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张廷玉晚年不断索要赏赐,气得乾隆削其爵位,45年后才知他真高明

    2022.11.20 | 万里繁华 | 次围观

    大家都知道清朝是满族人建立起来的王朝,1644年清军入关后就令汉人剃发易服,镇压方式相当惨烈,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

    不过要想把清朝安稳地经营下去,由爱新觉罗氏统治这大好江山,一味的压迫肯定不行的,康熙帝、雍正帝、乾隆帝三帝都有过笼络汉臣的举止,开辟出了“康乾盛世”的局面。

    但比起满族大臣,汉臣在朝廷中的地位还是微妙的,伴君如伴虎,距离皇帝越近,意味着所遇到的风险就越高越多,有人说张廷玉结党营私,乾隆帝传旨令张廷玉明白回奏,但旨还没下达,已经快八十岁的张廷玉就赶来了内廷谢恩。

    这不,就搞得乾隆帝更加不高兴,认为是军机处泄露的消息,一查是传写谕旨的汪由敦把消息告知了张廷玉,而这军机处是张廷玉在雍正年间所设,汪由敦又是张廷玉的门生,当下就在军机处任职。

    张廷玉此举可谓是犯了大忌,更何况之前张廷玉还让乾隆帝写个凭证,申明雍正帝的成命,以保证他死后能顺利配享太庙,乾隆帝被搞得烦心不已,于是就下令削去了张廷玉的伯爵。

    看看张廷玉晚年所做之事,无疑是在老虎面前蹦跶,即使位极人臣,但还是不断索要封赏,让乾隆帝写保证书……

    乾隆帝一一忍下,满足张廷玉的要求,待张廷玉这位老臣是相当不错的,但张廷玉还不亲自去谢主隆恩,只是让儿子张若澄入宫谢恩,把乾隆帝的耐心都耗光了,这一系列骚操作,搞得张廷玉丢了爵,还险些被罢去配享太庙的优容。

    不少人肯定得以为张廷玉老糊涂了,才做出这些事情,既然皇帝看重,那就应该更加小心翼翼,毕竟伴君如伴虎。但张廷玉是真糊涂吗?却是未必,他若是没点真本事,还真做不到“配享太庙”的地步。

    要知道,在整个清王朝,就只有张廷玉这一个汉臣得到了配享太庙的殊荣。虽然张廷玉的父亲张英是康熙年间的大学士,官至宰辅,张廷玉的起点是有些高的,但清朝皇帝对汉臣却不过是四分重视,六分怀疑。

    而在如此情况下,张廷玉在官场上走得平稳,并不冒进,后来雍正帝在九子夺嫡中胜出,其政治手段可见非同一般,即位后自然也是要大力扶植和培养自己的势力,曾经的左膀右臂年羹尧和隆科多相继落马,一个在雍正二年被皇帝削官夺爵,被赐死;一个在雍正五年被禁锢,后死于幽禁禁所。

    雍正帝重用汉臣也有其考量,因为汉臣的地位再高,也不可能威胁到皇权,因此雍正帝在谨慎考虑后,让张廷玉成为了他筹划军国大政的主要助手,而能被雍正帝挑中的人,其才能自然是不差的,只会更好。

    张廷玉在官场上的表现、种种行为也确实证实了雍正帝没有看走眼,令雍正帝病危之时遗诏他日以张廷玉配享太庙。

    但乾隆帝的个性与康熙帝、雍正帝又有很大不同,他不怎么喜欢旧臣,也不太喜欢汉臣,登基之后的种种做法还加剧了满汉臣僚之间的矛盾。

    张廷玉是个人精,在皇帝面前待久了,自然是清楚重权就是手头的一把双刃剑,就算乾隆帝放过了张廷玉这个人,但张廷玉有子孙后代,他们又会迎来什么样的命运?指不定张家哪天就绝嗣了。

    最后看看张廷玉离世45年后,张家处在何种境况?

    张廷玉的四个儿子都在朝廷中任职,次子张若霭出任吏部尚书,但年纪轻轻病逝了,走在了张廷玉的前头,不过当时张廷玉还很威风,所以并没有遭罪;而张廷玉大儿子张若溎出任了四库全书总裁官,活到了85岁,是善终。

    张廷玉的三子张若澄则出任了吏部尚书;四子张若渟出任兵部尚书。显然,张廷玉后人在清朝并没有遭到打压,甚至还被重用了,可见张廷玉是真高明,盘算得久远。

    单字解释: 张 廷 玉 晚 年 不 断 索 要 赏 赐 气 得 乾 隆 削 其 爵 位 年 后 才 知 他 真 高 明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