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别人存钱,我存交情”,杜月笙临终烧掉所有欠条,救了子女一命

    2024.03.12 | 万里繁华 | 次围观

    杜月笙是谁?

    简单粗暴地说,他就是旧上海叱咤风云的青帮教父。

    但准确地说,他是个传奇。

    从一个无依无靠的孤儿,成为上海滩说一不二的人物,这样的经历大概只有“传奇”两个字能够解释。

    关于旧上海的三大亨,时人有个评价:黄金荣爱财,张啸林能打,杜月笙会做人。这里的“会做人”,重要的一条就是仗义疏财。

    杜月笙一生经手的钱财何止亿万,但他留下的遗产却只有区区十万美金。这让众亲友唏嘘不已。即使落到这样寒酸的境地,在临终前他还是坚持烧掉多年来别人写给他的所有欠条,这种境界的确非常人所能达到。

    “别人存钱,我存交情”

    杜月笙有一句人生格言:人生要吃好“三碗面”——体面、场面、情面。而这个情面,就是私人之间的情分和面子。中国是礼仪之邦,中国人“好面子”,“不给面子”这句话,有时候是要压死人的,所以杜月笙说,钱财用得完,交情吃不光,所以别人存钱,我存交情。

    杜月笙会做人,与他从小成为孤儿的身世有关,底层出生使他,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使尽浑身解数,看尽世态炎凉,因此懂得处理好人际关系的重要性。他常说“前半夜想想自己,后半夜想想别人”。

    时人对他赞誉有加,“做人最漂亮的还是杜月笙,你去找他,先叫一声,月笙哥,你说上句,不要说了,他知道下半句了。他杜月笙像孟尝君一样,孟尝君食客三千,大大小小的来投靠他,他马上就收留。杜月笙就是这样够朋友。拉住你,是拼命的。”

    一生仗义疏财

    杜月笙一生颇仗义疏财,他的钱财观,就是散财建立自己的声誉和网络,而不是做个守财奴。

    全盛时代的杜月笙,至少有70多个董事长和理事长,也就是70多个企业,有他的干股,要给他开工资的。一年下来,他至少可以赚到几百万银元。但一年过后,几百万银元用得精打光。

    在争夺利益时,杜月笙可以不把青帮祖师爷张锦湖放在眼里,但同时又在过年时孝敬每位青帮老大,三鑫公司每月都给青帮大字辈头领各300大洋,达10年之久。

    对于自己的青帮师父陈世昌,杜月笙颇为关心,不仅常嘘寒问暖,还定期给钱。

    春节拜年,杜月笙再忙陈世昌和黄金荣家,他是一定要去的。直到陈世昌去世,杜月笙一直执弟子之礼。

    同样是浦东人出身的名人黄炎培,和杜月笙关系颇好,但黄炎培经济条件不好,杜月笙每个月给他500大洋,还跟随他参加宪政运动,直到1949年两人仍交往频繁。

    再比如章太炎,他有难之时求助于杜月笙,杜月笙不仅谦和拜访,而且临走前还在茶几上留下一张2000元的钱庄银票。

    章太炎对杜月笙既感激又敬佩,认为杜月笙讲义气,重礼节,有古代豪侠之风,所以两人建立了“平生风义兼师友”的交情。

    临终烧点所有欠条

    杜月笙晚年在香港度过,日子过得越来越拮据,其最后的本钱,就是离开上海前卖掉杜美路房屋所得的45万美金。最后重病在床之际,杜还在感叹今不如昔,“没有钱可以借给别人,场面没了,朋友也就没了!”

    但是,杜月笙销毁了历年别人写给他的所有借据,他对子女说,“我不希望我死后你们到处要债。”

    其实,杜月笙看得很明白:失势后,自己手中的欠条已经不在是随时可以兑换钱财的借据,而是曾经经济往来的凭证,就算钱要回来,也会引起不必要的麻烦,毕竟活着才最重要。所以他的这一举动,可以说是救了自己的子女一命。

    结语:

    杜月笙是在香港病逝的。早年“四一二”反革命时期,他甘当马前卒,手上占了不少人的鲜血,但是,面对日本人的入侵,他却铮铮铁骨,积极组织抗日救国会、抗敌后援会,还帮助戴笠创建抗日别动队,全力以赴支援抗日。

    1937年,上海沦陷前,面对日本人的威逼利诱,他坚决不当汉奸。虽然在民族大义面前,他并不含糊,但最终无脸投向人民,选择了避居香港。

    他临终最大的愿望,是将来能有一天能回到故土,但至今没有实现。对于他的评价,恐怕也只能留给历史了。

    单字解释: 别 人 存 钱 我 存 交 情 杜 月 笙 临 终 烧 掉 所 有 欠 条 救 了 子 女 一 命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