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修炼伯乐“三力” 激活人才“一池春水”

    2023.05.09 | 万里繁华 | 次围观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人才已经成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古人云:“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欲求“千里马”,各级组织部门及其党员干部必先修炼“伯乐”之才,增强识才眼力、育才耐力、用才魄力,激活人才“一池春水”。

    修炼“识才”眼力,鸣通其意。“十步之间,必有茂草;十室之邑,必有俊士。”识人之能是“伯乐”需要具备的首要能力,只要有任用贤能之心,世上不难发现贤能之人。西汉开国大将韩信早年在项羽帐前执戟,不为重用,后被推举给刘邦,为其攻城略地,所向披靡。商鞅在魏国不受重用,到了秦国却才能尽显,变法强秦。没有识别人才的“火眼金睛”,即使人才就在眼前,也只能使其珠沉大海、白白埋没。领导干部要修炼识才之眼力,要拓宽识才视野,畅通沟通途径,通过听取“马鸣”之音了解其志向,通晓其意图。“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建立人才观察档案,进行长期细致的考察,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把握实践原则,在实践的“赛马场”上识别出品德佳、想干事、能干事的“千里马”。

    修炼“育才”耐力,培以其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古有神童方仲永,通悟受之天,五岁便能指物作诗,但由于后天不曾加以耐心地培养,最终泯然众人。树木成才需要耐心地浇灌,人才的成长必经长期的培育。领导干部要修炼育才的耐心,加强对人才的管理和培育,既不放任自流,也不揠苗助长,要顺应人才成长规律,画好人才成长“路线图”,在给与自行探索空间的同时,根据其天性之长,采取针对性的培养方法和措施,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教育培训,为其输送成长所需的养分;选派人才干部到基层锻炼,感受一线“风雨”,让人才“幼苗”在基层的沃土扎下深根,夯实基础;要建立人才“成长档案”,动态掌握人才“幼苗”成长情况,勤修枝、常施肥、多除虫,助其茁壮成长。

    修炼“用才”魄力,驱尽其才。“骏马能历险,力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钱钟书求学时数学成绩较差,但中文异常突出,清华大学录取了他,最终培育出一位优秀的文学家。人非完人,各有所长,处于错误的赛道,才美无法外现,反而不如寻常。“善用人者,必使有才者竭其力,有识者竭其谋。”领导干部要修炼用才的魄力,擦除“明珠之尘”,敢于破除不合理的机制体制,打破学历、年龄、经历、身份方面的限制,开阔思路,不拘一格,健全年轻干部常态化选拔任用机制,不求全才,敢用偏才,综合考虑专业特长、能力特点,扬长避短,为不同才能的人才选择不同的赛道,将最合适的人才放到最能发挥其才智的舞台之上,使人岗相适,各尽其才。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各级组织部门及其党员干部要努力修炼伯乐“三力”,尊才爱才、识才育才、敢于用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打下坚实人才基础!

    单字解释: 修 炼 伯 乐 三 力 激 活 人 才 一 池 春 水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