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三大穷儒,误了多少中华前程(一)

    2022.06.18 | 万里繁华 | 次围观

    一个民族的伟大复兴,必从文化复兴开始;一个民族的文化重建,必从文化的本原开始。

    探寻本原,回归正道。寻找万年华夏传统文化留下的生存密码。

    ——作者的话

    上回书说到:三大戕害,导致《诗经》到了汉代,已经解读困难。

    同样道理,以汉朝建立为界限,上古五千年留下的华夏文明,在这个历史时段,也大部分走向隔膜和断层。

    所以说《诗经》的意义,其实代表的不是一部单纯的诗集的文化意义,而是上古文明发展历程的命运启示。

    上古文明在后世的延续和发展的命运,和《诗经》基本上是同路同轨。

    这一回我们接着说:三大穷儒,对《诗经》发展所作的三大讹误。

    《诗经》的解读,自然是要靠“文化传承人”的。

    作为“文化传承人”,如果出现了“讹误”,那么“讹误”也会代代相传。

    经历了焚书,战火,礼乐文明的崩溃三大戕害,《诗经》到了汉代,已经奄奄一息。

    天不丧斯文,汉儒,保住了《诗经》最后那点星光。

    汉代《诗经》解读有四家:齐、韩、鲁、毛。我们称之为“四大门派”吧。

    这“四大门派”师承不同,所以解读《诗经》,也有很大的差异。

    出现这种局面很正常。

    在那个年代,文化的传承,系于极少数的精英博士之身。被秦始皇将《诗经》在民间禁绝之后,能够掌握《诗经》的人,本身就已经少之又少了。

    加上战乱,逃命,不可预料的灾难,能够活着生存在汉代的这些“文化传承人”,更是极为稀缺。

    这四家“文化传承人”,也都是通过“单线联系”的形式,从各家师傅那里得到的衣钵。而他们的师傅,也是同样用“单线联系”的形式,从他们师爷那里得到的衣钵。

    即使师傅相同,得到的衣钵也未必相同。

    何况师傅不同?

    经过这几代相传,差异很大,也是自然而然了。

    但是有一点很好:“四大门派”虽然解读各有不同,他们的解读态度都很“正派”:

    就是努力去寻求“诗”的本义。

    传道传道,就是传“圣人之道”。不胡说八道,敷衍编造,更不能以自己的臆念去“贴补丁”,冒充圣人之道,这是起码的职业精神吧。

    从这一点讲,汉儒比宋儒,强了一万倍。

    需要指出的是:“四大门派”的三家,后来都已经亡遗,只剩下了最后一派,也就是毛家讲的《诗经》,我们简称为《毛诗》。

    毛公,称得上是《诗经》文化的“最佳传承人”。

    他的传承线索是这样的:

    “孔子删诗授卜商,商为之序,以授曾申,(申)授魏人李克,克授鲁人梦仲子,仲子授根牟子,

    牟子授赵人荀卿,荀卿授鲁国毛亨,亨作《训诂传》以授毛苌。”

    看着这条晃晃悠悠、颤颤巍巍的“八代单传”的毛诗传承链,真是心脏都快跳出来了。

    这要是中间哪位得了病,或者遭遇了兵难战争,这不就断线了吗?

    还好,连上了,并且坚持到了汉代。

    正是因为有了他,《诗经》的星光,最终没有熄灭。

    读《诗经》,一本《毛诗》就足够了。读《道德经》,一本《道德经》就够了。

    读元典,比读后世的注释文,要容易得多。

    元典多读几遍就够了,心领神会。读后世的注释文,从南天门到北天门,绕了几万个大圈,还不知道身在哪里。

    穷经皓首,不知所以。

    读到最后,发现自己读的是一本假《诗经》、假《道德经》。

    这样的悲催遭遇,千万不要犯。因为我就犯过。

    不要迷信权威。黑格尔是一个伟大的哲学家,他本身也是一个大骗子。

    用现代德国哲学家、逻辑经验主义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赖欣巴哈的话来证明一下:

    究竟是作为哲学家的黑格尔的“说法”太深刻,以至于我们理解不了;还是黑格尔本来是说了些“昏话”,所以让人根本无法理解?

    赖欣巴哈的结论是后者:黑格尔说了一堆让人根本无法理解的“昏话”。

    开个玩笑。黑格尔,依旧是黑格尔。

    但是,专家不一样。专家,不一定是专家。

    所以,经常会有出身不凡,学问考究,身份贵重,开口闭口一大堆“古籍善本”的老学究,对你来一番至低无下的灵魂的拷问:

    你见过清华简或者上博简,或者海外某某简上的某某文字吗?

    一如孔乙己:你知道茴香豆有几种写法吗?

    我真的不知道。

    但是,《诗经》里面的字有几种写法,一点不重要。即使不认识那么多生僻字,一句话读出三五个错别音,也不妨碍《诗经》的解读。

    《诗经》其实很简单:周代礼乐文化而已。

    在周代那片土地上,凿井而饮的白发老农,击壤而歌的乡野百姓,谁都知道它在唱什么。他们连“茴香豆”的“茴”字,都不会写,更何况几种写法。

    这么简单,却讹误了几千年,为什么?

    专家的缘故。简单事情复杂化,是他们的擅长。

    未完待续,《诗经》第一大杀手即将出场。

    文子国学

    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重修伦理,再建道德。内含:文子国学活动讯息昆曲文化和“昆曲十六讲”课程诗经文化乐府文化唐风宋韵盛世元音道德经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184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单字解释: 三 大 穷 儒 误 了 多 少 中 华 前 程 一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