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62岁关天培披甲上阵,誓死保卫脚下的土地和人民

    2022.07.02 | 万里繁华 | 次围观

    在江苏淮安的楚州区,有一处祠堂中肃立着一尊栩栩如生的雕像。他英眉剑目,穿着官服,威风凛凛,祠堂中几个大字写着“关忠节公祠”,昭示着主人一生正气凌然,光明磊落。

    关忠节公祠中祭奠的人,正是清末有名的爱国将领——关天培。

    生于乱世的关天培自小怀有一颗爱国之心,在考取功名后也是一心为国。在国家陷入危难之时,62岁的他毅然披甲上阵,仅用一个木盒,一封家书交代后事。

    因为不愿看到自己脚下的土地被敌人践踏,他誓与祖国共存亡。在关天培血溅虎门,壮烈殉国时,英军都被其震慑,称他为“最杰出的元帅”,他的好友林则徐更是亲自写下“我不如你”,来表达对他的尊敬与缅怀之情。

    出身贫寒,为了国家投笔从戎

    关天培出生于一个官职低微的行武家庭,最初关天培希望能够通过寒窗苦读,考取功名来报效国家。

    然而随着局势越来越动荡,关天培深知自己寒窗苦读无法实现为国效力的梦想,于是他选择投笔从戎,参加了武举。

    虽然出身贫寒,但关天培的母亲常常教导关天培要以国家大事为重,对国家要怀一颗赤诚之心。受到母亲的熏陶,加之自小习武,关天培在1803年,成功考取武庠生,中武秀才。

    当时正值国家用人之际,关天培这样的人才出现,自然受到了重用。因为个人能力出众,关天培从把宗、千总、备守、游击等职位一路升迁到参将。

    1826年,清政府开始置办漕粮海运,关天培因顺利把千艘船押送至天津,被擢升为副将。

    也从这时开始,关天培的一生都与海运,边防紧紧联系起来。

    当时的中国因常年实行闭关锁国,随着西方许多国家陆续完成工业革命,中国已经成为了广阔市场和无尽财富的象征,列强们都对中国虎视眈眈。

    嗅到危机的清政府决定在沿海地区加强防控,而关天培作为武将中的优秀人才,自然成了奔赴沿海地区的不二人选。

    1834年,关天培被调到广东担任水师提督。官运一路亨通的关天培在来到广东后,致力于加强广东沿海的防务。

    他亲自踏勘广东的地形,指挥士兵们铸炮台,铸重炮,造暗礁,同时还抓紧水师部队的训练。

    在关天培的指挥下,广东的海防日渐严密。因为居安思危的意识,关天培特意将建设虎门要塞的经验和收集到的防务知识编撰汇总,著书《筹海初集》,供后世参考借鉴。

    英国人一直觊觎中国广阔的市场,但又苦于没有有效的外交手段来打开中国的国门,于是暗中向中国输入鸦片。

    短短几年,就有不少中国人因为鸦片家破人亡,妻离子散。见此情景,林则徐向清政府上书请求实行禁烟运动。

    对输入鸦片深恶痛绝的关天培也十分支持林则徐的禁烟运动。在林则徐到达广东后,关天培积极配合两广总督邓廷桢打击鸦片走私,同时发动水师收缴英国商人运输的鸦片两万多箱。

    1840年,林则徐的虎门销烟可以说是大快人心,但这也触及了英国的利益,恼羞成怒的英国决定借此机会向中国发动战争。

    不向列强屈服,62岁披甲上阵

    在英国决定向中国发动战争的这一年,迫于列强的压力,清政府不停妥协,最终撤职查办主持禁烟的林则徐。当时广东的许多官员都主张向英国妥协谈判,但身怀民族气节的关天培不论被如何施压,都坚决主战,誓要保卫脚下的土地和人民。

    这时的关天培已经62岁,他始终坚信“大丈夫当以死报国”,他也愿意为了国家重披战甲。

    当时的英国已经完成了工业革命,战船和武器都比中国先进,虎门要塞的沙角、大角炮台陆续被英军攻陷,守卫将领也身死殉国。

    面对如此危机的局势,关天培丝毫不向列强屈服妥协,带着几百士兵坚守在虎门要塞。当时清政府任命琦善为两广总督,而琦善总是抱着谄媚的态度,主张与外国和谈。

    在战事紧要的时刻,关天培派人向琦善要兵,琦善只是敷衍地派了200士兵前来支援。

    见此情景,关天培深知政府消极避战的态度。没有兵力的增援,虎门注定失守。尽管这场战争的结局已经注定,但关天培不愿为了自己苟活而拱手献出国家的土地,他决定以战死来报效祖国。

    坚守忠杰,虎门殉国

    1841年,英国对虎门要塞发动总攻。战舰、汽船、登陆部队纷纷猛攻关天培所在的靖远炮台。这位62岁的老将,见此情景毫不畏惧,冷静指挥作战,战争从中午一直持续到深夜。

    尽管身上已经有十多处伤口,关天培依旧坚守炮台,亲自燃炮还击敌军。深夜,英军向关天培发出最后通牒,他对此毫不理睬,依旧指挥着手中仅有的几百士兵抗击敌军。

    百年沉重的大门抵不过新时代的炮火,最终英军攻入炮台,关天培亲自带兵持刀奋战。

    看到将军如此气魄,他身边的士兵也热血沸腾,“血积刀柄,滑不可握,仍大呼杀贼”。关天培被洋枪子弹击中,身受重伤,在侵略者面前依旧一副傲骨,口中大喊杀敌。

    为了手中的提督大印不被拿走,关天培嘱咐身边亲信将大印拿走,面对亲信的苦苦哀求,关天培毅然拒绝了逃走的建议,与身边的士兵共存亡。

    或许心中存着的最后一点私心,关天培将一个木盒,一封家书交给随从,让他带给自己的家人,这样就算交代了自己的后事。

    新一轮炮火来袭,英雄的身躯再也挡不住轮番的轰炸。最终,这位62岁的将领不幸牺牲,与他一起的,还有400多位守城的士兵。

    当英军登上代表胜利的炮台时,只见“关天培挺立如生,反骇而仆”,纷纷吓得目瞪口呆。虽是敌人,但英军被关天培的民族傲骨感染,称他为“最杰出的元帅”。

    远在边疆的林则徐听闻好友关天培的以身殉国的消息时,不禁悲从中来,痛哭流涕。

    他提笔写下“六载固金汤,问何人忽坏长城,孤注空教躬尽瘁;双忠同坎壈,闻异类亦钦伟节,归魂乡关面如生”的挽联来祭奠关天培,即使后来再提起关天培,林则徐也会悲恸地长叹一声:我不如他。

    后来,人们才得知,关天培交给家人的木盒中,并无一分银钱。其中只有几颗牙齿和几身旧衣,而那封家书,其中也无半点绵绵不舍之语,全是为国效忠的慷慨之词。

    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历史不断轮回,曾经那段岁月早已离我们远去,但纪念关天培的祠堂,却一直树木葱茏,充满生机,他的雕像,也栩栩如生,展示着他生前的英勇风采。

    英雄虽逝,精神长存,关天培的爱国之心和反抗侵略的决心,已经成为了我们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代代相传,生生不息。

    单字解释: 岁 关 天 培 披 甲 上 阵 誓 死 保 卫 脚 下 的 土 地 和 人 民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