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揭秘红军长征途中最大、最惨烈的湘江之战

    2023.03.08 | 万里繁华 | 次围观

    1934年11月中旬,中央红军突破国民党军队的第三道封锁线后,按照原定计划由湖南南部向广西省北部前进。不料,蒋介石已洞悉红军的战略意图,一时之间,红军陷入了国民党军队的包围圈中。

    在红军长征之初,为了避免各地军阀的围追堵截,红军和粤军陈济棠部达成了“借道”协议。事实证明,这个决策是正确的,陈济棠为了保存实力,对红军的突围采取默认态度,这才有了后来的“星星之火”。

    红军利用各地军阀各自为政的形势,巧妙地突破了敌人在广西、湖南设置的封锁线,向既定目的地湘西前进。在长征刚开始时,蒋介石对红军的战略意图还比较模糊,所以在部署兵力上举棋不定,深怕一个不小心放跑了红军。但当红军突破第三道封锁线之时,蒋介石立即认识到红军的战略意图是与贺龙军团会和。

    于是,蒋介石任命何健为“追剿”军总司令,负责拦截红军。为了实现“追剿西窜股匪,务须歼灭湘、漓水以东地区”的目的,蒋介石下了血本。他部署16个师近三十万人的兵力,配合湘江天堑组成了第四道封锁线,企图将红军的有生力量扼杀在摇篮里。

    在这种情况下,中央红军周围形成了一个大包围圈。左有粤军的围追堵截,右有薛岳的五个中央师,前有湘桂军阀的十个师封锁,后有湘军两个师的追击,可谓陷入了绝境。

    祸不单行,此时红军又因为“大搬家”错失了突破敌人防线的有利时机,一时之间,前路坎坷。蒋介石在“潇水”围歼红军的计划破产后,命令湘军、桂军对红军的先头部队展开了进攻。虽然中革军委早就下达了强渡湘江的命令,但还是出了不少差错。

    由于随行的军委纵队和中央纵队的行军速度极为缓慢,严重影响了红军的突围速度。再加上后勤物资的积压和物资的拖累,行动异常迟缓。举个例子,当时的各种物资装满了数千担,需要5000多个挑夫挑着随行,有时一天只能走八公里,可见物资的拖累有多大。

    为了实现全歼红军的构想,蒋介石不惜动用大量的金钱来动员各地军阀。鉴于之前军阀部队的消极怠工,蒋介石派中央军进行督战。把守湘江的湘、桂军阀迫于蒋介石的压力,开始调集大军围堵红军。

    湘军从黄沙河一带向红军扑来,与红军展开了激战,这就是著名的“湘江之战”。湘江之战于11月28日在全州打响,主要集中在灌阳新圩、兴安界首光华铺、全州觉山铺在三个战场。

    为了应对敌人的疯狂围剿,红一军团在觉山铺与敌军展开生死较量,血战了两昼夜,而红三、红五军团则与桂军展开了遭遇战,战况异常惨烈。据香港《循环日报》记载:“连日战事,异常剧烈,比之文市之役尤甚。”由此可见湘江之战的惨烈程度。

    当时的敌我双方对比是极不对等的,国民党军队用的是精良武器,而红军战士只能用简陋的装备和敌人展开生死搏斗。尽管敌人的进攻尤为疯狂,但红军战士用血肉之躯打退了敌人的疯狂进攻,为中央纵队的成功渡江争取了宝贵时间。

    在这场战役中,红军指战员按照中革军委的指示前仆后继,用刺刀、手榴弹打垮了敌人的一次次进攻。为了抓住时机,后面的部队争分夺秒,终于渡过了湘江,为红军保留了有生力量。

    湘江战役中,中央红军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中央红军在突围之前,有6.4万人的可战之兵,但在湘江战役过后兵力锐减到3.5万人左右,几乎打光了一半人。不仅如此,殿后的红五军团第三十四师全军覆没,高级指挥员死伤殆尽。可以说,湘江战役是红军长征途中损失最大、最惨烈的一次战役。

    湘江之战的损失,标志着红军错误路线的破产,这为“遵义会议”的召开提供了历史条件。同时,湘江战役也推动了中国革命的革故鼎新,为新时期的到来提供了有力保障!

    单字解释: 揭 秘 红 军 长 征 途 中 最 大 最 惨 烈 的 湘 江 之 战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