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百战名将薛岳:薛家兄弟5人,4人投身军旅,且全都位至将军

    2023.05.11 | 万里繁华 | 次围观

    薛岳,抗日名将,陆军一级上将,曾担任抗日第一战区前敌总司令、第九战区司令长官、总统府参军长等。在抗战期间,还曾指挥过第四次长沙大会战,获得过杜鲁门颁授的自由勋章,是我国近代著名的白将名将之一。

    薛岳,他是我们众所周知的抗战将领,但大多数朋友不知道的是:薛家兄弟五人,除了薛岳之外,还有三位弟弟也投身到了军旅之中,更值得一提的是,他们兄弟三人也都曾位至将军。

    先说说薛仲述

    薛仲述,生于1906年,原名薛仰霆,字力生。

    薛仲述,是薛岳的三弟,他是在他大哥薛岳的影响之下才决定参军的,曾考入了黄埔军校的第5期步兵科。1927年的时候,我国曾大力发展航空事业,也是因此,薛仲述在这年毕业之后,在薛岳的保送之下前往法国学习航空。

    据史料记载,薛仲述先是进入了梅拉诺航空学校预备班,后又升入了利斯特陆军航空兵学校。这两所学校,都是当时顶尖的航空学校。

    薛仲述在法国毕业之后,曾在法国陆军航空兵第32中队实行了三个月,之后才回的国。留洋归来的薛仲述,成了当时时中国军队中十分少有的陆空两栖人才。

    薛仲述回国之后,被分配到了广东航空学校,担任少校飞行教官。可是,令薛仲述没想到的是,因为他大哥的原因,他在广东军队受到了排挤。因为当时广东正由陈济棠的第1集团军占据,而陈济棠跟薛岳在之前是有过矛盾的。也是如此,薛仲述便被迫投奔到了他的大哥那边,任军参谋处的上尉参谋。

    后来,抗战全面爆发,薛仲述便随部开赴上海参加淞沪会战。在淞沪会战结束后,薛仲述又考入了陆军大学继续深造。薛仲述在陆军大学毕业这年,薛岳正担任第9战区司令长官,于是,薛仲述便在大哥的邀请下前往该战区效力,任参谋处作战科上校科长。在这一战区之中,薛仲述不仅参与了制订该战区的对日作战计划,甚至还屡出奇谋,打了不少胜仗。

    不过,此时的薛仲述对于这一职位并不满意,因为他不想就这样在后面当一个无名参谋,比起这个,他更想上前线杀敌。这一想法,在薛仲述的脑海中久久不散,于是他便向薛岳提出了调令。而对于弟弟的请求,薛岳起初还是持反对意见的,但在最后还是同意了薛仲述的调令,派他到第90师担任少将参谋长。

    也是在这个时候,薛仲述当上了将军,开始了他与日军正面交锋的作战生涯。

    就薛仲述的经历来说,他所走的路,跟其大哥薛岳是有重要联系的,如果没有薛岳的存在,他或许不会选择参军。就算是参军了,如果没有薛岳的存在,他的道路或许也不会这么平稳。其实,不仅薛仲述受到了大哥薛岳的影响,薛家的另外两兄弟也都受到了薛岳的影响。

    接下来我们讲讲薛岳的四弟薛叔达。

    薛叔达

    薛叔达,生于1909年,原名薛仰骠,字定宇。薛叔达跟薛仲述一样,也是在薛岳的影响之下,进入了军旅生涯。决定参军后,薛叔达先是进入了黄埔军校军官训练班第2期,后来又到了陆军步兵学校第3期。

    1935年毕业之后,薛岳则把薛叔达安排到了第4军担任见习排长。

    在之后的日子里,薛淑达的晋升之路异常顺畅,只用了三年便当到了少校营长。后来到薛岳升任第9战区司令长官时,薛淑达又被提拔为长官部参谋处的中校参谋,仅一年之后,他又被调到中央军校第六分校,当了上校大队长。

    在这个时候,正逢薛仲述提出外调到前线作战,薛叔达便也向薛岳提出了外调申请。起初,薛岳并没有同意,原因很简单,当时薛叔达所处的第六分校跟薛岳没有什么人事关系,薛岳无权把薛叔达调走,还有,薛岳本身也不同意再把一个弟弟送上前线,所以这事就一直拖了下来。

    薛叔达自然也知道大哥的顾虑,但他对于上前线的信念却异常坚定。最后,薛岳是看在薛叔达的一句话上,才同意他上的前线,这句话是:

    现在日军还很强盛,而我国贫力弱,连年败仗,现在偶尔打了一次胜仗,有什么好夸耀的?眼下日军仍然重兵压境,正是我辈上阵杀敌报效国家之际,不能因此小胜而有所懈怠。

    在同意了薛叔达的外调之后,薛岳便以战区司令长官的身份派员前往六分校要人,调薛叔达为第186师上校参谋长,半年后,调往第151师步兵第452团任上校团长。

    1944年时,长衡会战爆发,薛岳的第4军在长沙遭到日军的重创。这年7月,薛叔达所在的第151师于7月27日接到了驰援衡阳的命令,薛叔达正式开启了他的抗战之行。

    增援衡阳这一战,可以说是薛叔达一生中最惊险、也是最惨烈的一战。虽然解围没有成功,但是薛叔达却因在此战中的表现而被提拔为第151师上校副师长。后在抗日战争胜利之后,薛叔达在广东担任了广东保安第五师少将师长。1950年后,隐居台湾。

    记得在2011年时,薛仲述的儿子薛维忠有一篇文章,写了薛氏五兄弟仅剩薛季良仍在世。这也间接的说明了,2011年时,隐居的薛叔达已经去世了。

    而文中所提及的薛季良,便是薛家的最后一位将军,薛岳的五弟。

    薛季良

    薛季良,生于1911年,原名薛仰谦,字平宇。他与薛叔达是一同参的军,也都进了同一所学校,而且在毕业之后,也跟薛叔达一同在第4军当见习排长。

    后来,抗战全面爆发后,薛季良被薛岳调往第19集团军总部任少校参谋。在薛岳升任第9战区司令长官后,薛季良又在长官部特务团任中校团附,再到1941年升任上校团长。

    不过,薛季良的经历,跟他其他的哥哥一比,就显得有些平淡了。因为,当时薛岳拒绝了薛季良上前线的请求,没有给他一丝希望。薛岳以抗战道路仍然漫长、军中极缺优秀高级指挥官为由,将薛季良保送投考陆军大学。

    薛季良见大哥都这样做了,也便同意了薛岳的安排,进入到了陆军大学继续深造。可是,令薛季良没想到的是,他毕业的时候,抗战已经胜利半年多了。

    后在1949年时,薛季良被调任第4军少将参谋长兼海南防卫总司令部学生教导团教育长。

    不过到了1952年,薛季良以陆军步兵上校的官位退役了,最后选择移居美国旧金山安度余生。

    总的来说,薛岳一家在当年的抗日战争之中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为我国的抗日战争立了大功。就如王建学教授所说一般:薛岳是在抗战之中对日军的打击最大,歼灭日军最多,是日军最惧怕的中国将军。

    单字解释: 百 战 名 将 薛 岳 薛 家 兄 弟 人 人 投 身 军 旅 且 全 都 位 至 将 军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