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司马懿一眼识破空城计,为何选择退兵?临终前他对儿子说出了真相

    2023.10.26 | 万里繁华 | 次围观

    #历史#

    #头条创作挑战赛#

    孔明传令,教“将旌旗尽皆隐匿;诸军各守城铺,如有妄行出入,及高言大语者,斩之!大开四门,每一门用二十军士,扮作百姓,洒扫街道。如魏兵到时,不可擅动,吾自有计”。孔明乃披鹤氅,戴纶巾,引二小童携琴一张,于城上敌楼前,独坐城墙碉楼前,凭栏抚扇,焚香操琴。

    这段话出自《三国演义》,是这部名著中最精彩的片段之一,也是诸葛亮智慧的亮点。以城中2500文人吓退司马懿的15万大军,诸葛亮这虚张声势可以吹嘘好几年。

    是司马懿不如诸葛亮,还是司马懿“笨”,看不出诸葛亮在唱空城计?如果是,为什么他会成为终结三国乱世的最大赢家?

    司马懿不傻。甚至在很多学者眼里,他的能力胜过诸葛亮,连曹操都不如他。就如开国伟人说的,司马懿是个了不起的人物,历史一直说他不好,我觉得他比曹操都要强几手...

    那么司马懿是否识破了诸葛亮的虚计划呢?

    其实我觉得他一眼就看穿了空城计,那他为什么要撤?对于这个问题,司马懿临死前给儿子们的遗言,就是他退兵的真相。

    这是什么?我们一起来看看。

    曹操死后,曹丕继承了大一统。作为帮助曹丕当上皇帝的司马懿,自然受到重用,司马懿确实很有能力。有了他,曹丕真的省心了很多。

    更让司马懿受宠若惊的是,曹丕给了他完全的信任,简直把他当成了自己的萧何。只要曹丕出去打仗,司马懿就会留在许昌,反之亦然,就像曹丕在《晋书》里对司马懿说的:

    吾东,抚军当总西事;吾西,抚军当总东事。

    曹丕死后,司马懿成了名副其实的托付孤儿的大臣。后来曹真等人被平定后,司马懿独揽大权。

    此时的蜀汉,刘备也已经去世,而刘禅即位后,诸葛亮成了蜀汉名副其实的权臣,就这样,两个天然的对手有了发挥的机会。

    诸葛亮的理想是兴复汉室,但是曹魏篡汉,这是大逆不道的。毕竟他起码要挂羊头卖狗肉,这样才能在门面上过关,而曹丕等人没有,直接自己当了皇帝。

    士可忍,但孰不可忍。诸葛亮作为曹叡叔父辈的人物,实在忍无可忍,决定东出祁山,攻打魏国。面对诸葛亮的挑衅,曹魏坐不住了,于是派司马懿去抵抗。

    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是最容易成功的一次,但是马谡拖了他的后腿。至于马谡,总觉得他读了很多兵法,很牛。尤其是他佩服韩信玩的那一招,背水一战,置之死地而后生。于是为了表示对韩信的敬意,他把自己的士兵驻扎在山上,等待敌人攻山,伺机向山下发起漂亮的冲锋。

    然而马谡没想到的是,曹魏的军队根本没有进攻,而是直接切断了山脚下的水源。这下惨了,蜀汉两军分崩离析,马谡也失去了街亭。

    街亭是诸葛亮设计好东进出口的跳板。此地失守,意味着蜀汉军队无处落脚,不得不撤退。

    司马懿意图趁病杀之。他自然不能错过棒打落水狗的机会,于是带着15万大军,直接杀往诸葛亮的西县。

    诸葛亮也很犯怵。当时诸葛亮身边没有军队,只有一群文官。本来有5000名士兵,却安排了一半出去押运粮草。

    2500文人对阵15万士兵,这场战役毫无悬念。

    西城的所有人面对这种情况几乎都吓傻了。好在诸葛亮很冷静。经过深思熟虑,他对本县剩余的2000人做了安排:

    四门大开,派20名士兵在各门前扫地泼水。其余兵士都藏了起来,而他自己则带着两个小书童坐在城楼上,烧香弹琴,十分惬意。

    司马懿的先头部队到了,看到这种情况都被蒙在鼓里。他们自然不敢轻易入城,急忙去报告司马懿。司马懿一开始还不相信,到了大门口,真的看到诸葛亮在弹琴。

    司马懿想了一下,下令撤退。他的儿子司马昭很纳闷,就对司马懿说:“这是不是诸葛老儿故意犯险设局?事实上,城里没有士兵。

    司马懿听了,说:诸葛亮一生谨小慎微,从不涉险。这种行为一定是埋伏,不如退兵。

    事情本该到此结束,但想想又觉得不可思议,因为太假了。如果当时司马懿不确定城内是否有埋伏,他也不需要进城,只需要用军队围西县几天就可以了。也许诸葛亮就可以露出破绽。

    虚张声势只能虚张声势一时,不能虚张声势一辈子。时间自然可以检验空城计的真假,所以我觉得司马懿其实一眼就看出诸葛亮是在唱空城计,他退兵是因为他有更长远的打算,而他的儿子在临死之前,终于明白了父亲的良苦用心。

    司马病重的时候,把两个儿子叫来,讲了这样一段话:

    吾事魏历年,官授太傅,人臣之位极矣;人皆疑吾有异志,吾常怀恐惧。吾死之后,汝二人善理国政,辅帝平九州,慎之!慎之!

    这句话是司马懿对自己一生的总结,也是他对后事的交代。他自己也知道他是个有权有势的大臣,当时的人都怀疑他有异心,他也经常害怕。

    那么这段话和司马懿退兵有什么关系呢?当然有,因为当时只有司马懿能够顶得住诸葛亮的进攻。如果司马懿活捉了诸葛亮,他就失去了价值。

    也就是说,只有诸葛亮活着,司马懿才能成为司马懿,而诸葛亮一旦死了,肯定会成为小皇帝曹叡怀疑的对象,那么他就离被灭族不远了,这样他所担心的事情就会成为现实。

    历史上最早提到诸葛亮用空城计,是南北朝学者郭冲写的。他在《条亮五事》一书中,记载了诸葛亮用空城计击退曹魏军队的故事,后来经过罗贯中的加工,写进了《三国演义》,从此家喻户晓。

    另外,也有学者说过,诸葛亮根本没有定过空计划,这件事是虚构的,但这有什么关系呢?即使是虚构也成了名著中的奇葩桥段,即使不是史实也成了文学,也是有研究价值的。

    单字解释: 司 马 懿 一 眼 识 破 空 城 计 为 何 选 择 退 兵 ? 临 终 前 他 对 儿 子 说 出 了 真 相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