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被史书承认的“女战神”,比武招亲嫁给大将军,一生戎马75岁离世

    2022.10.20 | 万里繁华 | 次围观

    古往今来,由于男女力量的悬殊,女性一直被视为男性的附庸,即使存在母系氏族以女性为尊的社会也是短暂的一时。

    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女性地位尤其低下,能够在男性为尊的社会里占有一席之地并且被世人所认可,被史书所承认的“女战神”秦良玉也是靠着一次次实打实的军工站立起来的。

    家庭氛围和谐,女孩也能上学、习武

    秦良玉出生于明万历元年的一名贡生之家,世居忠州(今属重庆)也算是祖上殷实的书香门第,从不愁吃穿悠哉长大。

    父亲学识广博通情达理并没有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腐朽观念,并且支持秦良玉跟随家中哥哥去学堂学习,家中自由无束的环境也养成了她男孩子般的气概,雷厉风行的作风,不拘小节的性格。

    虽然偏安一隅长于和风沐雨的高门深墙,但是明朝后期社会动荡,内有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外有匈奴、女真等少数民族的侵扰,百姓渴望的平静生活时时被打破,当时人们学习武术不仅仅用于强身健体更是必要的自卫手段,所以社会一时有男女皆武的社会风气。

    秦良玉从小读书、习武一样不少,长至及笄也是满腹学识,武艺高强再加上她原本明眸皓齿灵气逼人,这两种气质诡异地杂糅在她身上竟毫无怪异,俨然一副威风凛凛英姿飒爽的女将军,这或许也预示着她的未来之路。

    到了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的年纪家里自然不缺上门提亲之人,秦良玉的婚事虽说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但是开明的父母并未逼迫她嫁人。

    秦良玉曾说想要娶我的人必是文能诗词歌赋信手拈来武能上阵杀敌以一敌百的大英雄,这个要求就吓退了一众欲上门亲的娇娇公子哥们。

    嫁将军身披战袍,上阵杀敌保家卫国

    比武招亲以文会友是古代常用的交友方式,秦家为择得一个文武双全的好女婿也采用比武招亲的形式。

    一时间各方能人异士纷纷赶来,最终,石砫(今重庆)宣抚使马千乘大获全胜,秦良玉也被身长八尺风度翩翩又身怀绝技的马千乘俘获了芳心。

    万历二十年,双方在父母亲人的见证下完婚,两人的爱情一时间传为佳话,马千乘也非等闲之辈,他是东汉大将马援之后自己也是明朝大将,两人结婚后并没有所谓的新婚燕尔花前月下,待在家里的时间还没在战场上的时间长。

    生于乱世并非世人所愿,颠沛流离、与亲人阴阳相隔也非将军想看到的,要想百姓安居乐业儿童老人怡然自得,士农工商为据其列国家繁荣昌盛,离不开统治者的圣明治理更离不开守卫疆土的将士护百姓周全。

    万历二十七年,杨应龙在播州(今贵州)发动起义一时间死伤无数,朝廷派马千乘前去平复战乱。

    秦良玉也没有在家盼郎归而是选择和他一起上阵杀敌,过上了南征北战的生活,杨应龙是当时势力很大的一方霸主,想要制伏他不单单凭借武力还有有一定的计谋。

    秦良玉给丈夫支了一招,她让当时的另一名大将李化龙带领士兵攻打杨应龙,却不需要把他们打到束手就擒的地步,随便打一打就地大摆筵席庆贺。

    杨应龙一仗打完并没有大伤元气却看到对方在自己地盘大吃二喝完全不把自己放在眼里就气不打一处来。

    杨应龙趁天黑打算偷袭正在放松的李化龙方的士兵,而这时秦良玉和丈夫马千乘正躲在暗处将一切看在眼里。杨应龙本以为自己的偷袭计划天衣无缝却不料被马千乘方前后夹击,最终大败。

    解决完杨应龙,大将李化龙称秦良玉当居首功,但秦良玉以女儿身拒绝了。

    丈夫被诬陷而死,她身披盔甲当仁不让

    因丈夫的身份,他们在战场上的时间居多,夫妻二人威风凛凛的名气让敌人退避三舍,可完美的事物存在的时间必定不会太长。

    万历四十一年夏,天气炎热难耐马千乘中暑了,拖着病体给前来督军的太监汇报军情,太监觉得自己没有受到重视返回朝廷后,在皇帝面前诬陷马千乘整天寻欢作乐根本没把军务放在心上,皇帝听信太监谗言处死马千乘。

    秦良玉远在战场收到消息后,丈夫已经魂归西天,就这样恩爱无双战无不胜的爱情佳话也断送了。秦良玉也想过替夫报仇,但看到战场上铁骨铮铮的战士,城池里安居乐业的百姓,他们对她的信任让她放下仇恨带领夫职继续平复战乱。

    天启末年,陕西境内干旱缺水再加上闹蝗灾,农民辛苦一年的粮食颗粒无收,饿殍满地,野草树皮都被灾民吃净。当地官员上报灾情却未得朝廷重视,朝廷官员天天珍馐美酒,美女软榻当然不会在意穷苦之地的几个贱民的生命。

    拨下去的所谓赈灾款项经过层层克扣真正到灾民手里的早已不足十分之一所以根本起不到实质性的作用。百姓为生活不得不反,一旦有人挑头各个群起而响之,张献忠就是农民起义领袖之一。

    崇祯七年,张献忠带兵攻陷川东重镇夔州(今属重庆),驻守当地的秦良玉率军迎敌,和当时外出而归的儿子马祥麟前后夹击,张献忠听闻过秦良玉的威名,所以未战先降接受朝廷招安,经此一役秦良玉在百姓心中更像是保护神一般的存在。

    崇祯十三年,张献忠再次联合当时的另一只农民军罗汝才起兵造反,秦良玉再次率军迎敌,两军开战张献忠和罗汝才的农民军武装薄弱训练更是不及秦良玉所率的正规军眼见战败,罗汝才弃军欲逃秦良玉紧随其后跟随至马家寨将其斩杀。

    另一边张献忠率领一支精锐部队突袭成功得以逃脱,久闻四川匪患不绝朝廷大臣杨嗣昌自请为督师入蜀剿匪。杨嗣昌到达四川后带走全部精锐力量打算深入张献忠营区将其歼灭,只留给四川巡抚邵捷春2万老弱病残的士兵镇守城池,所留将领也只剩张令和秦良玉。

    巡抚邵捷春消极避战固守城池,派遣秦良玉驻扎在城前30里处的石砫,派遣张令驻守黄泥洼,张献忠此时力量强大,他派遣一支军队抢占黄泥洼打算从后翼包抄杨嗣昌,张令大败战死沙场。

    秦良玉眼看军情危急禀报巡抚邵捷春自己手下训练2万土兵可投入战斗以解杨嗣昌危局,但是邵捷春此人小肚鸡肠看不惯杨嗣昌并没有同意秦良玉的建议。

    秦良玉只能率领手下的老弱兵力解杨嗣昌危局,结果可想而知,秦良玉方大败,只能退守石砫,张献忠一路势如破竹连战连捷,一路打到武昌其间个城市县令大开城门不抵抗,但唯有石砫张献忠多次都未攻破。

    隆武二年(清顺治三年),当时屈居福建的隆武帝亲自赶赴石砫接见年迈的秦良玉,并封其为太保兼太子太保衔,封忠贞侯。

    即使国家危亡早已年迈的她依旧护一方百姓平安,清顺治五年,75岁的秦良玉寿终正寝。

    结语:

    本是女儿身却丝毫不逊于男子,手握银枪上阵杀敌,护百姓周全卫大明朝廷,丈夫因朝廷而死,她怨过却依旧选择相信,她虽是战场上的女战神却也是一副血肉躯。

    崇祯皇帝为其写诗四首赞其:露宿风餐誓不辞,饮将鲜血代胭脂。后世康有为曾评价其:秦良玉之勇毅,列于须眉男子中,亦属凤毛麟角。

    相比于文学作品中替父从军的花木兰和骁勇似男儿的穆桂英,现实中的真实的“女战神”秦良玉更应该被世人所熟知。她以女将之名凭借在刀枪无眼的战场上建立的实实在在的军工被列入《二十四史》中,成为被史书承认的“女战神”。

    单字解释: 被 史 书 承 认 的 女 战 神 比 武 招 亲 嫁 给 大 将 军 一 生 戎 马 岁 离 世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