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诸葛亮治蜀,曾遭到强烈反对,结果不言而喻

    2023.12.24 | 万里繁华 | 次围观

    诸葛亮治理蜀地期间,宽政爱民,简约朴素,因此赢得了益州人民深深的爱戴,以至于到了晋朝都已经建立多年之后,蜀地人民依旧头戴“葛巾”以追思他们心中伟大的诸葛丞相。

    益州民众对于诸葛亮的爱戴,从另外的一个例子中也可以体现出来。《三国志•诸葛亮传》记载:“瞻工书画,彊识念,蜀人追思亮,咸爱其才敏。每朝廷有一善政佳事,虽非瞻所建倡,百姓皆传相告曰:‘葛侯之所为也。’是以美声溢誉,有过其实。”

    这段记载的大意是,诸葛亮之子诸葛瞻虽然有才华,但远远不如诸葛亮。不过,益州民众出于对诸葛亮的爱戴,将这份爱也转移到了了诸葛瞻的身上。在诸葛亮去世之后,每当蜀地颁布一条新政的时候,都会纷纷议论说:“这一定是诸葛瞻所创立的。”而实际上,诸葛瞻并没有参与这个政策的制定。蜀地人民对于诸葛亮的拥护,由此可见一斑。

    不过,蜀汉民众对于诸葛亮的爱戴也并非一朝一夕之事。早在刘备占据益州初期,诸葛亮也曾令当地百姓苦不堪言。为此,有一位大臣曾公开对诸葛亮的这些举措表达不满。《三国志•诸葛亮传》注引载:“亮刑法峻急,刻剥百姓,自君子小人咸怀怨歎,法正谏曰:‘昔高祖入关,约法三章,秦民知德,今君假借威力,跨据一州,初有其国,未垂惠抚;且客主之义,宜相降下,愿缓刑弛禁,以慰其望。’”

    这件事发生在刘备占据益州初期,此时前主初退,今主新立,此时正是广建恩德,收揽人心的时机,诸葛亮却偏偏反其道而行之,他收紧法度,执法如山,以至于让他治下的人民多少有些苦不堪言的感觉。

    对此,重臣法正提出了异议。看到诸葛亮制定律历如此严苛的时候,法正表达了自己的担忧。法正说:“当初高祖刘邦攻占咸阳的时候,约法三章,如此才能够让秦朝百姓对他感恩戴德。但是您现在单纯依靠武力,占据了整个益州,根基还没有稳固,完全没有把恩德播撒在整个蜀地人民的心中。更何况我们现在还算是益州的客人,应该表现的谦卑一些为好,所以我希望您之后在约束百姓的时候,手段能仁和一些,如此才能万众归心。”

    法正的劝谏可谓是入情入理,言辞恳切。不过,这个的态度异常坚决。《三国志•诸葛亮传》注引载,诸葛亮的回答是这样:“君知其一,未知其二。秦以无道,政苛民怨,匹夫大呼,天下土崩,高祖因之,可以弘济。刘璋暗弱,自焉已来有累世之恩,文法羁縻,互相承奉,德政不举,威刑不肃。蜀土人士,专权自恣,君臣之道,渐以陵替;宠之以位,位极则贱,顺之以恩,恩竭则慢。所以致弊,实由于此。吾今威之以法,法行则知恩,限之以爵,爵加则知荣;荣恩并济,上下有节。为治之要,于斯而著。”

    面对法正的建议,诸葛亮回答说:“孝直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高祖的例子固然值得效仿,可是一昧的照本宣科只会招致祸患。当初秦朝荒淫无度,滥刑乱罚,以至于百姓怨声载道,沸反盈天。此时正缺少一位明主为他们解除束缚,而高祖刘邦的出现正是顺天而为。

    但是如今益州的情况却大有不同,当初益州已经被刘焉父子两代统治,法治宽松,官吏为所欲为,民间各种歪风邪气肆意增长,导致阿谀奉承之风盛行。而我们蜀汉才刚刚建立,一定要从头开始匡正这些松垮的行径,如今我们用法制约束百姓,法度威严则百姓知恩,以爵位明确官位的升迁,加以爵位则人民知荣,既知恩又知荣,则官员的运行必然有条不紊,井然有序。”

    就这样,诸葛亮的措施在益州开始实施。虽然在实行之初对益州民众带来了极大的压力,但没过多久,不仅当地的吏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百姓的生活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到了这个时候,百姓们才明白这些措施的好处。从此,诸葛亮也得到了当地民众的拥护和爱戴。

    参考书籍:《三国志》

    单字解释: 诸 葛 亮 治 蜀 曾 遭 到 强 烈 反 对 结 果 不 言 而 喻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