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魏国初建的官员,为何都是来自曹操的手下?

    2022.09.06 | 万里繁华 | 次围观

    虽然魏国是按汉初诸侯王制度设立,但是建安十八年“十一月,初置尚书、侍中和六卿。”在西汉初期,尚书和侍中还是微不足道的官员,所以汉初诸侯王的官员设置不会特意提到尚书和侍中。但在东汉时期,尚书和侍中已非常重要。在建安初期,曹操就十分注意这两个职位。建安元年,曹操的首席谋士荀彧就入汉廷任侍中并守尚书令。献帝都许后,任命程昱为尚书,后因战事调任东中郎将。程昱在曹操讨伐黄巾时就追随曹操,无疑是曹操的心腹。

    在官渡之战前

    尚书台又增设左右仆射两个官职,荣郃任左仆射,卫臻任右仆射。从当时情况来看,战争一触即发,而袁绍实力强大,此时增设这两个官职,应该是为了能够让荀彧腾出手来帮助曹操应对和袁绍的战争。而原来的尚书仆射钟繇已经去长安抚慰西部。史书中关于荣郃的记载不多,中记录他之前为执金吾。卫臻为卫兹之子,卫兹在曹操起兵时就帮助曹操,后战死。卫臻应该也是曹操的心腹。六卿应为郎中令、大理、太仆、大鸿胪、少府和大司农。不过检索各类典籍,找不到最初担任魏国大鸿胪的官员。

    洪饴孙认为六卿中有中尉,中尉在晋制中为卿,但是否为魏国初期的六卿之一还不确定。不过这些机构设置可能只是最初的一个组织构架,最开始还没有确定具体的人选,那些官员只是渐次任职。最后只能确定其中的五卿:郎中令、太仆、大理、大司农和少府。首先来看一下魏国初建时的官员。在魏国建立之前,袁涣、杜袭为丞相军祭酒,国渊、王修都曾为魏郡太守,钟繇为前军师,荀攸为中军师,凉茂为左军师,毛玠为右军师,谢奂为长史,崔琰、常林、何夔为丞相东曹掾,徐奕为丞相长史,和洽为丞相掾属,王粲为丞相掾,卫觊为汉侍中,韩浩为中领军,曹洪为中护军。

    曹操设置各个官职

    前军师、中军师、左军师、右军师、中领军和中护军都由曹操设置,都是丞相私属,不是汉朝官名;丞相军祭酒、丞相东曹掾、丞相掾属、丞相长史都是丞相府官吏;谢奂为人不详,担任长史为丞相府官员还是汉廷官员还不确定,不过从他劝曹操为魏公来看,应该是丞相府长史;魏郡就位处魏国领域内,邺城就在魏郡内,魏郡应该是魏国的中心,魏郡太守必然是曹操十分信赖的人;卫觊虽然是汉廷的侍中,但他曾在曹操的司空府任职,也是曹操的坚定拥护者。

    从这些可以看出,魏国初建的官员大部分原来是丞相府的官员,由曹操选举而来。比起丞相府,魏国更像是个小朝廷。从官员本身来看,他们的政治升迁与曹操息息相关,而和汉帝没有多大的关系,他们也不需要汉帝的任命,因为曹操有了设置官员的权力。从曹操这方面来说,他有了属于自己的比较完整的官僚体系,以后做起事来更加方便。魏国虽然有了相对完整的官僚机构,但是在名义上它还是汉制下的诸侯国,而丞相府还是中央政府,具有领导地方的权力。之后曹操又不断调整魏国和丞相府的关系。

    结束语:

    一方面增设丞相府机构,加强丞相府的军事职能,如在建安十九年置理曹掾属来掌管军法,高柔由魏尚书郎转拜丞相理曹掾。另一方面也有魏官入丞相府任职或魏官兼任丞相府官员。如司马懿曾经为魏太子中庶子,在建安二十二年调任丞相军司马;杜袭以魏侍中领丞相长史,陈群以魏侍中领丞相东西曹掾。如此来看,这些调整在一定程度上明确了汉丞相府和魏国政府的职能分工,魏国政府主要负责处理政务,汉丞相府负责对外征战的军事管理和指挥。还有一些官员在魏国担任职位后,又重新返回汉廷。例如卫觊,曾为魏尚书,在曹丕既位后,回到汉廷担任汉侍郎,“劝赞禅代之义,为文诰之诏。”由此来看,卫觊返回汉廷只是为了完成汉魏嬗代。

    单字解释: 魏 国 初 建 的 官 员 为 何 都 是 来 自 曹 操 的 手 下 ?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