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为什么被称为千古一帝的汉武帝,也会有很多事身不由己呢?

    2022.12.24 | 万里繁华 | 次围观

    如果我的位置再高点,很多条条框框,就无法再约束我,这恐怕是我们当中很多人共同的想法。在中国古代就有一句话: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因此很多人求取功名,努力的向上攀爬,就是为了摆脱制度的束缚,而成为他人眼中的那个法外之人。但事实确是不管你的位置有多高,能力有多强,都会有很多事,很多人,很多因素会制约着你,就算是被称为千古一帝的汉武帝,也是一样。

    提到汉武帝,就不得不提到“金屋藏娇”的故事,如果大家有机会到茂陵博物馆的话,就会听到讲解员给大家讲述“金屋藏娇”的故事。但很多人却不知道,这件事事出有因。汉武帝刘彻当时不是太子而是胶东王,他的母亲王娡也不是皇后,而只是汉景帝刘启身边,一个并不突出的妃子罢了。当时受汉景帝盛宠的,是栗姬,栗氏家族在朝堂上很有权柄,栗姬的哥哥栗贲是大行令,但为了避嫌,避免别人说后宫结交外臣,兄妹两人多年不曾联系。

    栗姬的儿子刘荣,被立为太子,而窦婴成了太子太傅。在刘荣被立为太子的过程中,窦英和周亚夫等人发挥了关键的作用,当然这背后是栗姬主动结交窦婴,并做出了承诺的原因。刘荣成为太子,而窦婴也如愿以偿的成为太子之师,也就是未来的帝王之师,对于窦婴来讲,这才是无上的荣耀。实际上,这只是表面上的原因,更深层次的原因是什么呢?掌控了未来的天子,就掌控了窦氏家族未来的命运,就算窦太后去世了,窦氏家族也可以因为窦婴为太子师的这个身份,而在大汉朝堂屹立不倒,这就是窦婴自己打的如意算盘。

    栗姬认为自己和窦氏结交,儿子刘荣佑已经成为太子,自己便可以稳操胜券。因此当长公主刘嫖想将女儿嫁给刘荣,并向栗姬提亲的时候,她勃然大怒,怒斥媒婆说:“你让长公主不要给皇帝陛下老送女人了,管好她自己的事,我的儿子怎么能娶陈阿娇呢?”媒婆把栗姬的话,原原本本的告诉了刘嫖,刘嫖吃了个哑巴亏不好发作,因为此刻栗姬炙手可热,刘启喜欢她,他的儿子刘荣又是太子,而窦婴又是太子太傅,自己这个长公主也招惹不起。

    王娡知道了这件事,他认为这对自己和儿子刘彻来说,都是一个机会。他主动向刘嫖靠近,并让刘彻和陈阿娇玩在一起,并趁机说:“我看刘彻这个孩子和阿娇玩的很好,不如就把阿娇许配给刘彻吧!”刘嫖连忙说:“那怎么行,阿娇比刘彻大了好几岁,刘彻要叫阿娇姐姐才对!”王娡反驳说:“这有什么呀!俗语说的好,女大三抱金砖,阿娇刚好比刘彻大三岁,这不是天作之合吗?”刘彻跑到了妈妈和长公主面前,声音洪亮的说:“妈妈,以后我要建一座金屋子,让阿娇姐姐住在里面!”“如果让你娶阿娇姐姐为妻,你认为怎么样啊?”刘彻不假思索的回答:“那当然好了,我们两个就可以天天在一起,天天一起玩儿了!”

    刘彻哪里知道男女之事,他所说的每一句话,都是母亲王娡的刻意安排。因此所谓的“金屋藏娇”,不过是一场政治联姻,通过这桩婚事,把王娡和长公主刘嫖的利益,紧密地绑定在了一起。这哪里是刘彻自己的选择,分明是母亲的刻意安排,刘彻既是受益者,也是牺牲品。受益的是政治地位,失落的是个人爱情!

    在母亲王娡和舅舅田蚡的帮助下,刘彻巩固了自己太子的地位,汉景帝刘启去世之后,刘彻成为了大汉天子。刘彻是个懂得感恩的人,舅舅田蚡被拜为太尉,表叔窦婴成为了丞相,他的老师赵绾、王臧也分任要职。可朝堂上的官,不可能就这几个,还有很多重要的位置,汉武帝开始推行建元改革。其中一项重要的政策,就是向天下求贤,这些人经过地方推荐,在经过汉武帝的殿试后,便安排到适合他们的位置上去发挥作用。

    田蚡作为太尉,后来窦婴失势后,又做了丞相,他的选人用人方式,与汉武帝有很大的不同。具体的不同在哪里呢?那就是谁给田蚡的好处多,谁的官就越大,韩国就是靠贿赂田蚡,才得到了大司农的位置,进而成为仅次于丞相太尉的御史大夫,位列三公之位。当然韩安国">韩安国在这些人里,算是能力出众的,而其他田蚡提拔的人,则大多是贪婪的无能之辈。

    有一次田蚡拿了一分奏章,递给了汉武帝审阅,汉武帝打开一看,里面密密麻麻的写了一大堆人员的任职请示。与其说请示,还不如说是让刘彻看一眼,然后写个同意。该走的手续还是要走的,尽管在田蚡看来,自己这个外甥,不过是个牵线木偶而已。汉武帝看后,半开玩笑半当真地对田蚡说:“舅舅,安排的人太多了,能不能给我留下几个位置啊!我也有几个人要安排呀!”田蚡怎么回答的呢?对汉武帝近乎哀求的说辞,田蚡寸步不让,他说:“陛下,这些人可都是我精挑细选的社稷之臣,个个都是万里挑一,可以把大汉帝国方方面面顾及到,您不就省心了吗?”

    田蚡说的比唱的都好听!名义上是让汉武帝省心,实际上就是公然操纵权力,把皇帝当做了傀儡。但此时的汉武帝又有什么办法呢?在母亲王娡和舅舅田蚡面前,自己还势单力孤,还没有反抗的资本,就如师傅卫绾所说,自己的势还不够。这个时候唯一能做的,就是“蓄势待发,露拙藏巧、隐忍不言”罢了。只有当巨石放在了高处时,它才有雷霆万钧之势!

    汉武帝的表叔窦婴,中肯的评价,他确实是一位能臣。因此汉景帝在临终前,才会授予他遗诏,让他在万不得已时,可以拿出这份诏书,行专断之权。窦婴也确实把这份诏书拿出来了,但诏书并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反而要了他的命,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儿呢?

    窦太后去世之后,窦婴隐匿行藏,进入了半隐的状态。他知道朝堂上,已经没有窦氏说话的份儿,现在已经是王娡和田蚡的天下了。黄河水灾背后是人祸,群臣无人敢言,汉武帝找到了曾经治理过水患的窦婴,窦婴两手一滩,也表示自己对这件事无能为力。在汉武帝的威逼利诱下,加上自己良心未泯,窦婴最后终于说出了这背后的原因,都是皇太后王娡和国舅田蚡占地引的祸。汉武帝叹了口气,没有继续追究下去,可隔墙有耳,早有人把这件事告诉了田蚡和王娡。

    田蚡让手下的仆人籍福,来到了窦婴的府上,要求租窦婴在城南的几百亩地,而租期是一两百年,这明显就是要强占。窦婴气不打一处来,终于失去了自己往日的风度,到了不能再忍的地步,他大声呵斥籍福,籍福说:“您的那几百亩地留着也没什么用,还不如把它给了丞相大人,这样就可以化干戈为玉帛,你也没有什么损失!况且打狗还要看主人,请给老奴三分薄面!”窦婴冷哼了一声,说道:“我骂的就是田蚡这个王八蛋,他靠着外戚的身份上位,并无尺寸之功,如今飞扬跋扈到这等地步,小心多行不义必自毙!”嫉恶如仇的颖川豪强灌夫,直接把籍福打了个鼻青脸肿,直接轰了出去。

    窦婴可以隐忍,但灌夫却是个得理不让人的,田蚡更是个睚眦必报的小人。随着矛盾的进一步升级和激化,灌夫被田蚡下狱判成了死罪,为了救灌夫,窦婴搜罗田蚡的罪证并当着满朝文武揭发。但随着王太后的强势介入,窦婴也被关了起来,为了保命,窦婴拿出了那份遗诏。可找遍了大内,都找不到诏书的副本,这就意味着这份诏书是伪诏,伪诏是大不敬之罪,是要被灭九族的。当汉武帝到狱中去探望窦婴的时候,窦婴问:“陛下,您能不能救我一命?”汉武帝无奈的说:“表叔,你错就错在不应该有这份诏书,是问换了哪个皇帝会饶过你呀!”

    窦婴绝望了,因为他知道汉武帝不仅不会帮他,反而一定会杀了他。他说:“看来先帝的担心是多余的,陛下次任何一位君主都强大!您根本不需要我,也不需要先帝的遗诏,就可以搞定一切!老臣死而无憾了!”

    很多人说巫蛊之祸的发生,是汉武帝早有预谋的,因为卫子夫失宠,导致他想另立储君,因此他指使江充等人构陷太子。失宠这种是说说罢了,对太子刘据与汉武帝刘彻之间的根本矛盾,是政见不同。汉武帝是个大有为之君,凡是人力所能达到的,他都想做到极致,也就是“开边兴利”,但连年的对外征战,导致了大汉帝国的国库亏空,百姓哀鸿遍野。

    卫太子刘据就多次劝汉武帝,不要继续对外征伐,应该休养生息。汉武帝每次听了都笑一笑,说:“如果我不去把这些荆棘处理掉,你又怎能做个守文之君呢?”但汉武帝还是不相信大汉帝国,会重蹈前秦的覆辙,因为他对自己的能力,有着绝对的自信。所以对于刘据这样,与自己政见相左的储君,他早就看不上眼,加之后期他的子嗣越来越多,选择的余地变大,于是就有了想把废掉刘据的想法。

    江充并不是什么酷吏,他不过是跟从在汉武帝身旁的开边兴利之臣。当卫太子刘据反抗的时候,他和汉武帝间的矛盾,就变得不可调和。最是无情帝王家,刘彻与刘据已不是父子,而是势同水火的政敌,身处其位,深陷其中,想做慈父孝子,都已经是不可能的事情了。

    单字解释: 为 什 么 被 称 为 千 古 一 帝 的 汉 武 帝 也 会 有 很 多 事 身 不 由 己 呢 ?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