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王朗和诸葛亮对骂,明明说的很有道理,为何还是输了?

    2024.03.18 | 万里繁华 | 次围观

    诸葛亮骂死王朗是三国演义中很有意思的一个情节,以前小的时候觉得诸葛亮很厉害。长大后才发现其实王朗的话说得很有道理,反而是诸葛亮有点狡辩的意思,那么为什么明明占理的王朗最后却落得个吐血而亡的结局呢?

    纵观和分析王朗的说辞可以归纳为四个方面,一来天数可变,既然汉朝能取代秦朝,难道我大魏就不能取代汉?二来汉朝皇帝昏庸,而我朝皇帝贤明,皇位就该由我朝天子来坐。三则蜀乃边陲小国,而大魏兵多将广,你打不过,何必白费功夫?

    五来兵戎相见,只会使百姓遭殃,我劝你不如早早投降,既对百姓好,对你也好,我担保你投降后,封侯拜相。

    这套说辞有道理吗?坦白说,有道理。谁规定皇帝只能由刘氏来坐?刘氏皇帝昏庸无能,曹操出来救场,凭什么他这种贤者就不能取代刘氏?并且魏强蜀弱,是事实。挑起战争会使百姓遭殃,也是事实。

    这套说辞对于老百姓,很有说服力!所以王朗的话很有道理。但是这种有道理话从王朗口中说出,总感觉很别扭,貌似在哪里听过。你想想,是不是这个画面?

    王朗是何许人?用演义中的话说“汉朝大老元臣,初举孝廉入仕”——王朗能爬到魏国司徒之位,是因为他在汉朝做过官。汉室并未亏待过他。而他一个食汉帝之禄,却不为汉室分忧的人咒骂汉室不仁,扬言汉室该灭亡这种话,岂不是很滑稽搞笑吗?

    就好比汪精卫投敌,跑到前线宣讲,说你们不愿意建设大东亚共荣圈的中国军队这也不行那也不行,不管他说得对不对,只要这话从他嘴里说出来,有道理就没道理了。只要指明了汪精卫狗汉奸的身份,自然而然的可以激起己方同仇敌忾之气。

    诸葛亮反击王朗也是一样。他根本就不跟王朗正面辩论,而是直接骂王朗是汉贼!不管王朗说什么,他就是一口咬定——你王朗是汉贼,你王朗是汉贼,你王朗是汉贼。面对诸葛亮一连串的人身攻击,王朗完全无还手之力。

    他既不能赖账——因为他背汉降曹是事实;他也不能反驳——因为作为叛徒,确实没什么好神气的。如果他为叛徒行为辩解,那岂不是说哪天大魏不行了,也可以背叛大魏?这也不行,那也不行,王朗自然就输了。他能做的事,就只能是骂诸葛亮是村夫。也用人身攻击喷诸葛亮。

    但诸葛亮根本不给王朗还口的机会,揪着王朗的软肋继续人身攻击——你这种汉贼也敢说话?你这种汉贼就该闭嘴!你这种汉贼怎么不去死啊?其实你会发现诸葛亮是耍了小聪明,他并不从正面回应王朗的论调,而是紧抓着王朗的痛点不断地贬低他。

    这种时候下,如果王朗脸皮够厚,也就是他打心眼里认同自己的观点,无所谓别人骂他是汉贼,任凭诸葛亮羞辱,他还是会输,不过不至于气死。但是王朗对自己理论体系信仰不够坚定。嘴上说一套,可内心里却还是买诸葛亮说的那一套的账。

    结果他经受不住折磨,内心纠结无比,最后暴毙而死。(应该是脑溢血之类的急症)如果在阵前跟诸葛亮对喷的是曹操(宁负天下人),是吕布(三姓家奴),诸葛亮也不会赢得那么轻松。因为曹操和吕布本来就不要脸。他们嘴上说不要,心里也确实是真不在乎。

    单字解释: 王 朗 和 诸 葛 亮 对 骂 明 明 说 的 很 有 道 理 为 何 还 是 输 了 ?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