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诸葛亮派两人守街亭,为何最后杀了马谡,却重用另外一人!

    2023.07.19 | 万里繁华 | 次围观

    街亭之战,发生于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期间,也是这次北伐战争中一场决定性的战事。在马谡失守街亭后,诸葛亮失去重要据点,无法继续作战,于是,他只能从陇右迁移一千多户百姓到汉中,从而草草收场。由此,对于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来说,因为马谡失街亭而功亏一篑。

    对此,虽然有人替马谡求情,但是,诸葛亮依然挥泪斩马谡。值得注意的是,在镇守街亭上,诸葛亮因为不是非常放心马谡,所以指派一人去协助他。那么,问题来了,诸葛亮派两人守街亭,为什么后来只杀了马谡,却重用另外一人呢?

    具体来说,在镇守街亭上,诸葛亮派遣了马谡、王平这两位将领。对于马谡来说,长期跟随在诸葛亮身边,为其出谋划策,也即在理论知识上比较丰富。而就王平来说,则是一位经验丰富、稳重谨慎的将领。王平是巴西宕渠人,因为小时候养在外祖父何氏家,所以又叫何平,后来才改回本来的王姓。

    建安二十年(215年),巴西郡七姓夷王朴胡、賨邑侯杜濩举巴夷、賨民依附曹操,王平随杜濩、朴胡等被迁往洛阳,被任命为一名代理校尉。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刘备手下黄忠于定军山斩杀曹军大将夏侯渊,王平随曹操率领大军来争汉中,却被刘备击败,王平得以投降刘备,被刘备任命为牙门将、裨将军。

    选择这样一对将领组合来镇守街亭,可见诸葛亮的良苦用心。不过,聪明过人的马谡却让诸葛亮失望了。在街亭之战中,马谡违背诸葛亮的指挥调度,行动混乱无章,放弃水源上山驻扎,不在山下据守城邑。而这些问题的暴露,自然让曹魏大将张郃抓住了机会,于是他断绝马谡取水的道路,发动进攻并大败马谡,导致蜀军一度溃散。

    因此,在街亭之战后,诸葛亮毫不留情地斩杀了马谡。不过,和马谡一起镇守街亭的王平,却受到了诸葛亮的重用,这体现在王平官职的步步高升上。根据《三国志》等史料的记载,公元228年,王平被诸葛亮拜为参军,而马谡之前就是诸葛亮的参军。并且,王平还被授予统领无当飞军的职责,并进位讨寇将军。

    自此之后,王平继续参加诸葛亮北伐曹魏的行动。公元234年,诸葛亮病逝后,王平升任后典军、安汉将军,辅助车骑将军吴懿驻守汉中,并兼任汉中太守。凡此种种,无疑体现出了诸葛亮对于王平的信任和重用。当然,诸葛亮之所以对王平另眼相看,也是因为他确实能力出众。

    在街亭之战爆发前,王平发现马谡部署上的问题,就一再规劝他,不过,比较可惜的是,刚愎自用的马谡没有听从王平的劝谏。当然,这无疑是马谡的问题,而王平作为马谡的副手,显然尽到了自己的责任。更为关键的是,等到马谡被张郃击败后,蜀汉将士四处溃散,只有王平率领的一千人擂响战鼓,把守营地,对此,张郃怀疑有伏兵不敢往前逼近,于是,王平缓缓地收扰各部散余的士兵,率领人马返回。

    由此,王平在马谡失败后的处理,可谓最大程度上降低了街亭之战带来的损失。通过街亭之战,虽然诸葛亮失去了马谡这位参谋,但是,其也获得了王平这位得力干将。到了建兴十五年(237年),王平进封安汉侯,代替吴懿督汉中。

    延熙七年(244年),魏帝命曹爽率领步骑十余万进攻汉中,前锋已在骆谷,当时,汉中守兵不满三万,诸将大惊,有人说:“我们的兵力不足以阻挡魏军,应该放弃关隘固守汉、乐二城,魏军进入汉中以后,涪城的援军一到,就可以将阳平关抢回来。”不过,王平却说:“不行,汉中去涪城有一千余里,魏军若是得了阳平关就会成为祸患,应该遣刘护军、杜参军据兴势,我为后拒,若是魏军分兵进攻黄金城,我亲自率兵前往救援,到时候涪城的救兵就刚好到来,这才是上策。”

    于是,大家就按王平的计策行事,涪城诸军以及大将军费祎自成都相继而至,魏军被击退,如同王平当初料想的一样。当时马忠在南中,邓芝驻守永安,王平在汉中,三人各守一方,保障蜀汉疆域的平安,平安三侯威名始于此时。

    单字解释: 诸 葛 亮 派 两 人 守 街 亭 为 何 最 后 杀 了 马 谡 却 重 用 另 外 一 人 !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