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中国古代三大著名奸臣,一人都留下一个成语,如今还广为流传

    2022.05.17 | 万里繁华 | 次围观

    在我国几千年历史中,曾涌现出了无数的忠君爱国之辈,如屈原、辛弃疾、岳飞等等,都是被后人尊崇的英雄。

    而与之对应的是,历史上也出现过许多可恨的奸官污吏,对国家造成了诸多不良影响。而今天要给大家介绍的这三位大奸臣比较特殊,他们的所作所为,都被总结成了一个成语,至今还广为流传。

    “指鹿为马”,最早出现在《史记》中,意为比喻人做事时,颠倒是非,混淆黑白,而这个成语的由来,与赵高有着很大的关系。

    战国时期,经过秦国几代君主的励精图治,秦国的实力进入鼎盛时期,到了秦始皇这一代,大秦帝国终于完成了一统天下霸业。

    秦始皇在位期间,大刀阔斧,建立了很多影响深远的政治体系。不过可惜的是,秦朝的寿命很短,经历了两代帝王,就走上了覆灭的道路,而造成这一切的人,就是大名鼎鼎的宦官赵高

    据说秦始皇临死之前,想要将皇位传给扶苏,可是赵高、李斯、皇子胡亥等人却伪造了旨意,将扶苏囚禁起来。

    在赵高的谋划下,胡亥终于登上了帝位,而赵高也得到了胡亥的赏识,从一个小小的太监,摇身一变,成为了权倾朝野的丞相。

    可拥有了无上权力的赵高仍然不满足,开始日夜盘算着如何取代胡亥,成为秦国的实际掌权者。

    不过面对波谲云诡的朝堂,赵高并不敢轻举妄动,为了摸清朝中有哪些人愿意支持自己,哪些人会反对自己,于是赵高想出了一个办法。

    他命人牵来一头鹿,并将其亲自献给胡亥,嘴里还说道:“陛下请看,这是微臣献给您的千里马。”

    胡亥闻言一笑,说道:“丞相莫不是老糊涂了,这分明就是一头鹿。”赵高面不改色,继续坚持道:“陛下再仔细看看,这的的确确就是一头马啊。”

    胡亥见赵高如此执着,心中也犯了嘀咕,于是他转头看向朝堂上的大臣,问道:“你们说,这究竟是鹿还是马?”

    这些大臣十分清楚赵高的用意,因此也分成了两派,平日里与赵高交好的大臣们说是马,而素来正直忠义的大臣则坚持是鹿。

    这件事之后,赵高就将通过各种手段,将那些不认同他的大臣纷纷治罪,而认同他的大臣都得到了他的重用。

    因此,后世的人就将赵高这样狂妄的做法,称为“指鹿为马”

    唐玄宗在位的时候,有一个名叫李林甫的宰相,深得唐玄宗的喜爱。不过这个人论其文采来说,的确还不错,但要说到人品,就比较恶劣了。

    为了稳固自己的地位,李林甫非常忌惮人才,但凡能力和名望在他之上的人,他都会想方设法地中伤陷害。

    在唐玄宗面前,李林甫有着一手溜须拍马的本领。平日里他不仅极力迎合唐玄宗,还会运用各种手段,讨好唐玄宗身边最信任的妃子和心腹太监,博取他们的好感,从而保住自己的位置。

    李林甫在与人交往的时候,脸上总是带着亲切的笑容,常常说着一些动听的好话,以至于很多人都认为他十分得和蔼可亲。但事实上,李林甫是狡猾阴险之人,经常在背后捅人刀子。

    被他陷害的人不在少数,可以说唐朝的衰败,一定有他的一份“功劳”。

    因此,后世的人就用“口蜜腹剑”来形容李林甫这样的双面反派。

    说到李绅,可能很多人都不了解,但他的代表作《悯农诗》,一定是家喻户晓,最经典的一句:

    从这首诗来看,很多人都会觉得李绅是一个勤俭节约,为民着想的好官,可人心易变,在尝到了权力的滋味后,李绅变成了一个彻头彻尾的大贪官。

    李绅喜欢吃鸡舌,并且只吃这个部位,而其余的部分,李绅不会拿给下人或者穷人,只会全部扔掉。

    后来,诗人刘禹锡被册封为苏州刺史,在任职期间,李绅曾邀请他参加了一次聚会。在宴席上,李绅叫了很多个歌姬来陪酒助兴,提供的饭菜,更是豪华至极。

    看到这一幕,刘禹锡感悟颇深,当即写下了名句:

    以此,来嘲讽李绅的奢侈,这就是“司空见惯”这个成语的由来。

    现在,我们经常用"司空见惯"这个词来描述常见的事物,但在最初的时候,它是含有讽刺意味的。

    单字解释: 中 国 古 代 三 大 著 名 奸 臣 一 人 都 留 下 一 个 成 语 如 今 还 广 为 流 传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