裂。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长绝。”

    而李陵悲剧的一生,全因汉武帝而起。任人唯亲,听信谗言,杀李陵全家,断了他归国之路。

    但后世仅因李陵没有杀身成仁,就认定他是叛徒;却未曾想他用五千步兵,敢于抵抗匈奴八万精锐骑兵,且决战到底,也是值得被称赞的,他就是鲁迅所说的“少有的单身鏖战的武人”。

    资料来源:《汉书》

    作者:吃鱼的老龙猫

    单字解释: 明 明 是 李 陵 投 降 匈 奴 为 啥 遭 殃 的 却 是 司 马 迁 ?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