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从新《大决战》的一个荒唐细节,看出编导人员根本不懂解放战争史

    2023.08.16 | 万里繁华 | 次围观

    欢迎阅读史源历史专栏第2349期。新版《大决战》遭到网友的无数吐槽,不少网站上的五毛水军还在以新剧“虽然场面不够宏大,但细节展现较好,使观众了解了更多的史实”为由进行辩驳和洗白,但这种辩驳恰恰是最可笑的,新《大决战》当中的逻辑漏洞、历史错误是最多的,在近些年的战争电视剧当中都属于非常罕见。用“粗制滥造、胡编乱造”8个字来形容,再贴切不过。这样的错误细节越多越糟糕,完全是在误导观众和青少年一代。从一个贯穿全剧的基本细节,就能够看出该剧的编导人员根本不懂解放战争史。

    新剧演到第42集,淮海战役邱李孙兵团被围陈官庄之后,“逃跑将军”孙元良率领16兵团抢先独自突围。他乘坐的吉普车上赫然印有“7兵团25军”字样。这是什么意思呢?孙元良是16兵团的指挥官,当时国军各主力部队使用的车辆都带有部队番号。而第7兵团是什么兵团?就是这部电视剧当中,不久前刚刚被歼灭的黄百韬兵团,25军又恰恰是黄百韬的头号精锐部队。

    第7兵团10万大军已经在碾庄被华东野战军歼灭,黄百韬本人更是当场殒命。那这辆第7兵团的吉普车,怎么会跑到孙元良中将的部队里呢?是第16兵团穷到用不起车了吗?完全不现实的情节。就算不计较这个剧情上的漏洞,孙元良本人也不可能使用黄百韬部队的汽车,难道他不嫌晦气吗?黄百韬刚刚自尽不久,孙元良坐着这样的车,还指望能突围成功?

    一个小小的车牌号,就暴露了剧组的无数问题,主创人员根本不懂历史,随便抓起一辆道具车,就给风马牛不相及的兵团使用。像这样的错误,编导在剧中至少还犯了六、七次。第23集里面,我军在华北剿总的一个卧底夜间出城告密。他带着傅作义的“突袭石家庄”秘密计划出城时,开了一辆国民党第9兵团牌照的吉普车。华北剿总历史上确实有个第9兵团,但此时还没建立呢,辽沈战役都还没有打完,廖耀湘的王牌第9兵团尚未在辽西战场与我军开战,12万精锐大军尚存,怎么北平城竟然也同时出现了第9兵团的吉普车?这辆车究竟是怎么跨过山海关的呢?

    而在电视剧第26集中,“救火队员”杜聿明在东北安排部队经海路撤退,港口上赫然停着一辆第2兵团的吉普车。这一幕有两个错误:首先是把阙汉骞的54军错划给了第2兵团;更关键的是,第2兵团是淮海战场上邱清泉指挥的部队,这个时候怎么可能出现在东北呢?编剧没有相应的历史知识,脑子里根本没有这个概念。既然如此,为了避免知识上的漏洞暴露出来,就应该把车牌号全部隐去,何必在这里画蛇添足,展现一些错误的细节来贻笑大方呢?

    剧中车牌号的大量错误,就好比拍一个发生在北京的故事,马路上跑得全是新疆、四川、福建的车。这些细节如果观众不提出来,可能主创人员永远都不会知道,因为他们的历史文化水平跟不上,一时半会得不到补充。但如果要等着一般的老百姓去纠正历史正剧中的这些错误,是何其悲哀呢?像这样张冠李戴的场面还有很多,不一一列举了。看过该剧的观众,可以自行去确认一下,错误太多。

    新剧漏洞百出,车牌问题看似是一个点,反映出的却是整部剧的质量和水平问题。编导人员心中有数:新《大决战》文戏、武戏、逻辑、剧情、人物全败,完全是一部失败的历史剧。如果这是一场真正的战役,那剧组遭到的是一场大惨败。观众不会为一部无关紧要的作品斤斤计较,但百年庆典之际拿出这样的作品来糊弄百姓、糊弄相关部门,却是一个严肃的事情。事先宣传的3万人次的群演,显然太经不起推敲,个中问题有多少呢?国家拿出宝贵的资金,却被庸人们如此挥霍,更关键的则是以错误历史信息“误人子弟”。该剧连历史都能杜撰,对于青少年的消极影响是不能忽视的。

    中国近现代史作家运营,专注于党史、军史、战史研究,以专业视角为您还原历史全貌,带来精彩历史细节。欢迎关注以获得更多精彩文史内容。作者期待您宝贵的意见建议。

    单字解释: 从 新 大 决 战 的 一 个 荒 唐 细 节 看 出 编 导 人 员 根 本 不 懂 解 放 战 争 史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