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司马懿立遗嘱:子孙不准为我扫墓,过了1769年,发现是真老奸巨猾

    2022.07.25 | 万里繁华 | 次围观

    三国纷争,英雄辈出,这段史料光是文字,都已经能够看得人热血沸腾。恨不得亲自到战场上,看那些英雄将士们如何奋勇杀敌,又如何智斗敌军。

    原本乱成一锅粥的三国,终于在三方势力的制衡拉扯下,暂时达到平衡,曹丕建立曹魏,孙权成立东吴,刘备建立蜀汉,真正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

    连年征战不止,直到最后,这三方势力都没能称霸天下,却让司马懿捡了个漏。司马懿不仅足智多谋,运气好,福气还好,整整活了七十三岁才去世。

    不过司马懿临终之前,却留下令人费解的遗嘱,那就是司马懿不准子孙后代在他死后,为他扫墓。

    在当时看来,这是有违祖宗遗训的行为,过了1769年,人们才发现这是司马懿的智慧,也难怪后世对司马懿有老奸巨猾的评价。

    生死是人之大事,尤其看重人死后的葬礼,以及祭祀事宜,那为何司马懿不愿自己的后代为其扫墓?

    司马懿在曹操在世时,就在其麾下做事,曹魏的建立也有司马懿的功劳。之后司马懿一直忍辱负重,尽心辅佐曹魏的皇帝,稳定政权。

    但是司马懿此人,有着极大的的野心,从来不愿屈居人下,只是实力还不允许司马懿单打独斗。就这样,司马懿始终埋藏自己的野心,直到晚年才迎来了夺权的机会。

    公元239年,魏明帝去世,皇太子曹芳即位,接下了曹魏的政权。可是曹芳年幼,仅仅八岁的他,还无法在这乱世中撑起整个国家,保护曹魏的子民。

    此时曹魏朝堂中最大的两股势力,一是大将军曹爽,二是太尉司马懿。这两人,理所当然成了曹芳背后的撑腰者。

    曹爽对司马懿一直多有忌惮,一是司马懿此人诡计多端,心眼比谁都多,普通人可不是司马懿的对手。

    二是,司马懿终究不是曹氏宗族血亲,怎么可以将大权交到一个外人手中呢。

    司马懿知道曹爽心里的小九九,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当下保住小命要紧,司马懿又开始了他最擅长的忍辱负重——称病。被曹爽夺了兵权的司马懿,不怒不恼,反而以生病为由,不参与曹魏政权的决策。

    曹爽怕司马懿耍诈,故意派李胜前去探望司马懿,表面关心,实则试探。司马懿何等聪慧,直接顺着这二人想看的演。

    李胜一进门,司马懿故意手抖,将粥扫了满地,李胜看在眼里,心下确认了几分。

    司马懿换衣服的时候,又没站稳,将衣服落在了地上,李胜已经百分之百确定,司马懿年事已高,掀不起什么风浪。李胜告诉司马懿自己此行的目的,司马懿装耳背连连听错,让李胜彻底安心。

    李胜高高兴兴回去复命,告诉曹爽司马懿现在的情况,不足为惧,曹爽还真就信了。朝堂上没了司马懿把控,没有治理才能的曹爽,将曹魏搞得乌烟瘴气,得罪了不少的王宫重臣。

    公元249年,司马懿的机会来了。曹爽带着幼年的曹芳去先帝陵墓祭祀,司马懿立马让郭太后下令抓捕曹爽。征战多年的曹爽,听到曹魏朝中发生政变,竟然生生被吓到了。

    明明兵权在手,且在朝中号召力不小,曹爽最后还是听信司马懿哄骗之话弃械投降。

    司马懿曾承诺曹爽不杀他,但司马懿向来心狠,夺取曹魏政权之后,司马懿立马出尔反尔杀了曹爽,并且曹爽的上下三族,都未能幸免。清除完所以将来可能造反的障碍,司马懿方才安心。

    公元251年,司马懿因病去世,临终之前留下遗言,不准子孙后代为他扫墓,未来同样去世的老婆孩子也不可以同他合葬,司马懿所出此言原因有二。

    一是司马懿不希望悲剧重演。他能够拿下曹魏,是趁着曹爽带着幼帝祭祀先帝墓陵,才给了他机会。将来若是司马懿的后世为自己扫墓时,难保这样的事不会再次上演,司马懿只好预先将其掐灭在摇篮里。

    二是司马懿怕被报复。司马懿在诛杀曹爽三族时,将所有与其有关系的人通通除掉了,包括已经嫁出去的女子。所以司马懿怕曹氏后人,会在日后为了报复而掘坟,再将他曝尸荒野。

    1769年过去了,司马懿的坟墓后世早已无从得知,也算达到了他的临终所愿,时至今日,我们才看懂司马懿遗言背后,是这样的原因。不得不说,司马懿确实老奸巨猾。

    单字解释: 司 马 懿 立 遗 嘱 子 孙 不 准 为 我 扫 墓 过 了 年 发 现 是 真 老 奸 巨 猾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