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十字《泰山刻石》残碑,成佐证始皇帝泰山封禅唯一的物证,壮哉!

    2023.11.28 | 万里繁华 | 次围观

    由《史记·秦始皇本纪》的一段记载,我们可知:“千古一帝--秦始皇,曾带队搞过泰山封禅。也就是在泰山顶封禅的过程中,秦始皇命李斯等刻了一块碑文,此碑文即后世之人所称的,大名鼎鼎的《泰山刻石》,也称《李斯碑》。

    残碑《泰山刻石》单字特写

    关于秦朝始皇帝时期的,《泰山刻石》所立过程及内容等,《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道:“二十八年,始皇东行郡县,上邹峄山。立石,与鲁诸儒生议,刻石颂秦德,议封禅望祭山川之事。乃遂上泰山,立石,封,祠祀。下,风雨暴至,休于树下,因封其树为五大夫。禅梁父。刻所立石,其辞曰:‘

    残碑《泰山刻石》大致面貌

    皇帝临位,作制明法,臣下修饬。二十有六年,初并天下,罔不宾服。亲巡远方黎民,登兹泰山,周览东极。从臣思迹,本原事业,祗诵功德。治道运行,诸产得宜,皆有法式。大义休明,垂于后世,顺承勿革。皇帝躬圣,既平天下,不懈于治。夙兴夜寐,建设长利,专隆教诲。训经宣达,远近毕理,咸承圣志。贵贱分明,男女礼顺,慎遵职事。昭隔内外,靡不清净,施于后嗣。化及无穷,遵奉遗诏,永承重戒。’”

    等到了,秦始皇身死,秦二世登基后。为了江山稳固,同时也是为彰显其父--始皇帝的功德。秦二世带队为始皇帝,搞了一次大型的“歌功颂德”会!关于秦二世,对始皇帝的“歌功颂德”会,《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道:“二世与赵高谋曰:‘朕年少,初即位,黔首未集附。先帝巡行郡县,以示彊,威服海内。今晏然不巡行,即见弱,毋以臣畜天下。’春,二世东行郡县,李斯从。到碣石,并海,南至会稽,而尽刻始皇所立刻石,石旁著大臣从者名,以章先帝成功盛德焉:‘皇帝曰:金石刻尽始皇帝所为也。今袭号而金石刻辞不称始皇帝,其于久远也如后嗣为之者,不称成功盛德。’丞相臣斯、臣去疾、御史大夫臣德昧死言:‘臣请具刻诏书刻石,因明白矣。臣昧死请。’制曰:‘可。’”

    残碑《泰山刻石》拓片

    按理说,有了《史记·秦始皇本纪》,两段合计222字的碑文记载,古人以及今天的我们,完全可以确定,千古一帝--始皇帝,确实搞过泰山封禅。毕竟,司马迁《史记》的名头可是响当当的。因此,《史记》关于始皇帝泰山封禅的记载,是绝对值得后人信赖的!不过,为了稳妥起见,历史上还是有不少人,希望搜寻封禅的实物证据,来验证和印证始皇帝的泰山封禅!而这个实物不是别的,正是也只能是大名鼎鼎的《泰山刻石》。

    话说,秦朝时期,222字版本的《泰山刻石》碑文,落成后。历经短命秦朝、两汉(西汉及东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两宋(北宋和南宋)、蒙元、明朝,在战乱以及雨雪风霜等自然因素地摧残下,至清朝时期,仅仅只残留下来了10字。这10字,即“斯、臣去疾、昧死、臣请、矣、臣。”而且,这10字,确实可以和《史记·秦始皇本纪》的记载之原文对应起来。显然,这直接佐证了,《史记》的真实与可信!

    仅存拓本的29字版《泰山刻石》一瞥

    很显然,这一仅留下10字的碑文,就是现今存世的,唯一能证明始皇帝泰山封禅的,独一无二的实物证据了。故而,虽说仅有10字,该《泰山刻石》10字残碑,还是成为了我中国的稀世国宝!而见过此残碑的人,也都会赞叹这一块,经历了1700多年雨雪风霜的,被视作始皇帝泰山封禅唯一实物证据的,残碑的壮美!正所谓:“十字《泰山刻石》残碑,虽早已破败不堪,却还是成为了,佐证始皇帝泰山封禅唯一的物证,堪称壮哉!”

    单字解释: 十 字 泰 山 刻 石 残 碑 成 佐 证 始 皇 帝 泰 山 封 禅 唯 一 的 物 证 壮 哉 !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