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历史上这四个人,离一统天下只差一步之遥,却偏偏走错了最后一步

    2024.01.18 | 万里繁华 | 次围观

    我们经常说“一失足成千古恨”、“一招不慎满盘皆输”,在每个人的人生旅途中,选择都尤为重要,一个错误的决定,都可能会带来惨痛的后果。

    历史上有这么四个人,他们离一统天下,只差一步之遥,却偏偏走错了最后一步,他们分别是西楚霸王项羽、一代枭雄曹操、西汉重臣霍光和闯王李自成

    我们对项羽的印象,大多停留在李清照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许多人都为项羽没有卷土重来惋惜,殊不知其实在很早之前,他就已经与成功失之交臂。

    项羽出生在楚国的一个世家,他的爷爷是名将项燕。在家族的影响下,项羽逐渐擅长领兵打仗,在当时也算是比较出名的人物。

    在秦灭楚国的时候,项燕知道此时的楚国大势已去,但他并未完全放弃,甚至提出“楚虽三户,亡秦必楚”,没想到他这一预言在后来竟然一语成谶。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便开始实行暴政。直到秦二世上位,老百姓们更加苦不堪言,自此秦朝逐步走向衰败。

    形势所逼,项羽带领数位将士们起兵抗秦。在他叔父和亚父的辅佐下,项羽的反秦之路走得格外顺畅。

    按道理讲,灭掉秦国后项羽,应该会成为下一代帝王。但是从小生活顺风顺水的他,却过于刚愎自用,不会采纳旁人的建议,这也为他后来自刎,埋下了伏笔。

    起初,范增为他出谋划策,设下鸿门宴,并借此机会除掉刘邦,但是项羽却不以为然,他甚至认为这种刺杀是小人行径。

    宴会结束后,刘邦返回军营,并成为项羽之后的噩梦。崛起的刘邦,迅速攻占关中,继而抵达中原,和项羽争夺天下。

    在众多谋士如韩信、萧何的谋划下,项羽被逼退至乌江,之后他以无颜面对江东父老为由自刎。

    如果当年的项羽,没有那点“君子情怀”,或许最后入主中原的就是他,而并非刘邦。

    只可惜历史没有如果,一步之失便,将天下拱手让人。

    许多人都认为曹操是“奸雄”,那是因为在大众印象中他心狠手辣,心计颇深,多次屠城,视人命为草芥,事实上曹操并非如此一文不值。

    众人皆知,曹贼“挟天子以令诸侯”,汉献帝带大臣们逃回洛阳之时,曹操率军队迎回皇帝,并为他提供吃穿用度。

    对曹操而言,掌握实权比名分更重要,所以他断然不会为了皇位,让自己成为千夫所指。如果曹操真的想称王,相信凭他的实力,也并不是难事。

    后期曹操和刘备,共同辅佐汉献帝时,他便已经开始忌惮刘备,他认为刘备这个人,虽然表面上没有野心,实则心怀天下,可以说是“心有惊雷而面如平湖”

    刘备走后,便开始自己的创业之路,彼时的曹操实力远在刘备之上,却被孙刘联军打败。自此,三分天下的格局形成,而曹操一统天下的梦想,也因此破灭。

    如果曹操当时可以留住刘备,结局或许就会不一样;如果他能够再奸诈一些,直接谋权篡位,之后他或许也能成大气候。

    汉武帝去世后,霍光便独揽政权,他虽然不能直接坐上皇位,但他却可以另立新王。最初,霍光扶持刘贺上位,没过多久,他发现刘贺不适合做皇帝,便改立汉宣帝。

    霍光有机会坐上龙椅吗?当然是有的。只是他过于在意世俗的眼光,他认为谋权篡位,将会背上千古骂名。

    如果霍光可以不惧流言蜚语,或许之后的皇族都会姓霍。

    以上三位都拥有很大的权力,但是这第四位李自成却是草根出生。

    明末时期,君王昏庸无道,官吏贪污腐化,老百姓们食不果腹。于是从万历皇帝统治开始,民间就频发暴乱,许多百姓都自发站出来起义。

    陕西发动起义的高迎祥,自称“闯王”,他在起义过程中,宣扬自己将会均田免赋,为此,许多老百姓都支持他反明。

    好景不长,八年后高迎祥在战乱中离世,副将李自成,在众人的拥护下成功上位。崇祯十七年,李自成在西安建立了“大顺政权”,自此明朝大势已去,李自成趁机占领了北京。

    42天后,李自成便带兵落荒而逃,这是为什么呢?最大的原因就是他荒淫无道,最初起义目的是造福百姓,拥有权力后却整日享乐,搜刮民脂民膏,这样的政权,自然会被百姓推翻。

    因百姓强大的李自成,本该最体恤民情,但他却被利益蒙蔽了双眼,大顺政权也因此没落。

    单字解释: 历 史 上 这 四 个 人 离 一 统 天 下 只 差 一 步 之 遥 却 偏 偏 走 错 了 最 后 一 步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