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每日一字丨抽象篇(阀)

    2023.12.30 | 历史网 | 次围观

    原标题:每日一字丨抽象篇(阀)

    门柱上的功绩

    抽象篇

    字源演变

    说文解字

    “阀” ,会意字,‘閥’的简体字,‘閥’字目前最早见于东汉《说文》小篆。‘閥’字是一个根据现象而创造的字,约在西汉中后期,即汉武帝之后,出现了两件影响深远的事:一是土地所有制的发展,二是独尊儒术。自此之后,官宦人家多在门前檐柱上记录自己的功绩,称为‘伐’,后加‘門’作‘閥’。伐,用武器击杀,此处引用‘征讨的功绩’的引申义;門,与门有关。推测此字应造于西汉至东汉之间。 造字本义:门柱上的功绩,引申为‘在某方面有支配权力的个人或集团’,如军阀、财阀等。

    檐柱:用来支撑屋檐的柱子,也叫擎檐柱或外柱。

    门阀制度封建地主阶级特权发展到一定历史时期的一种表现形式。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门阀制度与当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都有密切的关系。中国中古的门阀制度,整个看来,最主要特征在于按门第高下选拔与任用官吏;至于士族免徭役,婚姻论门第,“士庶之际,实自天隔”等特征,都是由前者逐渐派生的。 所以门阀制度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主要当属于政治制度的范畴,社会制度的成分是次要的。只有到了隋唐以后,方才逐渐完全转化为社会制度,并最后退出历史舞台。门阀制度大体萌芽于东汉后期,初步形成于曹魏、西晋,确立、鼎盛于东晋及南北朝前期,而衰落于南北朝后期。

    门阀制度的兴衰自汉武帝以来崇尚儒术,官僚多以经术起家,至东汉时逐渐形成了累世公卿的状况。曹魏实行九品中正制,使得世族地主能够凭借家世出身参与政权。 西汉中后期,土地兼并十分严重,逐步形成官僚、商人、地主三位一体的豪强地主势力。东汉政权是在豪强地主支持下建立起来的,因此,豪强地主在东汉王朝享有政治上经济上的特权。他们在政治上把持中央和地方政权,经济上兼并土地,经营庄园,渐成割据,逐渐成为名门大族。 士族地主(又称世族、门阀地主)在东汉开始形成,为后来魏晋南北朝时期士族制度的确立提供了阶级、经济基础。到了隋唐时期,为了巩固国家政权,当政者大力打击门阀士族,为提拔寒门之士,而采用科举制度,科举的兴起,导致门阀制度走向消亡。而唐末农民起义的爆发,彻底扫荡并结束了门阀制度。

    古文释义

    【唐韻】【集韻】【韻會】房越切【正韻】房滑切,音伐。

    【說文】閥閱,自序也。

    【韻會】閥閱功狀。

    【史記·功臣年表】人臣功有五品,明其等曰閥,積日曰閱。

    又【正韻】門在左曰閥,在右曰閱。

    又【正字通】元朝品制有爵者,其門爲烏頭閥閱。

    【冊府元龜】閥閱二柱,相去一丈,柱端置瓦筒,號爲烏頭。

    又【說文】通用伐。

    【左傳·成十六年】卻至驟稱其伐。【杜預註】伐,功也。

    又【前漢·車千秋傳】無伐閱功勞。【註】師古曰:伐,積功也。

    转载自汉字历史

    单字解释: 每 日 一 字 丨 抽 象 篇 阀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