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魏延暗说诸葛亮胆小!不敢用子午谷奇谋:1300年后一人证明魏错了

    2023.07.19 | 万里繁华 | 次围观

    孔明不敢用子午谷奇谋,魏延一生不服,1300年后大英雄实力作伤

    推荐语:对于诸葛亮的军事才华,相信大家都不会有任何的争议。诸葛亮之前虽长居深山之中,但是对于俗尘之事了若指掌,这也是刘备三顾茅庐的目的所在。其实在蜀汉后期,除了诸葛亮之外还有一位军事才能,非常厉害的人,此人就是魏延。魏延和诸葛亮两个人在兵出子午谷的问题上产生了根本性的分歧。

    诸葛亮觉得蜀汉国力底子不够厚,根本经不起这样的折腾,也承担不了这样的风险,必须要稳扎稳打,稳中求胜;可是魏延觉得富贵险中求,诸葛亮这样的想法太过于胆怯,不敢用奇策,在魏延看来是诸葛亮限制住了自己的才华,致使自己的才华无法实施,不然的话关冢之地早就已经归蜀汉所有了。那么子午谷奇谋究竟能不能成事呢?诸葛亮又为什么不愿意给魏延一个尝试的机会呢?今天我们就好好的去寻找一下答案。

    1.关于子午谷奇谋的两种截然不同的说法

    首先关于子午谷奇谋,在历史上也有着两种截然不同的记载,《三国志》当中魏延跟随诸葛亮北伐的时候,曾经提出要分兵1万,同时进行两路夹击,最后在潼关会师;还有一种说法是在《魏略》里面魏延认为镇守长安的夏侯惇,只是一个酒囊饭袋而已,如果给魏延5000精兵,他一定会弃长安逃亡。

    关于这两种说法明显,三国志的说法要更合乎军事常识,也更加贴合当时的实际情况。那么当时魏延带着5000兵马能不能把长安给攻下来呢?答案显然是不能的。即便夏侯楙再怎么没用,好说歹说,也是一个将门之后,会放着固若金汤的长安城不去守,直接弃城出逃,而且在关中,他哪里还能找得到更安全的地方呢?所以说在当时那个情况下,他最大可能就是躲在长安城里面当缩头乌龟,紧闭城门,根本就不可能弃城逃走。

    而且在当时,蜀汉北伐和韩信北伐有着根本性的区别,蜀汉所面对的铁板是魏国,而并非是一群奋战的诸侯。刘邦的军队花了三个月拿下了陇西,在6个月的时候平定了北地,花了整整10个月的时间,才把整个关中给拿下来。

    2.子午谷奇谋到底能不能成事,根本就不是诸葛亮胆怯的联系

    而在当时曹魏的洛阳,河东,河北军马,顶多一个月就能够赶到关中,如果急行军的话,速度可能会更快。所以在那时对于蜀汉来说,即便拿下长安,对于他们而言也无法奠定胜利的基础,只有把潼关给拿下,将关中的大门给锁上,这样才能将曹魏主力挡在潼关之外,蜀汉的国力才能够支撑蚕食关中。所以说子午谷奇谋的关键所在就是能否拿下潼关,拿下潼关又必须要有哪些前提条件呢?

    第1个条件就是魏延必须快速通过子午谷,出其不意的把潼关给攻下来。第2个条件就是关中卫军主将必须要迟疑不定,没有办法迅速的反扑。因为在那个时候,士兵行军一天至少要吃一斤的粮食,子午谷全部靠着随身携带的那么一点粮食包围在关内,半个月的时间,这些士兵就会被饿伤。第3点东吴必须要准时出兵,并且把曹魏的中原主力给吸引走,不然的话即便潼关地势险要,1万疲惫之师也不可能守住各个隘口。

    当时即便东吴如约发兵,能不能把魏军中原主力给吸引走,也是一个未可知的事情。而且不得不说,东吴士兵的进攻能力实在是太差了,逍遥津之战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第四点诸葛亮的8万主力必须要在20天之内到达潼关一线和魏延顺利会师,只有这样,才能够进行两面夹击。由此看来子午谷奇谋如果想要成功的话,有太多的先决条件了,首先吴军必须要不要命的猛攻,而且战斗力爆表,只有这样才能够把曹魏的中原主力给吸引走;其次关中卫军一定要很害怕,不敢进行反扑;还有就是魏延必须要快速通过子午谷,想要快速通过子午谷的话,除了实力运气成分也很关键,如果下一场大雨的话,这个计划就泡汤了;最后就是诸葛亮必须要顺利会师,如果时间上没有把控好的话,就很难说了。

    3.1300年之后,有一个将军实力作伤,在子午谷吃了大亏

    先不说诸葛亮跟魏延的应变能力,单单就是说吴军要拼了命的给蜀军做嫁衣,大家想想,天下哪能有这么美的事情呢?对于魏国军队来说,有敌人来了还不敢进行反扑,他们怎么会干这种丢脸的蠢事呢?所以说如果想要子午谷奇谋成功,有太多的外在原因,没有办法把控住了。

    当时韩信所思考的问题只是怎么出汉中,至于打关中他们是有足够实力的,子午谷奇谋就不一样了,蜀汉集团所面临的问题不仅是怎么出汉中,而是军力到底能不能把关中给拿下,这才是致命的硬伤,并不是一个出兵的时机就可以弥补整个战局的。关中疆域非常辽阔,持久战是必然的结果,这也是为什么诸葛亮要反对魏延的计划。在魏国安定的情况之下,这块肥肉蜀国是肯定吃不到的,那么倒不如想着去抢一下边角的骨头---陇西。

    1300年后有一个将军在子午谷吃了大亏,明朝末年的时候爆发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农民起义,当时高迎祥率领6万精锐之师在子午谷内,不敌孙传庭临时招募的2万新兵。起义军失败就败在了子午谷的地形。子午谷这个地方两侧都是悬崖峭壁,全靠在栈道上面行走,士兵最多也只能够带20斤的粮食,在这样狭窄的地形之下,只要稍稍进行狙击,那么敌人就会被活活的饿伤,就连返程的路都走不完。

    总结:子午谷奇谋对于我们来说有太多的意外成分了,所以魏延想要成事真的很难。即便是所有的事情都刚好到那个点,魏延的计划得到贯彻,子午谷奇谋真的成事的话,蜀国也将会进入绝境之中。说到这就不得不感慨诸葛亮真的是料兵如神!对于子午谷奇谋你还有什么想说的吗?欢迎在留言区分享讨论,历史的变革和时代的发展,我将与你同在!

    参考文献《子午谷奇谋》

    本文为作者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单字解释: 魏 延 暗 说 诸 葛 亮 胆 小 ! 不 敢 用 子 午 谷 奇 谋 年 后 一 人 证 明 魏 错 了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