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三位女人,一是叱咤风云的皇后,二是皇太后,三是与皇后失之交臂

    2024.02.15 | 万里繁华 | 次围观

    南怀瑾说:“二十五史就是一部因果报应史”。看汉朝的后妃传,那一个一个的精彩故事,结局有好有坏,各有各的不同命运,而总体来说,基本上也是自作自受,因果报应的故事。

    1、吕太后及吕氏外戚之乱

    首先看刘邦的老婆吕雉——吕太后,她是一位极度强悍与恶毒的女人。当刘邦消灭项羽建立汉朝之后,一些功臣如韩信、彭越等,都是给这位女人以极其残忍的手段收拾掉的。她的野心不仅仅想保持汉家江山和她的皇后地位,她甚至还想把刘邦打下来的江山据为吕家所有。

    等刘邦死后,他的儿子汉惠帝软弱,大权都掌握在吕太后手中。因此她做了下面三件事:

    1)把吕家的女子分别嫁给刘氏子孙,目的是监视刘氏之人。

    2)大量诛杀刘邦的儿子。刘邦有8个儿子,直接被吕太后害死的有3位;1位虽没有直接被他害死,但被他灭后;他的亲生儿子汉惠帝,也是在她的恐吓威逼之下忧郁而死。

    3)把吕家的人封王。曾经因为异性王英布等人的谋反,刘邦跟大臣约定只有刘氏才能封王,不允许再封异性王。吕太后对大臣一步步试探和进逼,终于立了3位吕家的王。

    帮刘邦打天下的那些元老功臣如陈平、周勃等,都把一切看在眼里,只是当时吕后的气焰过于强盛,吕氏力量强大,所以他们没有公然站出来跟她做对抗。

    在吕太后去世之前,她已经非常清楚天下的局势。刘邦平定天下之后,曾经跟大臣们立下契约:“非刘氏封王的,天下共击之。”现在吕氏有三人封王,大臣们心中愤愤不平。她告诫那些吕王们要拥兵自重,自己死后,不要去送葬,以免被人挟制。她是清楚知道吕家这时候是危机重重的,只是她自己也无能为力了。

    吕太后去世之后,结果丞相陈平、太尉周勃等人诛灭掉了吕氏家族,一个不留。一场外戚之乱,差点亡了刘氏的江山,就这样被平定了。

    吕后这个人是非常狠毒残忍的,她杀功臣韩信、彭越和刘邦宠姬戚夫人的手段极度残忍,杀刘邦的儿子也毫不容情,这样的一个人,后来也寿终正寝了,不过她所做的孽都报应在了吕家上。曾经的吕后和吕家,是何等的疯狂与嚣张,结果终于被灭族了,这又是何等的悲惨。上天要让它灭亡,就先让它疯狂。将欲废之,必将兴之;将欲夺之,必先予之。

    2、谁来当皇帝?

    吕氏外戚之乱被摆平之后,接下来的事情就是立谁来当皇帝。当时刘邦的8个儿子已经被吕太后杀得只剩下三个,这三人分别是:齐王刘肥、代王刘恒、淮南王刘长。那立谁好呢?评选标准是什么?

    齐王刘肥是长子,根据“立长不立幼”的原则,理应是选择他。然而他的母舅驷钧不是一个好惹的人物。大臣们担心请神容易送神难,以后又造成一个像吕氏那样的外戚,因而把刘肥从候选名单中排除了。

    淮南王刘长年纪太小,他的母亲又不是仁善之辈,也被排除了。

    剩下的只有代王刘恒。这对母子有仁善之心,于是大臣们选择了刘恒,就是汉文帝。大臣们的选择是正确的,从此有了汉朝的文景之治,运用道家的无为思想,使得国家得以休养生息,富国强兵。

    这位薄太后大概跟刘邦只做了一夜夫妻,刘邦就再没有理会过她,因为没有被宠幸,才能够逃脱吕太后的毒掌。恐怕当初她也没想过要得到刘邦的宠幸,只盼望能保全性命就好了,他们母子也被封到偏远的代地去了。她是喜好黄老之学的,因为在刘邦的妃子后人中,她是最有善心的,最后终于时来运转,尽管没有当过皇后,也因儿子而当上了皇太后。

    在开国之处杀伐的创业阶段,谁的拳头足够大,就能够争抢到皇帝宝座。在守成阶段,就不一定是这样了,还是得有仁善之心,这样的人的破坏性最小,大臣们才能拥护他,反过来说,这样的人建设性最好,更能让社会和国家往好的轨道上行走。从这个例子中,也可以看出一个女人是否仁善与贤惠,可以影响到自己的儿子,改变儿子的命运,甚至可以改变一个国家的命运。

    3、为什么是汉武帝刘彻?

    其实刘彻并非长子,最初所立的太子并不是他,可是后来为什么偏偏是他成为了皇帝,而不是原先的太子刘荣?

    汉景帝的奶奶薄太后,他给自己的孙子汉景帝娶了他们薄家的女子,让薄家女子继续当皇后。可是这位博皇后并没有给汉景帝生下儿子,景帝不宠幸他。汉景帝等奶奶驾崩之后,就废掉了这位薄皇后。他没有马上立新的皇后,因此皇后位置空缺着。

    当时汉景帝比较宠幸的一位妃子叫栗姬,她给汉景帝生了长子刘荣,立为太子。按理来说,刘荣既然已经被立为太子,那么栗姬被立为皇后也是顺理成章之事。可是事情的发展发生了巨大的转折。

    栗姬这个人嫉妒心极重,见不得皇帝宠幸其他的女人。汉景帝有一位姐姐长公主,他所宠幸的女人,很多都是由长公主引荐的。用现在的话来说,这位长公主常常给汉景帝拉皮条。栗姬因此就十分忌恨长公主。

    长公主生了一位女儿叫阿娇,她跟栗姬说:“你看我们家的阿娇,配你们家的太子刘荣,是不是很般配呢?”

    栗姬极度憎恨长公主,就一口回绝了。这也就得罪了长公主。长公主并非是一位好惹的人,看她拉皮条的水平就知道了。

    汉景帝宠幸的女人中,还有一位王夫人,他也生了个儿子叫刘彻。长公主找到王夫人,商量把阿娇许配给刘彻。王夫人开心地满口答应。

    长公主是一心想让她家的阿娇做皇后的,这回栗姬和太子刘荣就惹大麻烦了。长公主跟汉景帝这两姐弟的感情是非常深厚的,他常常在汉景帝面前数落栗姬的缺点,并且称赞刘彻的聪明与仁厚。

    有一次汉景帝卧病在床,心中闷闷不乐,他对栗姬说:“等我百年之后,你帮我照顾我的各位儿子吧。”栗姬竟然在汉景帝面前发起脾气,不肯答应,并且出言不逊。汉景帝憋了一肚子的火气,只是当时没有发作出来。

    王夫人知道景帝在生栗姬的气,她要一招把栗姬致命。她暗暗地找来大臣对皇帝说:“子以母贵,母以子贵,刘荣已经是太子,请令他的母亲栗姬为皇后。汉景帝本来还生栗姬的气,这下是火上加油,他在盛怒之下,废掉了太子刘荣,栗姬气恨交加,不久就郁絶而死。

    这样老二刘彻就顺理成章地当上了太子,也就是后来的汉武帝。

    性格决定命运,栗姬的故事就是这句话的演绎。本来她是最有机会当上皇后的宝座的,可是因为她她的妒忌,因为她的格局不够,导致失之交臂,甚至把性命与儿子的前途都埋葬了。所谓妒忌,就是把自己限制在一个小小的利益圈,她看不见更大的利益圈,看不到这些利益圈的重合之处,只看到它们的差异,为此自己跟自己过意不去。正所谓眼界决定境界,格局决定结局。

    单字解释: 三 位 女 人 一 是 叱 咤 风 云 的 皇 后 二 是 皇 太 后 三 是 与 皇 后 失 之 交 臂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