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半年卖出678万头,中国“养猪大王”的养成之路

    2023.03.02 | 万里繁华 | 次围观

    在我国的养猪行业中,牧原集团是当之无愧的天花板,它的地位,就像华为在我国芯片设计领域的地位,因为他们掌握着最先进的养殖技术。

    牧原集团的创始人秦英林也成为了我国畜牧业的领军人物,作为集团的领军人物,他是他和任正非先生一样,身先士卒,带领企业渡过了重重难关。

    面对行业造假大潮:养猪先养心

    改革开放20年以后,民众对于猪肉的消费需求越来越大,传统养殖技术已经无法适应生产需求,所以养猪使用瘦肉精是潜规则,这样不仅能保证产量,猪肉还好看。

    秦英林不为行业大潮所动,瘦肉精销售商告诉秦英林:免费给你提供瘦肉精,保证仪器都检查不出来,并且还承诺高价收购你家的猪。

    牧原养殖场的饲养员也劝秦英林使用瘦肉精。

    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当时全行业就牧原养殖场的猪卖不出去,低价贱卖也没人要,商家只要颜色好看的猪肉,牧原养殖场已经到了一个绝境。

    秦英林说:“仪器检测不出来,我的良心能检测出来!”,秦英林还告诉底下的员工,谁敢用,我就把谁开除了,给我试试,做人不能丢了良心,这是老祖宗留下来的道理。

    他教育员工,我们的猪将进入千家万户,自己的爹妈也可能会吃到,我们养猪没错,但良心一定要养好了先。

    艰难磨砺,打造高科技养猪产业

    秦英林深情地告诉所有人:是改革开放成就了现在的牧原,改革开放让我们在艰难的岁月里看到了希望,在那段岁月里,我们经历足够多的磨砺。

    秦英林骄傲地说道:“艰难磨练就是牧原人最大的精神财富。养猪带来的艰难,让所有牧原人知道了什么叫执着,什么叫坚守,什么叫价值!”在这样的磨砺下,牧原集团将人们认知上的传统养猪行业,变成一个门槛极高的新兴科技产业。

    在这样的磨砺下,牧原集团将人们认知上的传统养猪行业,变成一个门槛极高的新兴科技产业。

    步步突破,1人一年养10000头猪

    在2017年的中国绿公司年会上,秦英林的一段话最能总结牧原集团如何打造自己的养猪神话,这段话成为了现在很多农业从业者的启明灯。

    他在大会上说:牧原的成长史其实是一个颠覆传统的历史,为此,光是猪舍的设计和升级,都需要一代代、一点点改善,猪舍的工作就花了不少牧原的不少精力。

    其次是饲料、兽医防疫等与猪关系密切的方方面面,都必须形成一个系统的对接,创新一些必要的技术,才将牧原打造成一个融汇了多学科的高科技企业。

    秦英林在大会上举例表示:在牧原集团,一名饲养员年养殖规模已经可以达到1万头,产值超过1000万元,有的养殖员甚至达到了2000万元。

    知识创新:养猪自动化、机械化、智能化

    关于猪舍,牧原集团的员工告诉记者:秦英林设计的双曲砖拱结构猪舍,至今很多养殖场都在使用,如今牧原的猪舍设计已经更迭了12代,秦英林是个绝世的科学家。

    媒体们报道,牧原集团依靠自己独特的规模化养殖模式,实现了生猪养殖工业化,这是牧原集团25年来的不断摸索总结出来的。

    据悉,牧原集团的规模化养殖模式包括了猪舍建设标准化、生猪饲养批次化、养殖饲喂自动化、粪污处理机械化、生产管理智能化,这些模式被人们称作“牧原模式”。

    秦英林不仅在河南发展,他要求牧原将此模式复制出去,提高地方的养殖技术,成为全国各地的模范,现在早就布局了全国。

    秦英林:一个热衷于科技创新的农业人才

    牧原带出了一大批国家级养猪专家,这些专家扎根于牧原,服务于全世界,在饲料配方、猪舍设计、环保设施等各领域,先后获得国家授权的专利共有452项。

    牧原集团已经承担起了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任务,2020上半年卖出678万头,身家突破2000亿元,秦英林真的牛逼。

    点击关注,获取更多科技资讯

    单字解释: 半 年 卖 出 万 头 中 国 养 猪 大 王 的 养 成 之 路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