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民国推翻满清后为什么不恢复汉服而是流行“中山装、旗袍”?

    2023.06.11 | 万里繁华 | 次围观

    服饰不仅是社会生活的必需品,它更是历史文化的沉淀,民族的象征。随着时代的变迁,服饰也会发生变革,并给社会带来诸多影响。比如满清封建统治被推翻以后,人们不再身着长袍大褂、满族旗装,反而穿起了中山装、旗袍等服饰。可是民国时期服饰的改变,在诸多人眼里认为并不顺乎国情,真正顺乎国情的服饰变革,应该是在民国推翻满清团之后恢复汉服,而非中山装与旗袍。究竟是何原因,使得民国时期的流行服饰变成了“中山装”,而不是汉族的传统服饰汉服呢?

    中山装

    第一点:民国新政权的诞生,必然需要一种新气象。中国古代社会凡是经历改朝换代,必然会重新规定服饰,民国自然也不例外。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之后,同样也颁布了新的《服制条例》,为了让国民的精神状态和面貌呈现出一种新的社会风气,民国开始大力促进服饰变革,1912年10月3日《服制条例》正式通过后,规定民众必须摒弃清朝皇权制度下的官服,同时采用西式礼服作为民国官服;对于女子的衣着同样也作出了具体规定,这一时期旗袍、洋式大衣等服饰登上舞台,比起传统繁琐服装这种流行新颖的服饰更加受到女子青睐。

    民国旗袍

    第二点:近代以来大量的新潮布料与服装样式进入中国,各大报纸杂志上刊登的服装专栏,促进了民国时期的服饰革新。由于中国与世界的交流逐步加强,在许多报纸、杂志上专门开辟了“服装专栏”,为人们介绍西方各国最流行的服饰。民众通过报纸了解这些西洋服饰之后,开始追逐世界潮流,甚至主动迎合服饰的变革,原来的传统汉服自然会被抛之脑后。尤其是当人们的物质条件允许,审美标准也发生变化之后,自然会接受新颖的服装。

    民民国旗袍

    第三点:其实早在清朝末年,以学生为主体的中国民间服饰就已经出现了洋化倾向。学生群体历来都主导着社会方向与潮流,清朝末年,一部分优秀年轻的学生,被清朝廷派遣出国留学,所以青年学生是第一批接受西洋服饰的人。他们在西欧、日本率先穿起了西洋服装,传统的清朝服饰逐渐被抛之脑后。

    学生回国以后,在封建传统社会中依然渴望继续“洋化”,从清朝末年到民国初年,有许多青年盲目崇拜西方,由西装改良而来的“中山装”,在其中基础上结合西方先进思想潮流出现的“旗袍”,自然成为了这一群体的最佳选择。最终,这种服饰潮流推向全国。

    中山装

    第四点:进口的洋布质优价廉,更容易被中国民众所接受。由于西方各国工业的快速发展,让这些国家所生产的纺织品等衣服材料价格低廉,衣服的样貌美观奇特,基本以成品衣为主,中国百姓自然会争相购买。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为了垄断中国市场,更会推出许多价格低廉的倾销策略;反观当时国货,由于中国近代工业受到西方各国的致命打击,导致纺织品价格突涨,同时质量参次不齐。这样一来,选择西洋服饰自然就成了最佳选择。

    单字解释: 民 国 推 翻 满 清 后 为 什 么 不 恢 复 汉 服 而 是 流 行 中 山 装 旗 袍 ?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