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诸葛亮留下一位大将,本可挽救蜀汉,可惜刘禅却不听他的

    2023.04.28 | 历史网 | 次围观

    公元263年,后主刘禅开城投降,至此蜀国被司马昭所灭,这场战争只持续了两个多月就结束了,看到这里很多读者都不禁好奇,没有诸葛亮的蜀国,国力竟然损耗的如此严重吗?

    我们都知道诸葛亮神机妙算,在刘备死后更是呕心沥血的辅佐第二任君王,然而在蜀国中期,因为多次兵发中原但都吃了败仗,所以诸葛亮的身体素质急速下降,最终病逝在五丈原,享年52岁。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神人,在去世之前不可能没有的安排,诸葛亮在生前其实为刘禅留下一位大将,如果刘禅重用,绝对会推迟蜀国灭亡的结局,然而刘禅自大不肯听劝,最终丢失大好基业。

    霍弋是南郡枝江人,提及此人大多数人可能一头雾水,并不知晓,但霍弋的父亲霍峻是刘备帐下的一员名将,他原来在刘表的队伍里任职,在刘表死后,就带领着霍弋和剩下的部队投靠了刘备。

    霍峻的名气或许比不上五虎上将的名气那样大,但他也是有着真材实料的大将,例如和刘璋一战中,领着数百人在万人大军的面前,整整守城一年,并且还大破敌军,成功为刘备守住了后方。

    霍峻去世后刘备泪流满面,不仅亲自率领众人吊唁,甚至还在霍峻的墓上守了一夜,可见霍峻此人的重要性。

    在霍峻死后,他的儿子也就是霍弋自然也被刘备召至身前,再加上霍弋和刘禅年龄相差无几,所以就被刘备封了个太子舍人的官职,意在为刘禅组建属于他的班底。

    223年刘备病逝,其子刘禅成为继位者,霍弋作为谒者行走殿前,成了刘禅的心腹。

    227年,诸葛亮北伐,然而当时大军中几乎无人可用,于是让霍弋和诸葛乔在军中参与一些要事,可见诸葛亮对霍弋也是十分看重,不仅悉心教导,更是将霍弋培养成德才兼备的优秀将领。

    因为霍弋早期是刘禅的身边人,后来又随着诸葛亮北伐,因此在朝中担任多个要职,在诸葛亮去世后,更是成为刘禅这位新帝的肱骨之臣,刘禅也对他极其信任,甚至把他安排在了太子的身边。

    而霍弋本人也是拥有真才实学的,当时的太子正是年少轻狂的时候,他巧妙的规劝太子要严于律己,在他的教导下,太子刘璿的确是有所收敛,并不像从前那样张狂。

    作为诸葛亮生前看重的军中新秀,后来他被任命在南中担任参军的职位,在南中的历练让他更好的接触到了军中的事务,让他的个人能力再上一层楼。

    接着因为永昌等地有一些部族经常扰乱周边的安宁,不服蜀国的统治,因此霍弋被安排到了永昌上任,在此地发挥了领兵的才能,在很短时间就平定了永昌。

    他在地方任职的时候真正做到了“郡界宁静”,是一个政绩颇高的官员,后来受封“安南将军”,统领着蜀国六个郡的兵力。

    曹魏一族虽然名义上是魏国的君主,然而当时的权利早就被司马家架空,当时的掌权者是司马昭,他命魏国几位名将带领18万大军,兵分三路势要攻下蜀国。

    然而在魏国要重兵压境之前,霍弋就已经得到了消息,于是立即上书后主刘禅,让他允许自己领兵支援,可是刘禅过于自信,认为这是天子脚下已然做好万全之策,因此拒绝了霍弋的建议。

    然而刘禅的昏庸无能使得他并不清楚其中利害,当时的大将姜维与敌军钟会在剑阁互相对峙,无法抽出兵力保护成都,所以被邓艾偷渡阴平后,在绵竹斩诸葛瞻和诸葛尚父子,大军很快到达成都。

    虽然蜀国的主力都调去了剑阁,但成都毕竟是君主所在的位置,必然会留有不少的兵力来确保后主的安全,但这时候的朝廷一片混乱,众人没有了决战的心思,纷纷劝后主弃城避难。

    更有谯周等人直言开城投降,贪生怕死的刘禅也并没有对战的心思,面对大军围困,三言两语就开城门宣布投降,将刘备和诸葛亮一手建立的江山拱手让人,让人可惜至极。

    反观霍弋这边,在得知成都失守后痛哭流涕,奈何并不能第一时间清楚刘禅是死是活,所以并未投降,而是身穿素服,告祭三日,期间部下都纷纷来劝让他早做打算,但霍弋一直在等着刘禅的消息。

    在《三国志》中就记载着霍弋当时的话,大概意思就是天高路远,并不清楚后主的安危,如果司马氏善待刘禅,就以礼待之出城投降,如果将后主杀害,必定死战最后。

    得知刘禅被封为安乐公,并且迁居洛阳,直到刘禅成功进入洛阳后,霍弋才放下心来,并率六郡兵力归降。

    从霍弋这番所作所为,可以看出他的忠义和对刘禅的关心,正所谓虎父无犬子,他不仅和父亲霍峻一样骁勇善战,更是不负刘备和诸葛亮的教导和重用的恩义。

    投降后的霍弋被司马昭赏识,因此命他继续任南中都督,263年交趾郡发生战乱,霍弋借机拿下了交趾,日南,九真三郡,凭借这赫赫军功,霍弋官拜列侯,有了一个很好的结局。

    其后代在西晋时期也同样受到重用,世代镇守南中,在纷乱的三国中,由此善终的将领属实不多,可见霍弋的能力在三国后期中是毋庸置疑的。

    造成蜀国灭亡的因素有很多,但最重要的还是后主刘禅的昏庸无能,如果在一开始就听从霍弋的好言相劝,相信在魏国兵临城下的时候,不至于孤立无援,不战而降。

    作为诸葛亮留下的一张王牌,刘禅并未过多在意,若是早些让霍弋回防成都,势必能够和邓艾的兵马一较高下,借此打一波漂亮的反击战也不是不可能,那时的蜀国是否又是另一番景象呢?

    单字解释: 诸 葛 亮 留 下 一 位 大 将 本 可 挽 救 蜀 汉 可 惜 刘 禅 却 不 听 他 的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