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历史上短命且神奇的王座——大秦

    2023.07.13 | 万里繁华 | 次围观

    短命且神奇的王座——大秦

    公元前207年11月14日,秦王子婴素车白马于路,向先入关的汉高祖刘邦投降。

    中国古代第一个封建王朝,也是开启封建社会的王朝,就这么在建立十四年之后,悄无声息的落下了帷幕。

    ps秦国一共存在了563年,但统一六国之后的秦王朝却只短短存在了14年。

    但是作为中国历史上首个统一中华的中央集权制国家,秦王朝值得我们所有人尊重。

    1.不是“民心所向”的“奇迹强权”

    顾名思义,秦王朝统一六国之前,中国是长期分裂动荡的战国时代。

    战国七雄们各自为政,割据一方,形成了自己独有的政治和文化。有“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的荒唐与凄惨,也有三家分晋(掌权的三位大夫韩、赵、魏瓜分了晋国)、田氏代齐(掌权者田氏斩杀了王族姜氏,进而建立田氏齐国)这样的破而后立。

    有“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的开明帝王,也有“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悲哀屈原。

    秦王朝横扫六国,靠的既不是什么民心所向,也不是什么众望所归。

    他们靠的是强权,靠的是军队。

    秦始皇用勇冠三军、强悍天下的大秦军队将这六种已经不同的文明强行整合到了一起,这完全全是一个奇迹,也是秦王朝后来悲剧的源头。

    2.专制强权重压下的经济一统

    在战国时期,因为几百年的演化,各国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立的货币经济体系,也形成了独立的商业模式。

    (1).货币体系

    战国七雄秦、楚、齐、燕、赵、魏、韩的钱币由为布币、刀币、环钱和蚁鼻钱(鬼脸钱)四种组成。是战国时期的四大货币体系。

    齐赵燕各国广泛应用的刀币,齐为刀削型,起源于渔猎经济发展时期,故而主要流通于黄河流域。

    虽然各国的刀币大小不一,形状迥异,但毫无疑问,齐国的刀币是其中最为精美的典范。

    布币由农耕经济中的农具演变而来,作为中国农耕经济典范的燕赵韩魏是他的主要流通地区。

    其后还有蚁鼻钱,因流传较少这里就不做过多赘述,曾流行于楚国。

    而后世我们所熟知的圆形方孔钱以及作为后世货币典范的五铢钱主要流通于秦国,它们随着秦始皇统一六国而逐渐流行于中原地区。

    (2).商业模式

    吴越之地地处沿海,盛产鱼盐,富甲一方;

    荆楚之地文人风骨最盛,楚辞汉赋惊艳世人,丝绸华丽,美人频出;

    强秦率先完成“工业革命”——商鞅变法,成为战国后期武力值爆表的绝代强国。

    这些都是他们独有的特色,更是他们特有的风景。

    可秦统一之后,他们就不仅不是“独特的风景”了,他们还是王朝统一的阻碍,是韩非口中的“国家蛀虫”了。

    因此为了解决各地势力对秦王朝的不认同问题,秦始皇大手一挥,“迁徙天下富豪于咸阳二十万户”。

    这些人可不是普通人,都是六国各地有头有脸的人物,更在当地具有极大的影响力,他们对于初生的大一统王朝绝对是威胁巨大的。

    于是,为了解决这些隐患,加强王朝认同感,秦始皇把这接近咸阳三倍的人口强制迁移到自己的眼皮子底下,这也是后来典故“关中富强于天下”的由来。

    3.诸子百家最后的绝唱

    在秦朝建立之前,诸子百家分散于诸侯各国,因为他们独特的个人才能以及出色的政治眼光成为了各国掌权者的座上宾。

    但秦朝建立之后一切都变了,因为国家安定,战事不兴,李斯和秦始皇开始了卸磨杀驴。

    遣散天下门客,归于故乡,再兴产业。

    这话说得很好听,做起来却是真的绝情。

    用得着他们的时候,是“骨肉至亲”,用不着他们了,就看着都烦。

    不仅如此,后来的焚书(焚毁民间诗、书以及百家之言和非秦朝史书),还有坑儒(坑杀儒学方士265人)都寒了天下人的心。

    4.不顾现实的理想主义者

    秦始皇的种种动作都有其背后深刻的目的,但他太过理想化了。为了实现天下归心,确实需要文化统一,树立属于自己的“正统文化”。

    但你不能因此直接否定其他文化,更不能一言不合就杀人,这会引起众怒。

    为了安顿迁移到咸阳的二十五万户世家人,你也可以扩建城池,甚至是扩建皇宫,但这不是你强制人民义务劳动的借口,更不是你修建阿房宫的理由。

    天下初定,人心思安,秦朝建立的是一个与过去完全不同的新世界,是一个需要各方实力协力共治的新王朝,而不是嬴政一家独唱的“民族悲剧”。

    就像近代苏联一样,无论是列宁的“战时共产主义”,还是斯大林的“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系”,这都是在存亡时刻不得不实行的高压制度。

    前者保护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最大限度地集中了国内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保证了“护国战争”的胜利,后者则为人类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这是我们不能忘记的。

    但他们都只适用于某个环境,所以国内战争结束后,苏维埃才会发生了“农民暴动”。

    好在列宁悬崖勒马,推出了新经济政策,使得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再次转危为安。

    但“斯大林模式”下的苏联就没那么幸运了,“戈尔巴乔夫改革”把苏联带入了绝境。

    曾经傲立东方的红色帝国大厦成为了历史的空想,雄伟的巨狮悄无声息地放下了他那曾经威慑世界的巨掌。

    秦王朝亦是如此,在于六国的斗争中,六国是敌人,是必须要消灭的“死敌”。

    但统一之后,六国是“自家人”,是应该去和平共治的“一家兄弟”。你如果用对付敌人的方法敌对自家人,结果只能是自讨苦吃,不是吗?

    因为秦始皇一人威压而建立的秦王朝,终究也会因他的逝去而迅速崩坏。

    成也秦始皇,败也秦始皇

    PS其实对天下问题上,秦始皇的继承人,皇长子扶苏也有深刻认识,他曾劝谏始皇帝

    天下初定,民心不服,而儒生尤甚,重权之下,必生祸乱,高压之弛,唯有祸端。

    扶苏与秦始皇都认识到了最重要的问题,只可惜早已走火入魔的始皇帝亲手葬送了王朝的未来。

    他把扶苏发配边境,远离朝堂,以至于赵高篡改诏书,这位王朝最后的希望就这么破灭了,赵高为秦始皇亲手建立的政权吹响了丧钟。

    欢迎大家在屏幕下方留下宝贵的意见

    部分图片自网络搜集侵删

    文献参考《史记》《战国策》《二十四史》《资治通鉴》等

    单字解释: 历 史 上 短 命 且 神 奇 的 王 座 — — 大 秦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