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长城那么矮,究竟能防住什么?西方学者:秦始皇是祸水西引

    2022.07.17 | 万里繁华 | 次围观

    公元前221年,秦国吞并六国,统一天下,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国家——秦朝。建国仅七年,大将蒙恬率领30万秦军北击匈奴,取河南地,不久开始修建“西起临洮,东止辽东,蜿蜒一万余里”的长城。据史书记载,为了修建长城,秦始皇征集了进百万劳动力,占当时总人口的二十分之一。修建长城过程中,不少劳动力因此丢掉了性命,百姓怨声载道。秦始皇不顾民生,执意修建长城。

    秦始皇为了修建秦长城,劳民伤财,后世对此是褒贬参半。甚至连唐太宗、康熙、乾隆等明君也不赞成秦始皇的做法。而且长城的平均高度为7.8米,他们不禁发出疑问:“长城那么矮,究竟能防住啥?”“长城无用论”在很多时期都有出现,康熙巡视东海看到长城,写下了诗句:“万里经营到海涯,纷纷调发逐浮夸。当时用尽生民力,天下何曾属尔家。”从诗中可以看出,康熙认为长城不仅无用,还让秦朝的百姓、士兵受尽了折磨,耗费了大量财力,根本不值得。

    然而,事实上并非如此,秦始皇不仅不傻,还很明智。中国的领土被一条隐形的界线一分为二,东南季风区气候适宜,土地肥沃,适合耕种;西北季风区,降雨量很少,地广草丰,适合放牧。秋冬季节,后者出现了一个非常大的问题,由于气候寒冷,草木枯黄,资源有限,牧民的生存就遇到了挑战,大都靠牛羊肉和奶存活。一旦遇到大规模的雪灾,牛羊大量死亡,肉容易腐烂,奶的来源也被切断了,牧民的生活就非常困难。他们只好南下,抢夺粮食以及其他物资。

    匈奴统一漠北前,当地有很多少数民族,例如丁零、大月氏、东胡等。他们时常南下抢夺粮食,让中原的百姓很苦恼。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加强军事防御,秦始皇下令开始修筑长城。它虽然不高,但抵御当时的少数民族足够了。胡人们南下时,为避免人数过多目标太大,容易被发现,他们都是小股入侵。

    因此,长城上只需几个秦军、几支弩,就能赶走胡人。若是来了大批胡人,士兵就点燃烽火,其他人顺着长城很快就可以赶到,大大节省了时间,还节省了朝廷的军费开支。即使胡人占领了这一段长城,他们也是腹背受敌,前后都有秦军,用不了多久就能将他们消灭。戍守长城的士兵和后来的移民,还可以对荒芜之地进行开发,加速了边境地区经济的发展,大大减少了长途运输之苦。

    长城是一个完整的防御体系,沿线的隘口、军堡、关城和军事重镇,具有战斗、指挥、观察、通讯、隐蔽等多种功能。同时,它也是统治者针对西北边地军情所采取的积极措施,化被动为主动。长城扼住了燕山和太行山北支各个交通要道,即使胡人能破关而入,对中原实施侵扰,但他们的后勤根本无法通过关口运输到内地,他们也就没有办法动摇中原的根基。

    由于长城的修建导致胡人没办法抢劫中原地区的百姓,就把目标放在了西边的国家,从而让西方学者觉得长城就是一个害人精,将祸水引到了西方。内亚学权威巴菲尔德教授曾说:“秦始皇修筑长城后,让游牧帝国不得不把侵略目标放在他们曾经不屑一顾的欧洲诸国身上,从而引发了游牧帝国入侵欧洲的浪潮。”匈奴人、突厥人等少数民族,都曾向西侵袭,这也被欧洲人称之为“黄祸”。

    秦始皇修筑长城的确耗费了巨资、大量劳动力,但长城在军事上起到的作用,不得不令人佩服他的智慧!

    单字解释: 长 城 那 么 矮 究 竟 能 防 住 什 么 ? 西 方 学 者 秦 始 皇 是 祸 水 西 引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