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中国最大淡水湖兴凯湖,被沙俄抢走大半,过程比不平等条约更耻辱

    2023.04.14 | 万里繁华 | 次围观

    有自媒体爆料“俄杜马更新地图,将中俄界湖兴凯湖全划入俄境内”,引发网友关注。经权威媒体查证,这是一则假消息。

    但兴凯湖,这个不被大多数国人所知的地名,在历史上却是我国内湖,也是我国第一大淡水湖,面积比鄱阳湖还大400多平方公里。

    由于清政府软弱无能,与列强签订了大量不平等条约,使我国丧失了大片领土,原本属于我国内湖的兴凯湖被沙俄划去了大半。

    按照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沙俄本来只能侵占兴凯湖不到三分之一的面积,但最终却拿走了大半,其手段比不平等条约更让人感到耻辱。

    今天,笔者就来分享一下,兴凯湖是如何从我国内湖成为界湖的。

    兴凯湖地理位置

    空手套白狼,大发战争财

    兴凯湖位于黑龙江省鸡西市东南部,是满族人发祥地之一。清政府将之视为龙兴之地,长时间禁止渔猎和开垦,导致这片地区中国人特别稀少,使沙俄有机可乘。

    1958年,沙俄通过《瑷珲条约》将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约60万平方千米的领土吞并。由于清政府极力拒绝,乌苏里江以东的约40万平方千米领土被划为共管区。

    但沙俄对此显然不死心,因为其远东地区北部为高纬度严寒地区,完全没有农业生产。中部情况稍好,但由于雨量大、雾气多也不适合种植粮食。所以一直觊觎兴凯湖西南适合农业的地区。

    沙俄一边继续向清政府提出不合理要求,一边自行在外乌苏里江地区建立哨所,建设营房炮台,规划移民点,绘制地图,想要造成占据的既定事实。

    咸丰皇帝对此虽然非常气愤,但由于国力虚弱,也只能忍气吞声,指示地方大员以“和平手段”解决,千万不要引发战争。

    俗话说祸不单行,清政府正被外乌苏里的事搞得焦头烂额,英法两国却因《天津条约》换约问题再次与清兵开战,沙俄在这场战争中扮演了极不光彩的角色。

    沙俄代表伊格纳提也夫抵达北京,提出要“查核早年合约,予以增减”,并赤裸裸地索要外乌苏里地区。其理由十分可笑:

    近20年英国与中国交战了三次,而沙俄一次都没有。如今只有沙俄能与英法对抗,把乌苏里江以东地区划给沙俄,能避免被英国人占领。

    对清政府来说被谁占领都是丢了一块地,这种无理要求自然被拒绝,伊格纳提也夫接下来阳谋阴谋一起用上了。

    他先是跑到上海,大肆宣扬自己在北京的“见闻”,贬低中国,以策动英法去天津同中国开战。

    1860年7月底,英法联军会师于天津北塘,伊格纳提也夫便假惺惺地表示愿帮中国与英法调停。不过清政府识破了他的险恶用心,一开始并未答应。

    兴凯湖

    伊格纳提也夫转身就跑去鼓动英法联军进攻北塘,因为他曾在这一带活动过,知道这里是中国军队防御薄弱的地方的。

    这一年确实是清政府最倒霉的一年,就在英法联军兵临城之下际,太平天国运动也风起云涌,太平军攻占南京,打败清兵之江南大营。南方地区处于失控状态,清政府不得不将主力调往南方镇压太平军。

    然而英法联军趁北京兵力空虚,一路从天津北上攻入北京,在北京城郊抢掠烧杀50多天,将圆明园等皇家园林烧毁。期间伊格那提也夫为英法联军提供了详细的北京地图,还建议先攻防御最弱的北门。

    咸丰帝吓得急忙逃往热河,同时指示恭亲王与英法谈判,这时伊格那提也夫两头奔走,从中渔利。当时欧洲形势不妙,英法也急于停战,要价不高,只索赔了100万两白银。

    伊格那提也夫得知英法的底牌后,立即跑去向恭亲王邀功,表示这是他极力斡旋的结果,并向中国索取报酬。不过,此时清政府对外乌苏里江的领土仍未松口。

    英法的条件得到满足后,原本打算撤军,但突然要求清政府向各省公布条约内容后才走,于是延迟了几日。

    这时的大清朝已经被列强打得毫无底气了,敏感地认为是伊格纳提也夫从中搞鬼,如果不满足沙俄的要求,英法不仅会赖着不走,而且将来可能还会开战。病急乱投医的清政府最终答应了沙俄的条件。

    这样,沙俄通过空手套白狼的手段获得的战果竟然比英法还多。伊格纳提也夫做贼心虚,怕英法知道这一点,故意威胁清政府:“联军对我们的事一无所知,如果知道了肯定还会向贵国提出新的要求。”

    于是,中俄只能秘密进行“商谈”,最终签订了《中俄北京条约》。所谓“商谈”,其实条约都由俄方拟定,地图也由俄方提供,清政府只有签字的份。

    最终,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和兴凯湖以南,直到日本海西岸,并延伸到图们江以左的广阔地带,约40万平方公里土地被沙俄割去。

    签约代表奕䜣

    指鹿为马,强占三分之二水域

    按照《中俄北京条约》的最初约定,沙俄只能侵占兴凯湖的一小部分,沙俄接下来的操作让人看得肺涨。

    根据《中俄北京条约》约定,双方将在1861年3月派代表在乌苏里江口会晤,勘定两国东部边界。后因交通不便加上道路险阻,无法如期会晤,清政府照会沙俄改期。俄改为6月在兴凯湖畔西部会晤。

    不料,这个改动出了大问题。

    沙俄对条约规定的领土仍然不满意,还想多侵占领土,违反规定派军队越过边界,抢先跑到中国一端——兴凯湖西北的奎屯必拉(今当壁镇),并安炮扎营,伐木盖房。清政府对此只能象征性抗议。

    尽管条约中已经清楚载明边界“由两国派出信任大员秉公查勘”,沙俄也一再喊话勘界要“公平合理”。但把清政府拉到谈判桌上后,沙俄代表却毫不讲理,强迫清政府按照其绘制的地图上的红线标识来划界。

    在谈到兴凯湖一带国界时,双方产生了很大分歧。《中俄北京条约》中载明,该处边界是:

    自松阿察河之源,两国交界逾兴凯湖直至白棱河,自白棱河口顺山岭至瑚布图河。

    松阿察河是兴凯湖的出水口,位置是确定的,再确定白棱河的位置,边界就很容易勘定。偏偏查遍各种资料,就是找不到白棱河的位置。

    在勘界之前,清政府派人调查过,并没有“白棱河”这条河,中外舆地图上也没有该河,吉林省所绘制的各种地图也没有该河,沙俄代表递交的《北京条约》附图中也没有该河。推测是沙俄拟定条约时翻译错了地名。

    那么白棱河到底在哪里呢?清政府仔细考察,中国所有地图上仅有白珍河,沙俄绘制的《北京条约》附图》上也只有白志河,综合条约上的描述“白棱河”应该在兴凯湖的西南地区,与白志河大体相当。

    但沙俄并不认可这一点,而是强行把“白棱河”说成是兴凯湖西北的吐尔必拉。两者的区别是:如果以白志河为界,沙俄仅能占兴凯湖不到三分之一的面积。而划到吐尔必拉,沙俄不仅能占兴凯湖的三分之二,陆地上还要划去一大块。

    最奇葩的是,沙俄代表拿出《北京条约》的俄文版,上面写着“白棱河(吐尔)”字样,但清政府手上的中文版却没有“吐尔”两字。

    清政府据理力争:

    第一、条约内容也完全是沙俄自己拟定,翻译成中文交由清政府签字,两份条约内容却不一致,很值得怀疑。

    第二、《附图》是沙俄自己派人测绘,图上清楚地标明兴凯湖一带的红色界限不在湖的西北,而在西南。

    沙俄早已经把清政府的软肋拿捏透了,谈判桌上没有理,沙俄并使出了武力手段。

    第一、故意制造紧张气氛。他们一边在蜜蜂山至穆棱河一带丈量土地、插上木牌作为标识;一边武装匪徒闯入珲春城。这些举行加剧了边界摩擦,也高度刺激着清政府敏感的神经。

    第二、狮子大开口式的谈判阴谋。沙俄不断照会清政府提出新的无理要求,毫无遮掩地透露他们的企图——把国界向北推到穆棱河,向南推到珲春河。这是一种谈判技巧,产生分歧时,先狮子大开口,便有了退让空间。

    第三、武力威胁。沙俄代表率大批军队进入兴凯湖畔,设置了一门大炮。在会谈时更是盛气凌人,一旦争执不下,就称病不到,故意刁难清政府代表。一次,清政府代表在营地设宴招待俄方代表,对方竟将其作为耀武扬威的契机,调来大批军队把会场包围。

    参与谈判的吉林将军景淳是地方抵抗派,他据理力争,丝毫不让,沙俄代表才放弃了北以穆棱河为界、南以珲春河为界的无理要求。

    清政府缺乏国际谈判经验,加上没有动武的底气,沙俄却不断制造紧张气氛,清政府害怕“又生节支”,最终只能被迫答应沙俄的无理要求。

    就这样,沙俄通过巧取豪夺的手段将兴凯湖划去三分之二还要多的面积。不过,沙俄对此仍不满意,在接下来勘定具体界限时,仍要多占土地。

    沙俄军官检阅部队

    贪得无厌,胃口难满足

    按照双方约定,这次勘定东界从乌苏里江口到图们江口1000多公里的国界线上共设立8个木制界碑。界碑一面为汉字一面为俄文,除“喀”字界碑在兴凯湖会议前设立,其余都是在会议后设立。

    俄方代表对清政府代表成琦说:“山路太难走,荒僻危险,而且又下了大雨,道路泥泞,实在太难走了。咱们就不用去了,派下面的人去办理吧。”

    但清政府下级官员对条约一无所知,也不敢对俄代表提出异议,成了俄方代表的附庸,他们说界牌插在哪就插在哪。

    比如根据《勘分东界约记》规定,中俄共有的乌苏里江、松阿察河应该作为自然国界,但俄方代表却把界牌插在中国领土上。这不仅违反了双方约定,也明显违反了以河流主航道中心线为界的国际准则。

    由于条约都由俄方拟定后翻译成中文逼迫清政府签字,条文中便出现了许多语意不通的地方,俄方利用这些混乱大肆侵占中国领土。

    比如,条约规定图们江末端的“土”字界碑应该立在距离入海口20华里的地方。但俄方代表强行把华里理解成俄里,20华里相当于50俄里。也就是说中国的界碑距离入海口更远,沙俄又占去20多里地盘。

    再比如根据《中俄北京条约》和《勘分东界约记》规定,划给沙俄的地区内如有中国人居住或渔猎的,俄国均不得占。这一条很显然是要表达,凡是有中国人的地方均不划给沙俄。

    但沙俄强行把这一句篡改成“遇有中国人居民村落,俄政府必须对原住中国居民进行安置。允许照常渔猎”。这样一改动,相当于中国人居住的地区也被划给了沙俄。

    最荒唐的是,清政府派去参加勘界立牌的主要官员吉勒图勘,是个抽鸦片的瘾君子。走到半路烟瘾犯了,竟然跑回帐中吸鸦片去了,于是界牌设立地点完全由俄方说了算。这中间造成的损失,更是难以估计。

    好不容易,把界牌全部立完了,你以为双方就会相安无事了?沙俄当局竟然像封建社会耕田的小农一样,悄悄摸摸把界牌往中国一侧移动。在图们江口、吐尔河、珲春等地,有的移动了三五十里,有的移动了五六十里。

    中国太大,丢一块地并不会影响清廷过奢靡的生活,为了不引起战事他们往往对这些侵占行为往往保持容忍。

    直到后来清政府派会办北洋大臣吴大澂前往办理边界事务时,他才根据条约据理力争,纠正了一些界牌。他最大的贡献在于,要求俄方允许中国船只自由出入图们江海口,使中国在日本海西岸保留了一个狭窄的出口。

    图们江

    尾声:

    通过“兴凯湖勘界”,沙俄获得了兴凯湖三分之二以上的水域以及兴凯湖南部和西部大片水土肥沃的土地,不仅满足了其滨海省的粮食补给,而且还获得了图们江出海口。

    清政府也从中吸取了一些教训,开始加强边疆管理和建设。在当壁镇西南设立了兵站,后又设立了密山府作为行政管理机构,并设立蜜蜂山招垦局进行边疆开发。这些举措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沙俄进一步入侵。

    从兴凯湖的丧失也可以看出:

    清政府软弱无能,为了保护自己的小朝廷,置国家利益于不顾,企图以土地换安稳。岂不知古人早就说过了“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而火不灭。”

    封建社会宣扬“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所以官员麻木不仁,认为土地都是皇帝的,为了让皇帝高枕无忧,消极避战,漠视国家长远利益,毫无责任意识。

    清政府上下集体摆烂,最终酿成了丧权辱国的恶果。

    单字解释: 中 国 最 大 淡 水 湖 兴 凯 湖 被 沙 俄 抢 走 大 半 过 程 比 不 平 等 条 约 更 耻 辱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