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曹操为何杀孔融?《魏氏春秋》揭开真相,难怪没有人敢替孔融鸣冤

    2024.03.19 | 万里繁华 | 次围观

    1、曹操为什么要杀孔融?

    孔融可谓是三国的另类名人。小时候,他靠“孔融左梨”而名扬四海。可悲的是,孔融除了童年那件事,还做了什么?大多数人都知道,他五十岁时差点被曹操杀死!

    因此,孔融的模式可视为对“知始知终”的另一种解释。在曹操“大白脸”的年代,所谓“坏人眼中的坏人一定是好人”,孔融自然是家喻户晓的反曹操人物。再者,孔融是孔子后裔,曾经施压刘备救徐州,基本一直都是正面人物。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尤其是当今的网络世界,孔融的正面形象逐渐变得模糊。有些事情也开始被重新审视,比如曹操为什么要杀孔融?

    这一年,孔融因反抗曹操“龙鳞”而被杀。曹操即将在荆州与刘表开战。孔融说服曹操:刘表是韩氏宗室,有什么资格灭他?曹操心里一黑,就把孔融骂走了。

    孔融结束:别误会,我小时候给的是梨,不是“理由”!既然知道了命,我就不能不讲道理了。既然你曹操敢这样蔑视我,那我就训斥你。接着孔融开始公开骂曹操。结果被小人习纪发现了,洒牙子通知了曹操。就这样,孔融被曹操杀死了。

    很明显,《三国演义》的逻辑是建立在孔融忠心耿耿,曹操阴险狡诈的基础上的。但问题是大家都知道,《三国演义》虽然是根据正史创作的,但是很多内容都是免费的,不顾史实。孔融之死亦如此。想要弄明白这一切,就得从孔融是谁说起……

    第二,孔融是谁?

    《三国演义》中,孔融是打败董卓的十八位皇子之一。可惜讨伐董卓与正史中的孔融毫无关系。所以《三国演义》,为什么一定要把孔融放在《十八阿哥》里呢?

    不是罗贯中玩数字,而是孔融经常挑战董卓。董卓上不得下,骂不上,杀不死,于是将孔融踢出朝堂,封他为北海丞相,希望除掉孔融。黄巾军的帮助。

    恐怕董卓也没有想到会杀了董卓,而刘备却满脑子都是这件事。北海被黄巾围困时,孔融向平原丞相刘备求援。这件事让刘备“跳龙门”。用刘备的原话:什么?我不是在做梦,难道孔融已经知道了刘备的名声?

    就这样,刘备和孔融共事,彼此产生了好感。后来,孔融劝刘备去徐州救陶谦。陶谦这才离开徐州,刘备才正式成为“三国好手”。

    也就是当刘备成为苏州牧羊人后,宣布了一个华丽的升官,成为一党太子,拥有了可以被正史记载的资格。比如正史中张飞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别说是在涿郡和关羽打架,你丢了徐州,被吕布拿下了。

    这就是三国时期孔融的状态。董卓与他毫无关系,依然是刘备的贵族之一。所以罗贯中才会把他塞进“十八阿哥”里,他就没事了。

    所以,孔融也有资格和勇气“名扬三国”。他不仰慕袁绍,也不看不起曹操,拒绝与二人结盟。他想努力创造世界,却很快被现实带大。

    公元196年徐州大哥刘备后来接任,成为“镇东将军”、“宜城亭侯”。于是刘备转手孔融,做了青州刺史。可惜此时袁绍兼并了青州,便让儿子袁谭讨伐孔融。

    面对袁绍大军,孔融再一次展现了他的“另类行为”。据《三国志》称:从春天到夏天,有数百名战士被释放。容音看了好几本书,谈笑风生。夜城陷落,却赶往东山,妻儿被谭某俘虏……

    孔融自知打不过他,躲在家里看书,该吃该吃该睡该睡,仿佛一切都与他无关。可城破了,他抛下妻儿逃走——难怪他和刘备那么显眼,操作一样。

    那么孔融去了哪里呢?只能是曹操的地盘!从此开始了他与曹操十二年的相爱相杀……

    三、相爱相杀

    平心而论,曹操一开始是很喜欢孔融的,为什么?因为曹操是文人,最喜爱才子。孔融是当时的大才。

    不过,孔融对曹操似乎总有一种优越感。笔者推测,这大概是因为曹操是一个“长相丑陋的多余太监”。在官渡之战之前,很多贵族其实都因此而鄙视曹操。潜台词是:你是太监的后代,有什么资格惹我们?我们还是要做大哥,袁绍是三国的灯塔,江湖希望——

    曹操欲与袁绍开战时,孔融极力建议投降,荀彧反对。还有这一段《三国演义》,就不细说了——这是孔融第一次表态。

    曹操打败袁绍,进入邺城时,孔融给曹操写信说:“武王伐纣,以妲己赠周公。”

    曹操傻眼了,嗯?孔融说周武王灭商纣时,把大姬给了恭旦为妃?我怎么不知道有这种东西!不行,回来得请教。曹操回来后,就此事征求意见。

    孔融出人意料地笑着说:还需要看旧书吗?有了今日之事,你一推就明白了。

    曹操立马想咬孔融,为什么?因为他明白,孔融这是在讽刺。他把袁绍珍的新娘给曹丕订婚了!

    曹操这才意识到董卓当时的痛苦。这分明是孔融,一百个人看不起他,变着法子埋我老曹。该怎么办?只能忍着,因为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这就是北征乌丸。

    孔融忽然又开口道:“曹老大,我建议等乌丸狩猎结束后,你可以攻打北海等苏武放羊的地方,总之,土地是你的,我看好,还是建吧。”它-”

    曹操气得翻了个白眼。曹操越是这样做,孔融越是精神抖擞。据史书记载,“容常为书而争,多有伤人之言”。意思是:你不理我就完了,我主动找你说话。高兴的时候羞辱你曹操,不高兴的时候羞辱你曹操……

    4.《魏氏春秋》揭露真相

    不知道大家怎么看,反正我很心疼曹阿玛那。天天被各种骂,躲都躲不掉,谁受得了?然而,曹操却不得不吃亏。那还不算孔融给曹操推荐的什么芈芃……他说,曹操不是坏英雄吗?你为什么忍了孔嘎容那么久不杀他?

    笔者推测,其中一个就是反冲太大,如果没有确凿的犯罪证据,很多人会吐槽自己的冤屈。第二个原因,孔融只是嘴红牙白的骂了一句,并没有实际行动。

    因为荀彧反对魏王,曹操杀了荀彧。

    曹操杀了杨修,因为杨修卷入了儿子之间的争执。

    什么是孔融?闲来无事,可以用厌恶的话。大哥连这点都受不了,还怎么当老大?只有总理才能把船撑在肚子里。

    就这样,公元208年,曹操突然向孔融举刀,在奚惜的帮助下杀死了孔融。难不成是曹操受不了,到了临界点?不是!《魏氏春秋》真相大白,难怪杀了孔融没人敢吐槽孔融。

    据记载《魏氏春秋》:十三年(公元208年),荣辱使孙权出城。

    这意味着在赤壁之战之前,曹操终于缴获了孔融的证据。孔融对孙权使者胡说八道,诽谤曹操,曹操一怒之下杀了孔融。

    很明显,孔融接触了孙权。现在双方即将开战。恐怕不仅仅是曹操,没有人能够出现。哪怕后面有一丝不稳,他们也必杀……

    所以,孔融并没有因为他的言论而受到谴责,而是做了实实在在的行动!这种情况下,自然没有人敢为孔融说情诉苦……

    单字解释: 曹 操 为 何 杀 孔 融 ? 魏 氏 春 秋 揭 开 真 相 难 怪 没 有 人 敢 替 孔 融 鸣 冤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