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索尼死前做了一个什么决定让康熙帝除了鳌拜?

    2024.04.10 | 万里繁华 | 次围观

    康熙六年(1667年),索尼病死。索尼生前虽然没能遏制鳌拜的势力,但是他临死之前做出的一个决定却让康熙决定铲除鳌拜,即:请小皇帝遵循先帝顺治14岁亲政的先例,开始亲政。

    作为四辅臣之首的索尼提出让皇上亲政,位列第二的苏克萨哈心领神会,上疏请求解除辅臣之任,自愿前往遵化为顺治帝守陵,这样以来遏必隆和鳌拜按理也应该辞去辅臣之职,但是这样却触及了鳌拜的要害,加之后来鳌拜的所作所为使得康熙决定铲除鳌拜。

    索尼影视形象

    在讲康熙铲除鳌拜之前我们先来聊聊这位金戈铁马的索尼到底是何人。

    索尼(1601-1667年),赫舍里氏,满洲开国功臣硕色的儿子。努尔哈赤时期,由于索尼通晓满、汉、蒙语言,所以得到努尔哈赤的赏识得以入值弘文馆,赐号“巴克什”,授一等侍卫之职。

    皇太极时期,索尼跟随皇太极突入内地,逼近明朝京师,后来又参与围攻大凌河。

    崇德八年(1643年),皇太极猝死于盛京后宫,死前没有立下册立皇储的遗诏,于是出现了肃亲王豪格和睿亲王多尔衮争夺皇位的局面。从利益关系来看,两黄旗大臣都希望由皇子来继位,这样才能继续保持两黄旗优越的地位,所以两黄旗坚持立皇子为帝,也就是开始他们支持豪格。

    索尼画像

    后来随着两方势力的剑拔弩张,最终由年仅6岁的福临继位,多尔衮辅政,持续十多天的皇位之争才落下帷幕。索尼与其他两黄旗大臣盟誓忠心辅佐幼主。

    顺治五年(1648年),索尼奉命祭奠昭陵。受到固山贝子屯齐诬陷“密谋立肃亲王豪格为帝”,坐罪辞职。顺治帝亲政后,恢复索尼的官职,进封他为一等伯,擢内大臣、议政大臣、内务府总管。顺治临终之际,遗命索尼与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四人共同辅佐年幼的康熙皇帝。

    四位辅政大臣

    康熙四年(1665年),凭借孙女赫舍里氏成为康熙帝的皇后,进封一等公。

    四位辅政大臣曾在顺治灵前盟誓,表示同心同德一起辅佐年幼的康熙皇帝,但是事实上四人并没有做到同心同德,一心辅佐幼主。

    索尼为四辅臣之首,但是当时的他年老体衰,很多事已经属于过问;苏克萨哈属于正白旗,本是多尔衮一方的人,多尔衮死后他跳出来告发多尔衮,所以受到顺治重用,但是索尼等两黄旗大臣是瞧不起他的,鳌拜虽然跟他是姻亲,但是两人政见不一,宛如仇敌;遏必隆为人庸懦,遇事无主见,经常依附于鳌拜;鳌拜虽然位居第四,但是资格老,军功大,常常气势夺人,开始变得日益骄横,慢慢走上专权的道路。

    鳌拜影视形象

    趁着皇帝年幼,鳌拜经常替皇帝做出决定做一些挂羊头卖狗肉的事情。与白旗的换地事件中,鳌拜矫诏处死了三位朝廷大臣,强行换地。

    鳌拜独断专行,屡次矫旨诛戮大臣。遏必隆知道鳌拜的恶行,但保持缄默不加阻止,亦不劾奏。索尼看到这一切,内心非常紧张。

    康熙六年(1667年),索尼上奏请小皇帝遵循先帝顺治14岁亲政的先例,开始亲政。索尼病逝后,苏克萨哈位居辅臣第一位,他上疏请求解除辅臣之职前往遵化为顺治帝守陵,按理说遏必隆和鳌拜也要辞去辅臣一职,但是鳌拜不愿就这样失去权力,所以他给苏克萨哈网罗了24款罪名提出要诛杀苏克萨哈全族,康熙虽想力保但是无能为力。最终萨克萨哈还是被鳌拜灭族,此事使康熙和鳌拜之间的矛盾急剧上升。

    鳌拜被抓

    没有威胁的鳌拜更加跋扈,严重威胁到了康熙的皇权,因此康熙不得不除掉鳌拜。康熙八年(1669年),康熙用训练的布库们擒获鳌拜,鳌拜本人被问罪下狱,不久去世,其党羽或被杀或革职。至此康熙初年的鳌拜势力被康熙彻底铲除。

    单字解释: 索 尼 死 前 做 了 一 个 什 么 决 定 让 康 熙 帝 除 了 鳌 拜 ?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