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即使没有钟会诬告,邓艾之死也是必然的,看司马氏的做法就知道了

    2023.09.18 | 万里繁华 | 次围观

    邓艾多年在曹魏西边战线防备蜀汉姜维的北伐。公元263年他与钟会、诸葛绪分别率军攻打蜀汉,最后他献奇计偷渡阴平,击杀诸葛瞻,大破蜀军,遂克绵竹,率先进入成都,使得蜀汉灭亡。后因遭到钟会的污蔑和陷害,被司马昭猜忌而被收押,最后与其子邓忠一起被卫瓘派遣的武将田续所杀害。

    现在普遍的观点,认为邓艾之死是冤枉的。明明在这之后钟会谋反了,当时嫌邓艾碍事诬陷他。司马昭上了钟会的当,坑了这位平定益州的大功臣。但是要知道,司马昭绝对不是个傻子。邓艾与钟会关系不和,这又不是什么秘密,让邓艾和钟会共同入蜀,本来就有互相牵制的意图。怎么会仅凭钟会一面之辞,就轻易废掉大将邓艾呢?

    那为什么司马昭要这样做呢?邓艾自身的做法导致了此结局,可说是咎由自取。

    1、甘露五年(260年),魏帝曹髦被弑杀,司马昭立曹奂为帝。一方面让司马氏进一步掌控了曹魏朝堂,另一方面此悖逆恶行也让司马氏失去舆论及人心支持,延缓了司马昭禅代的步伐。此刻司马昭急需一场对外的大胜,寻求政治上的突破,洗刷污点,为篡位累积本。遂决定伐蜀,朝内群臣皆反对,邓艾更是数次上书未到伐蜀时机,司马昭深怨之。

    2、在巨大胜利面前,他擅自循东汉将军邓禹以前作法,以天子的名义,任命大批原蜀中官吏。

    3、上书朝廷,长篇大论的阐述对益州政策,包括善待刘禅和原蜀汉大臣,不迁刘禅回魏国,励兵图治,以谋东吴。并暗示应该将自己留在益州。

    对邓艾的上述建议,司马昭的回应很简单:“此事应上达朝廷,经商议后再决定”。

    这时邓艾自持功大,居然回怼司马昭:“我是领皇命征讨,持皇帝符节”,中间又再次申明自己的理由和立场,并在最后引春秋之辞,表示自己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况且你司马昭还不是皇上,跟我一样,不过同为大臣。

    邓艾此时的表态,却暗示他效忠的对象是曹魏皇帝。这是司马昭不可容忍的,邓艾手握重兵,又立下大功,日后在朝中必定是位高权重。更何况还有一个野心勃勃的钟会。司马昭在世时都飘飘然,换成儿子司马炎,不但篡位之事难成,只怕连司马家族都要沦为鱼肉。没说的,借钟会上告邓艾谋逆之奏,拿下再说!

    其实邓艾之死也是必然的,看司马氏在其死后的评价和做法就知道了:

    1、邓艾和长子邓忠被杀后,邓艾在洛阳的余子也被司马昭下令诛杀,邓艾妻和孙子被发配到西域。

    《三国志》:艾父子既囚,锺会至成都,先送艾,然后作乱。会已死,艾本营将士追出艾槛车,迎还。瓘遣田续等讨艾,遇于绵竹西,斩之。子忠与艾俱死,馀子在洛阳者悉诛,徙艾妻子及孙于西域。

    2、司马氏的诏书:从前太尉王凌阴谋废齐王,而齐王最终不能保持帝位。征西将军邓艾,居功自傲,失去品节,应处死刑。

    《三国志》:泰始元年,晋室践阼,诏曰:“昔太尉王凌谋废齐王,而王竟不足以守卫。征西将军邓艾,矜功失节,实应大辟。

    注:大辟之刑为腰斩、弃市、枭首、磔,同指死刑。

    免责声明: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单字解释: 即 使 没 有 钟 会 诬 告 邓 艾 之 死 也 是 必 然 的 看 司 马 氏 的 做 法 就 知 道 了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