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课本上这些曾被当作榜样的历史人物,原来都成了坏人,你知道吗?

    2023.12.21 | 万里繁华 | 次围观

    引言

    “知人知面不知心,画龙画虎难画骨”。在我们的教科书上,存在着许多名人事迹,他们身上都有令人值得学习的精神,要不然就是为国家民族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比如说匡衡的凿壁偷光、孔融让梨等等。然而这只是教科书上记载的东西,实际上教科书上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人物,他们在课本上被吹捧和表扬,但他们最后都变成了坏人,下面就让我们来一起看看。

    匡衡凿壁偷光的事情我们都知道,其目的是要我们认真学习,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在典故中,匡衡因为家里贫穷的原因,无法购买蜡烛,如此一来匡衡也无法在夜晚中看书。这个时候古灵精怪的匡衡便想出了个办法,就是在墙上开个小洞,“偷”隔壁富豪家的灯光来读书。看到这里的话,我们只会认为匡衡是一个十分好学的人。

    然而等到匡衡长大之后,他却反而成为了一个贪官,小时“偷”光长大偷地。长大之后的匡衡学有所成,受到了皇帝的重用的,最后担任丞相一职,可谓是风光无限。但是匡衡却利用职位之便,偷偷地为自己谋取了四万多亩的田地。后面被人查出来之后,被皇帝以“专地盗土”为由,从丞相贬成庶人。

    蔡伦造纸的事情我们都清楚,正是因为这个功绩,蔡伦才会被记载在历史书上面。但是大家可能不知道,蔡伦的主业并不是造纸,而是宦官,造纸只是他的一个小成就而已。身为宦官的蔡伦很明白怎么做人,见风使陀非常厉害,很快就成为了当时窦太后身边的大红人。后面为了取得窦太后的信任,蔡伦做出了许多天怒人怨的事情。

    蔡伦曾经诬陷过当时皇帝的妃子——宋贵人,然而将其活活害死。紧接着蔡伦并未放过宋贵人的孩子,让原本可以成为太子的刘庆遭到了贬嫡。后面蔡伦更是无法无天,想要自立一个傀儡皇帝,自己掌握天下所有的权利。然而人在做天在看,最后蔡伦的事情被人揭露出来,蔡伦知道自己已经死罪难逃了,故此直接自杀了。

    孔融让梨的事情我们都清楚,当初学校教科书之所以会让学生学习这篇课文,无非就是想要让孩子懂得孝顺父母。在孔融16岁那年,更是选择为哥哥顶罪,从这里来看的话,孔融似乎十分的尊重长辈,是一个大孝子。然而事情真的是这样吗?

    成年之后的孔融口遮无拦,常常瞧不起其他人,让曹操十分的厌恶。后面曹操处死孔融的时候,有好几条罪名,其中一条就是“不孝”,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孔融曾经说过,父亲生孩子只不过是因为自身的欲望而已,而母亲只不过是孩子尚未出生时的一个容器,孩子出生之后,容器跟孩子自然也就没有关系了。汉朝是以“孝”治理天下的,孔融这种话在那个时代可以说是大逆不道了。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才让曹操抓住机会将他杀死。

    相信大家都读过《悯农》这首古诗,这首诗诉说了古代农民的艰辛,要我们明白粮食来之不易的事实,不要随意浪费粮食。这首诗的作者叫做李绅,如果单是从这首诗来看的话,估计我们会以为李绅是一个爱民如子的人,不然怎么会愿意为农民发声呢?然而真实情况真的是这样吗?

    李绅是一个非常有才华的人,得到了皇帝的赏识,后面更是做到了丞相的位置上。然而身处高位的李绅也慢慢地暴露了自己的本性。根据历史的记载,李绅为官的时候,各种冤假错案简直是家常便饭,老百姓们被他害得妻离子散。好在最后李绅的事情暴露了,他也因此被贬,其后子孙更是不得成为官员,这也算是报应了。

    正所谓我们看待问题是要看全面的,如果单单是从我们的教科书来看的话,我们可能永远都不会清楚,那些所谓的“正义人士”,其实是多么的不堪。其实我们现实生活中也是如此,有些人表面上总是说为了你好,实际上他们为了自己的利益,背地里也许也会做出对你不利的事情。

    结语

    这几个在教科书里面的正面人物,实际上却是这幅模样,这是我们实在没有想到的。故此我们在生活也是要多加注意才是,不要别人说什么就信什么。正所谓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参考资料:《曾广贤文》

    单字解释: 课 本 上 这 些 曾 被 当 作 榜 样 的 历 史 人 物 原 来 都 成 了 坏 人 你 知 道 吗 ?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