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琅琊榜》:都说越妃是花瓶,可没有她,太子早被誉王压垮了

    2023.09.02 | 万里繁华 | 次围观

    大家都知道在夺嫡争斗中,太子首先落败。为此,不免会有人觉得太子势力不堪一击,太子生母越妃也不过是个花瓶。但真的是这样子吗?我认为绝对不是。越妃虽然阴险毒辣,但是她的城府、机敏、杀伐决断就非常人可比。论起聪明和手段,太子不是誉王的对手,而且誉王在后宫又有皇后撑腰。那为什么梅长苏来京前太子和誉王还能势均力敌呢?显然,如果不是越妃撑着,太子估计早被誉王压得喘不过气了。那这个后宫妇人到底有多厉害?我们通过霓凰郡主宫中遇险一事一起来看一下。

    霓凰郡主招亲,奈何郡主没有意中人。为拉拢云南穆府,越妃企图用一杯情丝绕,让太子属下的司马雷迷奸霓凰,以此逼迫霓凰下嫁。不料事情被梅长苏提前预判,并做了周密安排。靖王及时赶到,解救了霓凰郡主,眼看事情即将败露,越妃当机立断,决定杀人灭口。所幸靖王是军旅杀伐之人,见机挟持了太子。骑虎难下时,府上突然传来皇后驾到的消息。这下可不得,太子和司马雷两个人做贼心虚,已是六神无主。越妃虽然心头一凉,但只是用力闭了闭眼睛后,就迅速恢复了镇定。接着她又立即做出了安排,“(司马雷)你马上从后门出去,记住,你今日没有踏入昭仁宫半步。萧景琰,你擅闯昭仁宫,刀挟太子,这个罪名非同等闲,本宫不愿意与你同归于尽,咱们各让一步,就当这件事情没有发生过。你是个聪明人。应该知道这是与你有利的交易”。

    一番果断处置后,局面瞬间不一样了。靖王刀挟太子本身有罪,截杀之事,双方基本达成协议,互不追究。司马雷已经离开,皇后并没有抓到什么现行的罪证。无论皇后在皇帝面前怎样进言,也只是她的一面之词,都可以想办法辩解。但唯独霓凰郡主的嘴无论如何是堵不住的,这个很难办。果然,霓凰郡主面见梁帝,说出事情的经过,梁帝勃然大怒。可接下来越妃这一波巧言令色,简直让人惊叹,这个女人真不简单。

    首先仗着皇帝的宠幸,她开始巧言辩解。“今日请郡主前来饮宴的,是陛下御赐的七里香,陛下可以派人去查,绝对没有第二种酒。而且,郡主怕是已经醉了,进来的明明只有太子,哪有什么司马雷。陛下可以查问昭仁宫所有的人,看有没有第二个人看到四马雷进来”。郡主说:“昭仁宫都是你的人,你矢口否认,谁敢举发你?”“陛下明查,昭仁宫的人虽然都是臣妾的人,但连臣妾在内的所有人都是陛下的臣属奴婢,陛下盛德之下,谁敢欺君?”

    越妃的言外之意是,郡主喝的酒是陛下赐的酒,别人喝着没事,为什么郡主一喝就有事。臣妾是陛下的人,陛下都这么贤德,我们哪敢干不轨的勾当。越妃故作一副可怜兮兮的样子,明明自己是恶人,却好像受了很大的委屈似的。梁帝看到她这副模样,反而觉得这里面另有隐情。越妃的这一番话,既模糊了事情本身,又拍了梁帝的马屁,表了忠心。这样一来,不管梁帝如何处置,总归会念及旧情,留有余地。更可怕的是,她竟然成功在梁帝心里种下了一颗怀疑的种子。正当梁帝将信将疑时,猪对手皇后上线,直接与越妃开怼了起来。

    “你还真是巧言善辩,敢做不敢当吗?难不成霓凰郡主拿她的女儿之身无缘无故的诬陷于你?”越妃正愁找不着机会把火引到皇后身上,结果皇后就自己送上门了,她立即点了一把火。说自己不知道皇后娘娘为什么无凭无据的,只相信郡主,而不相信自己。皇后插了这一嘴,估计自己肠子都悔青了。本来是霓凰郡主状告越妃,梁帝认为郡主不可能自取其辱,以女儿的清白之身构陷越妃。但皇后在这个时候插手袒护霓凰,矛盾就被瞬间转移了。梁帝生性多疑,不由得会觉得这件事情的背后有可能是誉王在搞太子。

    越妃这个人又特别善于察言观色,一看梁帝似乎被自己这一番话打动,于是又加了一把火,说郡主更亲近皇后和誉王,而不是我和太子。梁帝一听这话,那颗怀疑的种子瞬间生根发芽。矛盾被彻底转移到太子和誉王斗争的这个层面。梁帝越来越确信整件事就是誉王、皇后设计构陷越妃母子。至此,越妃仅凭一张嘴就掩盖了自己的罪行,使得霓凰冤屈难鸣,皇后的企图也落空了。而整件事情中,太子都表现得非常被动。可见如果没有越妃,太子要被压成什么样。当然梅长苏这个拥有上帝视角的人早就安排好了一切,后面的故事我们都知道了,靖王作证,蒙挚捉到人证司马雷。越妃这一波巧言令色,简直让人惊叹,这个女人是真不简单啊。

    好了,今天的内容就到这里,如果你喜欢的话,欢迎点赞、评论、转发。

    单字解释: 琅 琊 榜 都 说 越 妃 是 花 瓶 可 没 有 她 太 子 早 被 誉 王 压 垮 了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