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号称“兵仙”的韩信,如果谨慎一些,是否就能够逃脱被杀的命运

    2024.02.11 | 万里繁华 | 次围观

    自古以来,那些为皇帝立下大功的臣子们都害怕一件事,那就是功高盖主的自己是否会被多疑的君王猜忌甚至迫害,特别是武将,更是被卸磨杀驴的重灾区。历朝历代,因为这件事而死的臣子都不少。其中韩信算是最令人叹息的。

    作为汉初三杰,韩信的功绩到底有多大?

    都说韩信是“兵仙”,用兵如神,那么他到底有多能打?

    公元前206年,经过萧何的推荐,刘邦拜韩信为大将军。而韩信也没有辜负刘邦的信任,同年就为他出了暗渡陈仓之计,并辅佐刘邦还定三秦。如果没有韩信这条计谋,恐怕刘邦只能在汉中老死。

    在随后的公元前205年,刘邦率兵攻打彭城大败,幸好有韩信收拢残兵,在京县、索乡大败楚军,这才让刘邦一干人找到了立足之地。

    之后的韩信更是大放异彩,使魏国、齐国覆灭,击败代国、大胜赵国、派人降服燕国,在潍水之战中,灭楚军二十万,击杀楚国大将龙且,最后更是指挥了垓下之战,成功将项羽这一代霸王完全击溃,最后只能选择自杀一途。

    可以说,如果没有韩信,刘邦想要战胜项羽,根本就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

    韩信的能力,引来了刘邦的重重忌惮

    对刘邦而言,韩信就像一把利刃一样,他既要用韩信去攻击项羽,又要防着这把利刃会转过来割伤自己。所以刘邦曾经两次夺取韩信的兵权,一次是在公元前204年,在成皋被项羽打得大败的刘邦恼怒于驻扎在附近的韩信的按兵不动,于是假称自己是使者,进入韩信军营之中,夺了他的印符和兵权;一次则是在垓下之战后,刘邦急忙赶到韩信驻扎的定陶,收回了韩信的兵权,并且将其从齐王改封楚王。

    韩信已经没有兵权了,那么刘邦就能够放心了吗?不可能。韩信的能力极强,当初他被刘邦第一次夺取兵权之后,手下没有一兵半卒,但是他生生地在赵地重新又招募训练了一批人马,成功地灭掉了齐国。在他的手中,即使原本是一群乌合之众的人,都能够发挥强大的战斗力,所以就算他孤身一人,仍然对刘邦的统治有着巨大的威胁。

    韩信有没有反心并不重要,他的命运是由两件事决定的

    韩信到底有没有谋反之心?这是一件充满争议的事情。因为在与项羽相争的时候,他都没有背弃刘邦,所以有很多人认为他后来之所以反叛,也是为刘邦所逼。

    但是无论韩信是否想谋反,他的命运也早已注定,不是死在吕后之手,就是被刘邦亲自杀死,根本没有办法逃脱。

    韩信实在是太年轻了,他被拜为大将军的时候不过25岁,死的时候也不过35岁。而刘邦呢?刘邦比他大25岁,而且因为多年的沙场征战而身体亏损得厉害。

    刘邦在世的时候,还能够利用自己的威望和能力压制住他,等到刘邦去世,懦弱的刘盈根本就驾驭不了韩信,加上吕后也不行,所以刘邦肯定要趁着自己还在世的时候解决韩信这个威胁,吕后自然和他立场一致。

    而且韩信和项羽一样,比较倾向于分封制,所以项羽会在灭秦之后分封诸王,而韩信则会向刘邦要求封自己为齐王。但是在刘邦的心目中,他和秦始皇是一致的,他想要的是郡县制,除了刘氏子弟,异姓不得封王,而韩信却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在他被封为齐王的那一刻,在刘邦心中,他就不再是自己的臣子,而是一个想要侵占自己权势的诸侯王,这是刘邦所不能容忍的。

    韩信之死,是必然的结局

    韩信是怎么死的呢?刘邦先是把他从齐地迁到了人生地不熟的楚地,随后又假称自己要游览云梦泽,召集诸侯前来相会,接着就将应召前来的韩信以谋反的罪名捆绑起来,带回洛阳,降为淮阴侯;随后因为不得意,韩信又密谋与陈豨一起谋反,却因为消息走漏,被吕后与萧何骗入宫中杀死。

    韩信虽然是一个天才的将领,却不是一个合格的政治家。如果他当初能够不听从刘邦的召唤,召集军队果断谋反,那么他的结局就会迥然不同,但是他却一直犹犹豫豫,顾忌着刘邦对自己曾经的恩德,不愿意举兵。而错过最好的时机之后,即使他想要再做什么,也已经来不及了。

    这个时候,年轻成了他的劣势。在政治上幼稚单纯的他,怎么能够斗得过老奸巨猾的刘邦和狠毒的吕后呢?即使躲过了一次,也躲不过后来的阴谋陷害。

    单字解释: 号 称 兵 仙 的 韩 信 如 果 谨 慎 一 些 是 否 就 能 够 逃 脱 被 杀 的 命 运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