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朱元璋吃饭发现头发,龙颜大怒叫来厨师,厨师5字化解危机

    2023.08.07 | 历史网 | 次围观

    每到过年和过节,我们如果懒得在家做饭,很有可能会带着家人出去吃上一顿,这时的心情是非常愉悦的,可是当吃到一半的时候,发现饭菜中有头发,这自然会使得自己的好心情瞬间下去一半。恐怕还会找来经理和厨师让他们对此做出一些解释,当然很有可能对方会道歉,或者给您打折,从而顺利地度过这次危机,但是如果惹到皇帝呢?这件事情恐怕就不会那么简单,更何况是朱元璋这位皇帝。

    首先明太祖朱元璋绝对是一个厉害角色,开局一个碗,可以说他最终夺得天下,建立大明王朝,靠的是自己和自己的一批兄弟,没有祖上的基业,不像李渊本就是一方的霸主,手握重兵,顺势推翻隋朝杨广的统治。而赵匡胤后周的大将,执掌殿前禁军,后周的绝对主力,而且还颇受后周皇帝柴荣的重视。

    而且古代的战争很少有从南方向北方打而最终取得胜利的,所以朱元璋确实有非常卓越的军事才能,但是他的成功离不开自己好兄弟明朝六王,徐达,常遇春,李文忠,汤和,沐英,邓愈,但是这些人似乎善终的只有汤和。

    那也是因为多次在朱元璋面前表忠心,洪武二十一年便归还兵权,告老还乡,而且为了让朱元璋放心,每年都入京朝拜一次。而其他人因为胡惟庸案和蓝玉案受牵连,除去了70%的功臣。朱元璋临死时只有两位功臣在身边。

    所以说朱元璋可不是仁慈的皇帝,非常狠厉暴躁,尤其是谈到一些自己的伤心事,更不会手软。因为朱元璋小时候非常贫穷,曾经给地主家放过牛,之后趁着天下大乱参加了起义军。甚至曾经为了填饱肚子还当过一段和尚,但是这段经历对于皇帝来说并不是太光彩,而且曾经的贫穷也让他自尊心很强,所以上位之后极力掩盖这件事情,一些官员在用词方面也会更加注意一些。但是依然有一些人不小心甚至因此丢掉性命。

    古代非常重视传统节日,每年或者一些重要节日都会写一些贺表,而这些贺表大多是称颂皇帝之词。通常是由当地知府来写的,但是有的知府学问一般,所以就会找一些训导来代替自己写,同时给他们一笔不小的润笔之资。台州知府找来的训导叫林云替他写了一部《谢东宫赐宴俭》,其中有一句体乾法坤,藻饰太平。

    这个主要是歌颂朱元璋执掌天下以来,开创了太平盛世。对朱元璋的褒奖之词,但是朱元璋认为法坤就是法髡,这个髡在古代是一种刑法,指的剃掉男子的头发。古人讲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对于头发是非常看重的,一般只有和尚或者受刑法的人才会是光头,而且藻饰太平谐音早失太平,这似乎又有对朱元璋讽刺。朱元璋的理解就是一个当和尚的人,终究会失去天下,最终朱元璋将训导诛杀。

    还有常州知府,在过年的时候给朱元璋上贺表,而他也请来训导代替自己写,写了一篇《正旦贺表》,里面有一句睿性生知,这个也是褒奖之词,是赞颂皇帝天生睿智,但是生知谐音僧知。在朱元璋看来是讽刺他当年当过和尚,最终训导和知府都因此被杀。可见朱元璋对自己当过和尚的这件事情非常敏感,而且也是绝不原谅犯错误的人,可想而知如果他的饭菜中有头发会是怎么样?

    在《野记》中记述这样一个故事,朱元璋在吃饭的时候发现饭菜中有一根头发立刻找来了光禄官。光禄寺在古代掌祭祀朝会和珍馐之事,而主管珍馐之事的大概是正八品下,当面对朱元璋的责问时,他说到:非发,龙须也,也就是说不是头发,是您的胡须,而朱元璋顺势拉了一下自己的胡子,确实掉下来几根胡须,于是说到:遂斥去,不复问,意思就是不再责问,让他离去。而光禄官通过龙须等5字成功化解危机。

    总结

    要知道朱元璋此人对于言辞要求十分严格,更何况饭菜中竟然有其他人的一根头发,哪怕这根头发不是其他人的,是自己的,他也绝对不会善罢甘休,而这名光禄官很好地化解了这次危机,也多亏了他的语言智慧。

    其实无论这件事情是民间传说还是史书加载同样给人们很深刻的道理,那就是注重自己的言辞,注重人际交往能力,很多人工作非常认真,但是就是不讨领导欢心,永远做着最累最平凡的工作。而有的人做一点,说两点,你不可否认这样的人有时还真是讨领导欢心,这就是语言智慧。

    参考资料

    《野记》

    《谢东宫赐宴笺》

    《正旦贺表》

    单字解释: 朱 元 璋 吃 饭 发 现 头 发 龙 颜 大 怒 叫 来 厨 师 厨 师 字 化 解 危 机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