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中国史上四大“阳谋”,其智慧超越诸葛亮!

    2022.06.23 | 万里繁华 | 次围观

    自古以来,各朝君王、朝臣以及嫔妃都会使用一些计谋来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可谓是变化多端,各式各样的计谋。

    正所谓邪不能胜正,所以阴谋和阳谋对比也不过是小巫见大巫,毕竟阴谋一旦被识破整个计谋就没有意义了,但阳谋则是光明正大的实施即便你所知这是计谋也无计可施。

    这个典故记载于《晏子春秋。内篇谏下》,相传齐景公旗下有三名勇将,分别是公孙接、田开疆和古冶子他们英勇善战,武功高强也是齐景公最喜爱的三名勇将。

    一开始他们对齐景公还是非常的尊重,也很懂君臣之礼,随着他们名声越来越大就开始有点目中无人,甚至连见到齐景公也忘了君臣之礼。

    晏子听说之后非常生气,想着现在不给颜色看看,以后更难管控。

    于是晏子便找到齐景公说明前因后果,齐景公认为一下子损失三名勇将未免太可惜,也认为晏子说的有一点道理,加上晏子那时也是非常有权威,齐景公也不好驳了他的面子就答应了。

    晏子就用两个桃子为赏赐让公孙接三人论功受赏,公孙接三人一听就开始互相的争夺,各自都说出自己厉害之处认为自己都应得桃子。

    桃子被公孙接和田开疆拿去后,他们二人发现自己论功不及古冶子惭愧不已,就当场拔剑自缢,等古冶子反应过来这是晏子的计谋时已经为时已晚,感觉自己没有脸面面对齐国的百姓,于是古冶子也当场拔剑自缢了。

    作为计谋者晏子来说真的是聪明绝妙,在他眼里武功高强,身形魁梧的人也不过是一只纸老虎,只要略施小计就能扳倒他们。

    对于齐国来说无疑就是一种损失,毕竟在那个时期国家有勇将才能对抗外战。

    这个计谋是在《三国演义》中,曹操要推翻汉朝自立为王的计谋。

    三国时期,曹操为了能够胜出自己的死对头袁绍,便挟持幼小的汉献帝让各地方诸侯听从自己的命令,各地方诸侯只能乖乖的听从。

    其中原因在于两个方面:一是天子汉献帝在曹操的管控下,二是他们也惧怕曹操旗下的百万雄师。

    而曹操使用此计谋不断的扩张自己的领地,还能为所欲为的成就雄伟霸业。

    “挟天子以令诸侯”可以说是曹操成为北方统治者的关键计谋。

    围魏救赵记载于《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公元前354年,魏惠王因痛失中山这块领地心里面怒火满满的,这中山是在魏国附近的一块领地,本来是魏国收入囊中的。

    但是赵国趁魏国国丧之时趁机占为己有,所以魏惠王就派他名下大将庞涓去攻打赵国邯郸以解心中之仇。

    赵国在魏国强烈的围攻下无法反抗,就找到了他的盟友齐国帮忙。

    齐国王立刻派田忌和孙膑带上精兵前往赵国邯郸救援,田忌和孙膑商量对策,孙膑认为魏国大量精兵都在攻打邯郸,那么这时如果我直接攻打魏国都城大梁,那么庞涓知晓后肯定会马上撤兵,所以我们兵分两路。由我孙膑带领部分将士直攻魏国大梁,田忌你带部分精兵埋伏在桂凌这个位置。

    于是庞涓得知都城要被攻陷了,就马上撤兵赶往大梁救宫,虽不知在撤回的途中中了齐国的埋伏,庞涓勉强收拾残局带着仅有的将士退回大梁。

    孙膑在战争时期保持头脑清晰,他深知庞涓部队庞大,如直接对战必然会战败,于是便使用调虎离山,直捣黄龙,一招制胜。

    推恩令是最厉害的一个计谋,汉武帝刘彻实施该计谋,主要是为了削弱各地诸侯王的势力范围。

    在汉武帝之前,各地诸侯王的王位在去世后是由嫡长子才能继承的,其余子嗣只能附在他们名下做事。

    由于各地诸侯王的势力越来越大,汉武帝刘彻怕以后会威胁到他的王位,于是就推行了“推恩令”这一项命令。

    推恩令出来后,各地诸侯王去世后除了嫡长子能够继承他的家产后,其他子嗣可以分割他的领地。

    就这样各地诸侯王的领地越分越小,他们得到的权利和势力范围也在不断的缩小。这样汉武帝刘彻就逐渐失去对自己有威胁的人。

    汉武帝刘彻实施此计既能削弱各地诸侯王的势力,又能得到仁宗的称赞,实在是一石二鸟。

    《孙子兵法》是春秋吴国孙武创作,其记载的故事每个都精彩绝伦。而这四大阳谋是否真的无解吗?

    今天的分享到这就结束了

    感谢小伙伴们的聆听

    我们下期再见!#历史#

    点赞️关注️收藏

    单字解释: 中 国 史 上 四 大 阳 谋 其 智 慧 超 越 诸 葛 亮 !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