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甄嬛传:这是皇后最烂的一招:不给甄嬛留余地,也送自己入死境

    2022.12.26 | 万里繁华 | 次围观

    《甄嬛传》里,若论宫斗手段之高明,恐怕无人能及皇后。

    一个没有恩宠、子嗣可依傍的女人,凭着对人性的谙熟和对人心的操控,竟然稳居后宫十数年,由此可见她的心机有多深沉。

    甄嬛能赢,一半靠才识,一半靠运气。

    才识让她获得了恩宠,并且懂得怎么利用这份恩宠,但,至于很能生孩子这件事,则真是老天在掷骰子,命好,没办法。

    甄嬛的宫斗技能,到了后半段,基本全靠输出孩子。

    端妃宫斗技能也不错,但她的身体状况已经决定了她只适合防守和陪跑,跟着领队躺赢可以,独挑大梁当主攻,那是万万不能的。

    至于敬妃、曹贵人、安陵容等等,说好听是最强辅助,说难听点,就是棋子。

    唯有皇后,进可攻、退可守,有能力有胆识,不靠运气,只凭着一路厮杀过来的心智,成为了整个后宫中,最难攻破的布局人。

    那么,落子从无半分疏忽的皇后,到底有没有走过一步烂棋?

    也有的。

    那就是在甄嬛被逐甘露寺之后。

    甘露寺那几集,一直是很多观众在追剧时,会想要跳过的剧情。

    原因有二,一是没多少人愿意看甄嬛和果郡王谈恋爱,大家只想让甄嬛赶紧回宫搞事业。果郡王的没有边界感,一直以来都很让观众诟病。

    二来就是,那段剧情,乍一看,确实冗长无聊。

    我第一次追剧时,也总忍不住倍速或快进。

    但后来认真细看了一遍,发现这一段剧情其实相当重要,可以说是草蛇灰线,伏延十里。

    甄嬛和果郡王的爱情命运,甄嬛和皇后各自会走向怎样的结局,在这几集里,都已经隐晦地告诉观众。

    甄嬛和果郡王的命运纠缠,以后再写,今天先聊一聊甄嬛和皇后。

    皇后谋算一生,用的最烂的一招,就在这几集里。

    甄嬛被逐甘露寺之后,发生了一件事,那就是皇后把原本应放在后宫住持的祈福大礼,特意放在了甘露寺。

    她给太后的解释是,一则省了请僧尼入宫的银子,二则可以带着后宫妃嫔出宫,更显诚意。

    很显然,这种解释一听就是借口,皇后的本意,还是想去甘露寺,再敲打敲打甄嬛。

    皇后的心思,后来也对安陵容和祺贵人说了。

    她在太后那里,看到芳若姑姑被甄嬛牵连,知道皇上心里根本没放下甄嬛,本想拿甄嬛的家人作筏子,但甄家一族已经流放宁古塔,于是皇后决定,把近在眼前的甄嬛踩踩实。

    太后当然懂皇后的这点小心思。

    所以,当皇后一开口说要去甘露寺时,太后就不满地反问了一句:“你执意要去吗?”太后原本的打算是,从前的事情,过去了,也就算了,她不想让皇后再折腾。

    但太后始终不怎么喜欢甄嬛,认为甄嬛太难把控,会导致后宫的不安定。

    如果皇后有办法,让甄嬛自己下定决定永不回后宫,太后是乐见其成的。

    所以,最后,她只对皇后说了一句话:“也罢,你自己懂得分寸。”

    事实上,在逐甄嬛出宫这件事上,太后认为皇后的分寸拿捏得恰到好处——皇后利用了甄嬛的自尊心,她没伤害到一丁点皇家颜面,她只是让甄嬛自己死了心。

    因此,太后心里预判,皇后去甘露寺,也不过就是让甄嬛死掉的心,死得再透一点。

    可偏偏,一向沉稳的皇后,在甘露寺里失了分寸。

    她带着一众妃嫔,对已经极为落魄的甄嬛,百般折辱。

    皇后所有的宫斗手段里,我始终想不明白的,就是这一招。

    用“误穿纯元故衣”扳倒甄嬛的时候,皇后对甄嬛的心性把握得多么准确啊,她眼光老辣,料定以甄嬛的骄傲,绝对忍辣眼做纯元的替身,所以对甄嬛不杀身,只诛心。

    后来让安陵容又做了许多事,也不过是更进一步离间甄嬛和皇上的感情。

    皇后就是要让甄嬛自己看明白——原来她甄嬛从不特殊,和华妃、和余答应、和安陵容,和所有她曾经瞧不起的女人一样,并无半分特殊,都是别人手中的玩弄之物。

    可是,既然皇后那么了解甄嬛的骄傲和要强,就应该明白——越是像甄嬛这样要强的人,越不可能真的丢掉心气儿,除非她死了。

    可以随她去,但千万不要一而再,再而三地去踩踏她的自尊心,否则一定会激发她的报复心和欲望。

    像太后那样,吊着甄嬛的一口气,让她陷入自怜自伤的氛围里,选择一种退而求其次的人生,勉强维持住最后的一点骄傲,才是拿捏甄嬛最恰当的方式。

    甄嬛可以认命,但甄嬛绝不认输。

    这种道理,我认为皇后应该是懂的。

    所以我一直觉得,皇后去甘露寺敲打甄嬛,会是客客气气对待甄嬛,然后再让甘露寺里的人吹点风,把皇上很快忘掉甄嬛,各种宠幸其他妃嫔的事情,吹到甄嬛的耳朵里。

    能让甄嬛对皇宫彻底死心的方式只有这一种。

    结果皇后反其道而行之,果然,经她们那么一番折辱之后,甄嬛的狠劲儿彻底上来了。

    甄嬛再次入宫后,性情大变,

    说到底,就是要找回曾经在甘露寺丢掉的所有尊严。

    我曾经百思不得其解,皇后怎么会突然这么蠢。

    后来我终于明白了,那是因为,她失去了值得她小心翼翼、谨慎行事的对手。

    纯元死了,华妃也死了,甄嬛离开了,她的劲敌,一个又一个从她生命中抽离而去,没了背后虎视眈眈的目光,她一下子泄了劲儿,反而不习惯了。

    皇后的一生,是适应了危机四伏的人生。

    她的眼,她的心,都是为了披荆斩棘而生,终于走到了桃花源,她一抬脚就错了。

    于是,她按照从前的样子,遇水行舟,遇山开山,人来则血刃,完全不懂欣赏眼前好风景,一点余地也不给别人留。

    或许是因为,宜修的大半生,都是上战场,不是你死,就是我活,地方永远只有脚下那一点,没有余地可以留给其他人。

    宜修的一生,其实也很苦啊。

    懂得给别人留余地的人,一定是曾经拥有过静好岁月的,像甄嬛,

    因为别人给她留过一寸栖息之地,所以她懂所谓余地,是一种对彼此的成全。

    宜修则是不懂的。

    宜修的世界,只有厮杀。

    宜修最终输给甄嬛,除了运气,就是输给“余地”二字。

    我曾经也是一个为人处世非此即彼的人,总是想着,要对那些自己喜欢的人好到底,要对伤害过自己的人,不留余地。

    但现在我觉得,给敌人留一点余地,未必是坏事,因为后来就会发现,那些余地是给我们自己留的。

    有敌人的一口气在,有对手不甘的目光尾随,我们会走得更稳更好,纵然胆战心惊,但也心眼透亮,反而规避掉了很多凶险。

    就像宜修,如果她没有把甄嬛逼上绝路,而是在宫外给甄嬛留下一点开拓新生活的余地,那么后来也不会被甄嬛反杀,走入那片死境。

    单字解释: 甄 嬛 传 这 是 皇 后 最 烂 的 一 招 不 给 甄 嬛 留 余 地 也 送 自 己 入 死 境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