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王霸喜好法律,跟随刘秀作战,善待士兵,刘秀称其“疾风知劲草”

    2024.02.23 | 万里繁华 | 次围观

    众所周知,唐朝有著名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在唐朝初年那种进取之态下,从军封侯拜将成为很多人的梦想,而文人们也是心潮澎湃,高呼“男儿何不带吴钩?博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唐朝有凌烟阁,汉朝也有与之类似的云台阁。凌烟阁里是二十四功臣,而云台阁则是二十八将。其中一个人受到刘秀高度夸赞,而夸赞他的这句话也是人尽皆知,后来李世民在给萧瑀的诗里面还用了这句话:“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勇夫安知义,智者必怀仁。”唐太宗文皇帝李世民将“疾风知劲草”这句话送给了萧瑀,“太宗尝从容谓房玄龄曰:‘萧瑀大业之日,进谏隋主,出为河池郡守。应遭剖心之祸,翻见太平之日,北叟失马,事亦难常。’瑀顿首拜谢。太宗又曰:‘武德六年以后,太上皇有废立之心而不之定也,我当此日,不为兄弟所容,实有功高不赏之惧。此人不可以厚利诱之,不可以刑戮惧之,真社稷臣也。’因赐瑀诗曰:‘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又谓瑀曰:‘卿之守道耿介,古人无以过也。然而善恶太明,亦有时而失。’瑀再拜谢曰:‘臣特蒙诫训,又许臣以忠谅,虽死之日,犹生之年也。’魏征进而言曰:‘臣有逆众以执法,明主恕之以忠;臣有孤特以执节,明主恕之以劲。昔闻其言,今覩其实,萧瑀不遇明圣,必及于难!’太宗悦其言。”而汉世祖光武皇帝刘秀将这句话送给了他的一员大将王霸。

    王霸(?——59年)字元伯,颍川颍阳(今河南许昌西南襄城县)人。他后来成为云台阁二十八将之一,但是最初的时候还真看不出这是个武将的样子:“世好文法,父为郡决曹掾,霸亦少为狱吏。常慷慨不乐吏职,其父奇之,遣西学长安。”王霸喜好法律,这可不像是武将一般。不过和大多数历史上的名人一样,他也是少有大志。

    这个时候正是两汉之间,王莽篡汉后建立新朝推行他的一系列改革,结果因为他的教条主义式的模式伤害了举国内外的利益,于是反莽起义烽烟不断。这时,“汉兵起,光武过颍阳,霸率宾客上谒,曰:‘将军兴义兵,窃不自知量,贪慕威德,愿充行伍。’光武曰:‘梦想贤士,共成功业,岂有二哉!’遂从击破王寻、王邑于昆阳,还休乡里。”

    更始元年(23年),光武帝任大司马,以王霸为功曹令史。“更始将北都洛阳,以光武行司隶校尉,使前整修宫府。”“及光武为司隶校尉,道过颍阳,霸请其父,愿从。父曰:‘吾老矣,不任军旅,汝往,勉之!’霸从至洛阳。及光武为大司马,以霸为功曹令史,从度河北。宾客从霸者数十人,稍稍引去。光武谓霸曰:‘颍川从我者皆逝,而子独留。努力!疾风知劲草。’”

    大乱世之中,谁都想成为一个青史留名的人物。这时一个算命先生王昌也打起了称帝的念头,他伪称自己是汉成帝之子刘子舆,“初,王莽篡位,长安中或自称成帝子子舆者,莽杀之。郎缘是诈称真子舆,云‘母故成帝讴者,尝下殿卒僵,须臾有黄气从上下,半日乃解,遂妊身就馆。赵后欲害之,伪易他人子,以故得全。子舆年十二,识命者郎中李曼卿,与俱至蜀;十七,到丹阳;二十,还长安;展转中山,来往燕、赵,以须天时’。林等愈动疑惑,乃与赵国大豪李育、张参等通谋,规共立郎。会人间传赤眉将度河,林等因此宣言赤眉当至,立刘子舆以观众心,百姓多信之。”更始元年(23年)十二月,刘林率数百车骑入邯郸城。清晨在赵王宫殿,王昌即皇帝位,建立了自己的政权,史称这一政权为“赵汉”,以区分于玄汉、赤眉汉。王昌一般也被称作王郎。

    刘秀

    天无二日国无二主,这下子冒出来好几个政权,必然要一较高低。更始政权就派刘秀去河北,想法子除掉王昌的政权。更始二年(24年),“光武以王郎新盛,乃北徇蓟。”“及王郎起,光武自蓟东南驰,晨夜草舍,至饶阳无蒌亭。时天寒烈,众皆饥疲,异上豆粥。明旦,光武谓诸将曰:‘昨得公孙豆粥,饥寒俱解。’及至南宫,遇大风雨,光武引车入道傍空舍,异抱薪,邓禹热火,光武对醦燎衣。异复进麦饭菟肩,因复度呼沱河至信都,使异别收河闲兵。还,拜偏将军。从破王郎,封应侯。”“及王郎起,光武在蓟,郎移檄购光武。光武令霸至市中募人,将以击郎。市人皆大笑,举手邪揄之,霸惭懅而还。光武即南驰至下曲阳。传闻王郎兵在后,从者皆恐。及至虖沱河,候吏还白河水流澌,无船,不可济。官属大惧。光武令霸往视之。霸恐惊众,欲且前,阻水,还即跪曰:‘冰坚可度。’官属皆喜。光武笑曰:‘候吏果妄语也。’遂前。比至河,河冰亦合,乃令霸护度,未毕数骑而冰解。光武谓霸曰:‘安吾众得济免者,卿之力也。’霸谢曰:‘此明公至德,神灵之祐,虽武王白鱼之应,无以加此。’光武谓官属曰:‘王霸权以济事,殆天瑞也。’以为军正,爵关内侯。既至信都,发兵攻拔邯郸。霸追斩王郎,得其玺绶。封王乡侯。”

    当时刘秀手底下的将军中,冯异和王霸两人都是比较得人心的。“冯异为人谦退不伐,行与诸将相逢,辄引车壁道。进止皆有表识,军中号为整齐。每所止舍,诸将升坐论功,异常独屏树下,军中号曰‘大树将军’。及破邯郸,乃更部分诸将,各有配隶,军士皆言愿属大树将军,光武以此多之。”而王霸呢?“霸独善抚士卒,死者脱衣以敛之,伤者躬亲以养之。光武即位,以霸晓兵爱士,可独任,拜为偏将军,并将臧宫、傅俊兵,而以宫、俊为骑都尉。建武二年,更封富波侯。”

    这时候的刘秀虽然称帝了,王霸也已经封侯拜将了,但是东汉政权并没统一天下,还需要进行不断的战争消灭各个割据政权。建武四年(28年)秋天,“帝幸谯,使霸与捕虏将军马武东讨周建于垂惠。苏茂将五校兵四千余人救建,而先遣精骑遮击马武军粮,武往救之。建从城中出兵夹击武,武恃霸之援,战不甚力,为茂、建所败。武军奔过霸营,大呼求救。霸曰:‘贼兵盛,出必两败,努力而已。’乃闭营坚壁。军吏皆争之。霸曰:‘茂兵精锐,其众又多,吾吏士心恐,而捕虏与吾相恃,两军不一,此败道也。今闭营固守,示不相援,贼必乘胜轻进;捕虏无救,其战自倍。如此,茂众疲劳,吾承其弊,乃可克也。’茂、建果悉出攻武。合战良久,霸军中壮士路润等数十人断发请战。霸知士心锐,乃开营后,出精骑袭其背。茂、建前后受敌,惊乱败走,霸、武各归营。”

    不久,苏茂、周建又集合部队前来挑战,王霸死守不出战,正让士兵喝酒作乐。苏茂的箭如雨点般射向营中,这时的王霸展现出了泰山崩于前而不惊,黄河决于后而不变色的大将风度,“贼复聚众挑战,霸坚卧不出,方飨士作倡乐。茂雨射营中,中霸前酒樽,霸安坐不动。军吏皆曰:‘茂前日已破,今易击也。’霸曰:‘不然。苏茂客兵远来,粮食不足,故数挑战,以侥一切之胜。今闭营休士,所谓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茂、建既不得战,乃引还营。其夜,建兄子诵反,闭城拒之,茂、建遁去,诵以城降。”

    次年,“帝使太中大夫持节拜霸为讨虏将军。六年,屯田新安。八年,屯田函谷关。击荥阳、中牟盗贼,皆平之。”

    王霸

    建武九年(33年),“霸与吴汉及横野大将军王常、建义大将军朱祐、破奸将军侯进等五万余人,击卢芳将贾览、闵堪于高柳。”这汉朝的老对手匈奴也想在这时捞一把,“匈奴遣骑助芳,汉军遇雨,战不利。吴汉还洛阳,令朱祐屯常山,王常屯涿郡,侯进屯渔阳。玺书拜霸上谷太守,领屯兵如故,捕击胡虏,无拘郡界。”一次失误不代表就放弃,第二年,“霸复与吴汉等四将军六万人出高柳击贾览,诏霸与渔阳太守陈将兵为诸军锋。匈奴左南将军将数千骑救览,霸等连战于平城下,破之,追出塞,斩首数百级。霸及诸将还入雁门,与骠骑大将军杜茂会攻卢芳将尹由于崞、繁畤,不克。”

    建武十三年(37年),王霸增邑户,更封向侯。当时,卢芳和匈奴、乌桓联合,入侵抢劫尤其频繁,王霸再度出马,“寇盗尤数,缘边愁苦。诏霸将弛刑徒六千余人,与杜茂治飞狐道,堆石布土,筑起亭障,自代至平城三百余里。凡与匈奴、乌桓大小数十百战,颇识边事,数上书言宜与匈奴结和亲,又陈委输可从温水漕,以省陆转输之劳,事皆施行。后南单于、乌桓降服,北边无事。霸在上谷二十余岁。三十年,定封淮陵侯。永平二年,以病免,后数月卒。”

    王霸在后世被人高度推崇,宋朝张预《十七史百将传》说:“孙子曰:‘能愚士之耳目。’霸诡言冰合而得济。又曰:‘不得已则斗。’霸不救马武而使之力战。又曰:‘屈人之兵而非战。’霸闭营休士而屈茂、建是也。”郑观应在《盛世危言》里也认为:“古之所谓将才者,曰儒将、曰大将、曰才将、曰战将。英布、王霸、张辽、刘牢之、曹景宗、高敖曹、周德威、扩廓贴木儿等,战将也。”蔡东藩更是夸赞他:“智勇深沈之王霸,能战能守,谈笑却戎。”王霸爱抚士卒、指挥若定,确实是一员难得的名将。

    单字解释: 王 霸 喜 好 法 律 跟 随 刘 秀 作 战 善 待 士 兵 刘 秀 称 其 疾 风 知 劲 草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