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中华五千年历史文化! 读史使人明智!鉴以往而知未来!
0

魏明帝送来冬衣,司马懿宁愿士兵冻死也不发,11年后发现他真高明

2022.12.29 | 历史网 | 次围观

三国景初二年正月,司马懿奉魏明帝之命,率大军北上平定辽东公孙度,是年年底,魏军大胜辽东。

此时东北地区已经进入酷寒的冬季,衣着单薄的魏军不堪低温,将士们的性命危在旦夕。

魏明帝得知后,立刻遣人为前线战士送来过冬衣物。

然而作为一军将领的司马懿却毫无体恤手下将士之心,宁愿士兵冻死也不愿向下分发衣物。

司马懿此举令人百思不得其解,不过直到11年后世人才回过神来,老谋深算的司马懿这招的高明之处。

前半生的隐忍

司马懿,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谋略家,年少时期的他,便早早的显露出了一副成大事者的迹象。

司马懿自幼博闻强识、饱读经书,年纪轻轻便受到曹操重用。

只不过,此时的司马懿打心底里不认同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做法,于是多次拒绝了曹操授予的官职。

直到建安十三年,官至丞相的曹操彻底控制汉室朝局,便使用强硬手段将司马懿召至皇城。

曹操威胁道:“如果你还像以前那样躺在床上不出仕,便将你逮捕入狱。”

没办法,走投无路的司马懿只好前往京城任职。

对于老谋深算、睚眦必报的司马懿来说,或许此时曹操对他的所作所为,已经被其深深记恨了下来,化作了日后推翻曹魏政权的一股动力。

司马懿本是一个有着远大志向之人,曹操也逐渐发现了这一点,心里十分忌讳。

于是警示儿子曹丕:“司马懿不是甘居臣子之人,日后必会干预朝中之事。”

八面玲珑的司马懿自然察觉出了曹操的提防,对于现在的他来说,最好的办法就是隐忍。

毕竟当时的司马懿,尚且势单力薄,对上同样老谋深算的曹操,他很难占得上风。

针对这一情况,司马懿走了两步棋。

首先,在曹操面前尽量保持隐忍,尽可能的低调行事。

作为曹操的主簿,司马懿平日里需要为其管理文书档案、提供政事军事上的意见。

不过,据《晋书》记载,司马懿在任职丞相主簿期间,仅仅向曹操进言过五次,其中还有两次没有被采用。

对于司马懿这位谋臣,曹操的态度十分矛盾。

对方的才华和谋略是他欣赏的,但又不敢对其敞开心扉,完全接受司马懿的意见。

于是就出现了曹操逼迫司马懿提供意见,结果又不采用的奇怪场面,这充分显示了当时二人既依存又对立的矛盾关系。

值得一提的是,曹操未采用的那两条意见,分别是“趁刘备在汉中尚未站稳脚跟,出兵进攻。”以及“荆州刺史、南乡太守不称职,应当罢免。”

由于曹操没有听信司马懿的建议,导致曹魏政权错失早早灭掉刘蜀政权的好机会,荆州刺史、南乡太守后来果不其然叛变到了关羽门下。

曹操对此悔不当初。

司马懿走的另一步棋是“用心”辅佐未来的王储——曹丕。

既然在曹操这里占不到便宜,就把主意打到其子嗣的身上,这便是司马懿谋划的后路。

早在魏国建立之前,司马懿便把宝押在了曹丕身上,一副提前效忠新主的姿态。

在司马懿的精心策划下,曹丕很快将其当做了心腹爱臣,父亲的警示和叮嘱早已被其丢到九霄云外。

不发放冬衣的用意

对于曹丕,乃至后来的魏明帝曹叡,司马懿可谓是“一腔热忱”“忠心耿耿”。

建安二十四年,司马懿擢升太子中庶子,成为曹丕身边最亲近之人,辅佐曹丕期间,司马懿也的确毫无保留,每每参与谋划都能想出妙招奇策,深受曹丕重用。

司马懿一心为主的表现被众人看在眼里,以致于连曹操都有些侧目。

忠心耿耿似乎成为了司马懿的人格底色,这一点在他所行之事中处处有所体现,包括平定辽东期间不向士兵发放冬衣。

魏明帝曹叡登基后,两次派兵讨伐辽东,但因为种种原因均无功而返。

景初二年春天,魏明帝召见了在朝中德高望重的司马懿,命其率领四万兵马讨伐辽东。

六月,司马懿大军抵达辽东。

在一开始的两军交锋中,司马懿凭借神鬼莫测的用兵,接连三次重创辽东公孙渊部精锐,将其逼入襄平城退守。

8月份,魏军在雨季结束后发起了对襄平的进攻,公孙渊大军被困一月有余,军心涣散、粮草不足,城池很快被攻陷。

8月23这天,公孙渊在突围时被杀掉,辽东叛乱就此被平息。

然而还未等魏军从胜利的喜悦当中回过神来,一场意想不到的危机便降临了。

由于大军出发之时中原天气已经回暖,魏军并未携带过冬衣物,刚刚抵达辽东时已经步入伏天,将士们更不会感到寒冷,但随着战事的持续推进,北方的寒冷冬季悄然来临,这给魏军带来了大麻烦。

不少战士被活活冻死在冰冷的辽东地区,魏军内部人心惶惶。

魏明帝得知情况后,立刻派人向辽东输送冬季衣物。

然而正当所有将士以为得救之时,司马懿的一纸命令,再次将所有将士打入了冰天雪地的酷寒天气。

司马懿命令后勤部队不许向将士们发放冬衣,这一命令一经传出,立刻引来全军骚动。

明明是魏明帝亲自派发的过冬衣物,司马懿为何宁愿手下将士冻死,也不愿为其发放衣物?

对此,司马懿给出的理由是:“这些衣物是官家所有,在没有得到明确旨意前,所有人都没有权利使用!”

的确,当时魏明帝仅仅是口头上向辽东将士拨送了这批衣物,并未拟定明确旨意。

但显然这些衣物就是为了帮助辽东将士御寒而用,司马懿倘若直接将衣物发放下去,不会引来任何责罚。

但他偏偏要“死板”的守着规矩,非要等到皇帝的懿旨下达才肯松口,这在外界看来显得有些吹毛求疵,但落到魏明帝眼中,这却是忠君的表现。

司马懿的计谋再次得逞,只不过当时并没有人看出他的深谋远虑。

直到11年后司马懿问鼎洛阳的那一刻,世人才知道他的计谋是如此高明。

高平陵之变

司马懿的所作所为全都被魏明帝看在眼中,于是在魏明帝驾崩之际,司马懿顺理成章的成为了那个可以托孤之人。

景初三年,年纪轻轻的魏明帝便病入膏肓。

正月,司马懿从辽东班师回朝的路上,正行至河内郡地界便收到朝廷的急令,魏明帝快要不行了。

司马懿快马加鞭赶到洛阳后,当即被引入皇宫,奄奄一息的魏明帝拉着他的手,嘱托他和大将军曹爽共同辅佐太子曹芳。

司马懿表面上“痛哭流涕”,内心却激动万分,他知道自己的机会马上就要来临了。

此时的太子曹芳年仅8岁,相较于曹操、曹丕、曹叡等人,控制一个孩童显然要轻松许多。

挡在司马懿前面的敌人,只剩下了大将军曹爽一人。

但此人胸无谋略、贪图享乐,根本不是司马懿的对手,曹魏政权落入司马家族的手中,已经是时间问题。

在一开始的两方争斗中,曹爽尚且知道要防备司马懿,处处小心谨慎,然而司马懿一招简单的装病,便轻松瞒过了头脑简单的曹爽。

眼看司马懿“重病在床”,曹爽马上放松了警惕,回过头继续沉湎到酒色中去了。

可令他万万想不到的是,此时已经垂垂老矣的司马懿,仍在算计着曹魏的江山。

正始十年,曹爽不顾属下反对,执意陪同幼帝曹芳前往安平陵扫墓祭奠。

此时洛阳城空虚,司马懿抓准机会,迅速调派大军入城,轻而易举控制了整座皇城。

远在安平陵的曹爽得知后,第一反应竟然不是想办法举兵抵抗,反倒是想着怎样保全自己的荣华富贵。

在司马懿的劝说和威胁下,早已被吓破胆的曹爽选择了交出兵权,甘愿当一个无名无权的富贵子弟,只可惜,向来心狠手辣的司马懿根本没有放过曹爽的意思。

在掌控了曹魏大权之后,曹爽三族很快被全部诛杀。

从曹操开始,司马懿先后辅佐了四代主君,老骥伏枥的他隐忍大半生之久,终于在70岁这年成功问鼎洛阳城。

曹操当年对子嗣的警示话语,终究是一语成谶,

结语

司马懿此人在英雄辈出的三国时代,算不上一个令人喜爱的人物。

不过就才华与智慧来说,又鲜有人能出其右。

他的一些思想主张、行事风格,在当时看来似乎有些不合常理,但站在后来者的角度评断,往往又能发现他的心思巧妙,不给士兵们发放冬衣就是一个再明显不过的例子。

只不过这种为了自身利益,不顾将士们感受与死活的做法,注定司马懿难以得民心,这也为司马家族的湮灭下场,早早的埋下了伏笔。

单字解释: 魏 明 帝 送 来 冬 衣 司 马 懿 宁 愿 士 兵 冻 死 也 不 发 年 后 发 现 他 真 高 明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