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她是朱德元帅第五任妻子,17岁嫁朱德,终生无后,两人相守47年

    2023.08.30 | 万里繁华 | 次围观

    引言

    柳永在《蝶恋花》中写道“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将恋人甜蜜的爱情描写得十分形象,表现了为爱情而憔悴的人。可是很多人都说,爱情的坟墓就是婚姻,认为婚姻不是爱情最好的形式,结婚之后很多鸡毛琐碎的事情会让爱渐渐消失。

    但是,也有人不这样看。朱德第五任夫人康克清就说过,她的婚恋观是无产阶级婚恋观,只要革命坚决、品德高尚,对党的贡献足够大,我就不计年龄,不媚权势。可见,她的婚恋观与众不同,而且和自己的革命信仰息息相关。

    在战争年代,能有如此觉悟的女性还是很少,而且在这时候,我国的传统婚姻观并没有得到较大的改变,所以大部分地方都是一夫多妻制,能够踊跃表达自己想法的女性非常值得可敬。

    摆脱旧时代

    康克清于1911年在江西出生。就在这年,出名的武昌起义爆发,标志着清朝走向灭亡,也标志了一个新时代的到来。而中国民国这一年建立了,这些变化对中华民族来说都是翻天覆地的大事。而康克清在十四岁的时候就开始从事妇女工作,这对她的一生都有着深远影响。

    遇到志同道合之伴侣

    因为在家乡为政府干过事,所以后来康克清就加入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因为出色的工作能力和耐心,她很快就当上了乡妇女协会的常任秘书。大革命失败之后,国内的气氛十分低落,很多青年为此感到非常苦闷。当时就有丁玲写的小说《莎菲女士的日记》表现这种苦闷。

    但是,康克清没有因此就选择放弃,而是继续坚持自己的信仰,即使是在黑暗中前行,她也从未放弃过。反而是一遍又一遍地鼓励自己希望就在前方。她有如此坚定的信念大概是因为从小过了很多苦日子,想要为自己的人生找到一条出路。1928年9月,康克清参加了中国工农红军,和众多农民并一样前往井冈山,也是这次途中,在奇缘巧合的情况下,她遇到了自己一生的伴侣,朱德。

    朱德同志给人的印象是中等个头、体格健壮、忠厚,让人看着就感到十分有安全的一个人。而此时的他身上穿着旧败的军服、脚上踏着草鞋,可是脸上却带着微笑,让人感觉又威武又慈祥。康克清后来还说朱德很像一个朴实的农民。

    到达到达井冈山之后,康克清又干起了宣传。但是对于没有读过书的她来说,很多方面都不能理解得十分透彻,可是康克清却是一个勤奋的人,知道不懂就要问的学习方法,所以她常常请教其他同事各种问题。

    有一次,她大胆向朱德求教,本以为朱德可能会三言两眼将她打发走,但是朱德却细心耐心地教她,这让她非常感动。后来朱德说,很少遇到这么愿意学习的女同志,很欣赏她的这种劲头,于是热情地辅导她。

    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康克清有了明显的进步,文化水平得到提升,思考问题的方式也不想以前那么单一了。而且,因为这段时间和朱德同志的相处,两人之间的关系变得很好。因为两人都在部队中,又到了该结婚的年龄,在长时间的相处之中也相互产生了感情,所以17岁的康克清最终就选择了嫁给朱德,虽然她没有生育孩子,但两人相爱相守47年。

    与丈夫携手前进

    1931年,康克清成为一名共产党员,这也让她开启了别样人生。作为政治指导员,她在长征时和所有士兵一起长征,走过整个过程,凭借自己顽强的毅力通过了这场考验。而在长征过程中,她和朱德同志对党内的右倾机会主义进行斗争,将党的前进方向扭转到一个正确的地方。

    康克清一直以来都十分关注妇女儿童事业,甚至在建国之后都在帮助很多妇女儿童维权,1979年的时候她还亲自主持了《婚姻法》的修改工作。虽然康克清一生都没有孩子,可是她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成千上万的孩子有了家,让孩子的生活有了基本保障。

    结语‍

    康克清的人生经历很丰富,虽然在小的时候遭受了困难,但她却通过自己后天的努力改变了命运,并且造福了中国妇女与儿童,也就是说,她救赎了千千万万的人民。

    虽然这段历史离我们有些遥远,可是每一个中国人都不应该忘记先辈们所作出的努力,如果没有他们,可能今天的我们读不了书,找不到工作。

    参考文献《蝶恋花》

    单字解释: 她 是 朱 德 元 帅 第 五 任 妻 子 岁 嫁 朱 德 终 生 无 后 两 人 相 守 年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