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廉政明德苑】清风廉历 | 贾琮:贪官污吏望风而逃

    2023.03.24 | 万里繁华 | 次围观

    原标题:【廉政明德苑】清风廉历|贾琮:贪官污吏望风而逃

    贾琮,字孟坚,东汉东郡聊城(今山东省聊城市)人,历任京县县令、交趾刺史、冀州刺史、度辽将军等职。

    东汉末年,朝廷政治黑暗,宦官、外戚争相专权,把持朝政,社会动荡,民不聊生。

    在这腐败动乱交织的时局中,贾琮就像他的名字一样,是乱石滩上的一尊璞玉。贾琮在汉灵帝光和年间被州郡举为孝廉,不久,被选任为京县县令,为官清廉,勤于政事,有很好的政绩表现。

    交阯郡物产丰富,如明珠、翠羽、犀角、象牙、玳瑁、香料、名木之类的宝贝,这里都有出产。历任刺史,大多贮积私财,蓄积足够财物后,就巴结权贵,请求迁任。当地百姓久受贪官污吏欺压盘剥,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怨气冲天。

    中平元年,驻守交趾郡的官军公然叛汉造反,并鼓动裹挟当地民众加入造反队伍。因为百姓对官府积怨已深,造反的队伍滚雪球般迅速膨胀,很快形成浩浩荡荡之势。叛军势如破竹,所向披靡,他们攻陷州郡城池,拘捕囚禁了交趾刺史与合浦太守,烧毁官府,杀死官吏,四处劫掠,一时烽烟遍地,满目兵燹。

    在这万分危急的形势下,汉灵帝急忙敕令三公精选能干的官员前往平叛。群臣一致举荐贾琮为交阯刺史。贾琮临危受命,赶赴交阯。到达任所后,贾琮立即调查反叛的具体情形,得知是由于赋税过重,百姓一贫如洗,而京城遥远,告状无门,没有办法活下去,才聚集反叛。

    贾琮谋定而后动,做了三件事。一是广泛张贴告示,告知百姓,官府力推减轻赋税,免除徭役,敦促民众各回其家,各操其业,迅速恢复生产。二是镇压罪恶累累的叛乱首领,杀一儆百。胁从不问,力促改恶向善,教育感化广大民众,营造安定和谐的社会氛围。三是迅速恢复组建基层政权,考核选拔德才兼备有民望的优秀人才试用为县令、县长,鼓励他们励精图治,有所作为。在贾琮的强力推进下,不到一年时间就平定了叛乱,社会恢复了井然有序的状态,民众安居乐业。街头路尾都唱着歌谣:“贾父来太晚,故我先造反;今见清平日,吏不敢吃饭。”贾琮在交阯郡任职三年,政绩为十三州第一。

    后来贾琮被朝廷征召为议郎,不久又任他为冀州刺史。依照旧例,刺史就任的时候,乘坐的驿车要垂挂红色帷帐,当地官员要到州界来迎接。等到贾琮到界,他对来迎接的众官员说道:“刺史应该远看广听,考察优劣,哪有反而垂下帷帐自我闭塞耳目的呢?”于是命人撤去帷帐。贾琮的这件事很快传遍冀州,当地官吏闻之大为震动。那些往日贪赃枉法为非作歹之徒大惊失色,慑于贾琮的威名,赶忙交出官印,悄悄溜了。贾琮在冀州治政爱民,造福百姓,深受爱戴和信赖。

    “贾父来太晚,故我先造反。”自古以来,民间歌谣是百姓发自心底的呼声,是社情民意的风向标,也是民心向背的晴雨表。

    (维宏)

    来源|啄木鸟

    编辑|甘肃省司法厅融媒体中心

    投稿邮箱:gssfxmt@163.com

    点分享

    点收藏

    点点赞

    点在看

    单字解释: 廉 政 明 德 苑 清 风 廉 历 贾 琮 贪 官 污 吏 望 风 而 逃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