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曹操敢称王,为何不敢称帝?其中有两个重要的原因

    2023.02.11 | 万里繁华 | 次围观

    曹操实力的确已经大过当朝天子汉献帝,伏皇后多次搓动汉献帝刺杀曹操但都没有付诸行动,此时满朝文武都已经成了曹操的心腹,倘若汉献帝刺杀不成恐曹操狗急跳墙。伏皇后的担心并不多余,常人眼中曹操功高盖主况且可以号令满朝文武,再加上曹操外戚的威力和他爷爷曹腾的势力倘若想谋朝篡位易如反掌,虽然汉献帝没有表明态度,心里早已经觉得曹操严重威胁到自己的这把龙椅。

    曹操称帝之心世人有目共睹,倘若不想称帝为何还要将龙袍当作内衣穿戴呢?究竟是什么原因让曹操有称帝之能却不敢称帝呢?其中有两个重要原因。

    夏侯婴之子夏侯惇跟随曹操征战多年,是曹操最为信任的得力干将,因为信任所以他们几乎无话不谈,夏侯惇对于曹操始终不称帝也是个疑问便问过曹操到底是什么想法。曹操的回答才让夏侯惇明白不称帝的真正原因,在《魏氏春秋》中曹操说《魏氏春秋》曰:夏侯惇谓王曰:“天下咸知汉祚已尽,异代方起。自古以来,能除民害为百姓所归者,即民主也。今殿下即戎三十余年,功德著于黎庶,为天下所归依,应天顺民,复何疑哉!”王曰:“施于有政,是亦为政。若天命在吾,吾为周文王矣。”

    意思是曹操觉得自己已经和帝王没有什么区别了,我根本就不在乎所谓的虚名,如果上天真的能让曹家称帝我倒是希望让自己儿子称帝,倘若上天没有旨意让曹家称帝,自己也绝不会谋朝篡位做天下人唾骂的逆臣贼子。

    但从曹操这段话中可以感受到曹操的确有想称帝的想法,但是做了逆臣贼子又无法越过自己心中那道坎。也可以看到曹操心里有很多纠结和无奈,这样的话只能看上天如何安排自己的命运了,所以曹操把这些无奈都寄托于命运之中了。这不仅让夏侯惇明白了曹操不称帝的原因,也告诉天下人曹操的确没有谋朝篡位之心,但根据史料的记载曹操当时的处境曹操以上这段话似乎说得有些牵强。

    三国时期三足鼎立,曹操势力虽然最大,但是还有孙权和刘备的势力,倘若孙刘联盟对自己会造成严重威胁。此时曹操如果以篡位登上九五之尊势必会让孙刘联盟更加稳固一致对外,不仅如此还会遭受天下声讨,如此一来即便是坐上龙椅也无力稳固江山,这坐与不坐就没有意义了,与其这样还不如做一个“伪皇帝”来得更实在。

    曹操就算不管天下人的想法但总要守得住自己的“巢穴”吧?他麾下的能人异士可当真都是有王佐之才的人,有哪个会辅佐一个逆臣贼子?例如被曹操称为“吾子房也”的荀彧,而荀彧的祖辈都是汉朝之臣。倘若荀彧助曹操篡位于大汉朝岂不背上千古骂名?自己祖辈千辛万苦打下的江山自己在辅佐曹操推翻不成?曹操篡位荀彧绝对是不能忍的。除了荀彧夏侯惇能否继续跟随曹操也是未知,众多跟随曹操的奇人就因为他是汉室,万一失足将一无所有。

    当曹操封魏王之时麾下的得力干将就失去近半,这个时候曹操不仅是魏王还追封九锡同天子,也就是副皇帝的意思。这时曹操麾下的功臣荀彧看事态不妙,和曹操决裂使得曹操兵败赤壁,自己也服毒自尽。这给曹操敲响了警钟,示意篡位一定不会得到好处。

    以上两个原因才是曹操始终不敢称帝的重要因素,但最终曹操的夙愿由儿子曹丕实现了,公元前二二零年曹丕以禅让的方式做上了王朝的帝王。曹操多年以来称帝的梦想也由儿子曹丕帮助完成了,曹丕追封曹操为“太祖武皇帝”,这也许是曹操精心布局吧!但无论如何曹操都没有迈出谋朝篡位的一步,实属大豪杰。

    单字解释: 曹 操 敢 称 王 为 何 不 敢 称 帝 ? 其 中 有 两 个 重 要 的 原 因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