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为什么马服君赵奢只赢了秦国一次,就能炫耀一辈子?你知道缘由么

    2023.09.06 | 历史网 | 次围观

    赵奢虽然只赢了秦国一次,但是赢了秦国的这一次却是整个春秋战国时期,其他人都不能赢的一次,也正因如此,赵奢才敢炫耀一辈子。

    大家要明白一点,赵奢之所以能够在春秋战国时期处于一种无敌的状态或者相对无敌的状态,必然是师出有名的。

    而这个师出有名和一个人物有着密切关系,那个人物是谁呢?是廉颇。

    大家都知道廉颇这个人本身非常有名气,而且他的战斗力几乎是爆表,以至于现阶段仍然有一些游戏把廉颇安排进一个角色里面对不对?

    而今天我们讲的这场战争是一场非常奇特的战争,在这场战争发生之前,赵惠文王直接把廉颇叫了过来,然后叫过来之后问:你可以去救援吗?

    为什么赵惠文王会问一个这么稀奇古怪的问题?这为什么?在问这个稀奇古怪的问题之前,它的主要目的和诉求是什么呢?

    这一点我们需要把时间往前稍微推一点,原因很简单,因为此时的秦国正在攻打韩国,韩国又向赵惠文王求救,赵惠文王正在考虑自己是否应该派兵救援。

    大家知道廉颇说的是什么吗?

    廉颇只说了一句话,道路实在是太远了,而且即便这种战争打起来又特别艰险,所以很难援助他们。

    这就是中文的魅力所在,那么我请问,廉颇明确拒绝了赵惠文王吗?

    并没有,对不对?

    但廉颇说的话明明白白一个意思,就是去韩国不可能,打死也不去......

    眼瞅着自己手下的将领不靠谱,赵惠文王也没有招了,只能再去找一个人,这一个人找的是谁呢?是乐乘。

    同样地,这一位大将也是这样说,道路实在是太难走了,而且咱们去了也没啥意思,所以我决定不去了。

    折腾来折腾去,赵惠文王竟然找不到一个像样的人能够率领部队去和秦国做战争。

    而直到这个时候,一个人来了,赵惠文王连想都没有想,直接把部队丢给了赵奢,赵奢率部队开始拯救韩国。

    在这场战争当中赵奢的表现,几乎可以称之为整个赵国战争指挥史上最亮眼的一笔。

    而军队刚刚离开30里,赵奢直接就在军队当中说了,这场行军作战我说了算,有谁来给我发布军事命令或者军士请求或者军士建议等直接处以死刑。

    这句话说完,赵军当中,一个侦查人员就过来了,请求赵奢极速救援武安。

    而赵奢听了之后,二话不说,实现了自己之前的诺言,把这个侦查人员直接就地斩首。

    紧随其后,赵奢又命令赵军坚守自己的影垒,一直等了28天,既不前走,也不后退,就一直在这呆着,只不过这个营垒他垒的是越来越高。

    在不久之后秦国那边就有怀疑了,我们这边派了部队去攻打韩国,你赵国的部队要救援也不救援,要撤退也不撤退,就在这呆着,这是什么意思呀?

    派了几个间谍过去,却被赵奢识破了,赵奢识破之后也没有为难这些间谍,反而把他们请到经营当中好吃好喝地接待着。

    这些间谍们吃饱了喝足了,开开心心地跑到秦国那边去,把赵奢这边的状态一说,秦国一下子开心了,原来你赵奢也不敢和我秦国打仗呀,既然这样那就好玩多了,我们只打韩国,于是一场战争轰轰烈烈地开始了。

    赵奢这边刚刚把间谍送走就立刻向战场前进,仅仅用了两天一夜的时间就到达了前线。

    这一下子把秦军吓得不轻,此时此刻秦军也慢慢无奈,只能把自己的所有部队叫了过来。

    但是因为中间发生了一些问题,再加上赵奢这边又有一个高人指导,赵奢用兵如神,在之后的战争当中,赵奢几乎是乘胜追击,势如破竹。

    再配合上当地的守军给秦军来了一个两面夹击,此战过后秦军几乎无法支撑战局死伤过半,万般无奈之下只能逃亡。

    为什么赵奢的名气这么大?

    如果我们只是谈论赵奢的话,会发现他除了这一场战争之外在其他情况之下并没有什么点睛之笔。

    但是只有这一场战争就已经足够了。

    我们可能很难意识到这一点,原因很简单,因为这场战争赵惠文王手下的几乎所有将领几乎都没有战争意识。

    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我想和其他国家打,打就打去吧,我们不敢管,请注意,不是不能管,是不敢管。

    赵惠文王这边所有的将领都退缩了,唯独赵奢迎难而上,此时的赵奢足以封神。

    无论他成功与否,而更巧妙地是赵奢几乎凭借一己之力击溃了秦国强盛的军队,那么赵奢的军事地位则更加巩固了。

    但是唯一可惜的是,赵奢去世的时间是在长平之战爆发之前去世的,因为赵奢去世的时间节点比较巧妙,导致另一个人物反驳登场,谁呢?

    他就是赵奢的儿子,纸上谈兵的赵括。

    相对而言,赵括的名气几乎比赵奢的名气还要大,这一点听起来有点耸人听闻对不对?

    但是如果我们仔细复盘一下春秋战国时期各个人物的排行表,就不难发现赵括的名气似乎更大一些。

    但是大家千万不要认为我在夸奖赵括,事实上赵括几乎是一文不值,也正是因为赵括的失误直接导致赵国被坑杀40万人。

    在公元前260年的时候,秦国和赵国又杠上了。两个国家的部队在长平这个地方对峙,而这个时候赵国因为蔺相如患了重病,廉颇率领部队攻打秦军,再加上秦军的反间计,导致廉颇受到了猜疑,而受到猜疑之后,赵孝成王请注意这个时候换了另一个王,听见了秦军间谍散布的谣言,直接把廉颇给撤了下来,换成另一个人当做赵国的将帅,他就是赵括。

    但是在赵括正式统兵之前,赵括的母亲就直接找到了赵王,然后明确表示我这个儿子干什么都行,就是不适合做将军。

    当时的王也非常好奇你的儿子还是你亲生的儿子吗,你为什么这么恨你的儿子,你的儿子如果通过此次战争给国家树立了碑名,那岂不是一件光宗耀祖的事情吗?

    赵括的母亲说小的时候我听到赵括在一旁说一些军事理论,我就特别开心,因为我家的儿子和他的父亲赵奢一样声名远扬,但是每每如此,我看到赵奢的时候赵奢总是眉头紧皱,他似乎对自己这个儿子并不满意。

    紧随其后,赵括的母亲又说了赵括的种种不是之处,但是赵王却铁了心要让赵括出兵,而这个时候赵括的母亲没招了,只能跪下来磕头说道,你让他出兵就让他出兵吧,但是有一点,等他出兵出现什么混乱的事情的时候,千万不要牵连到我,赵王同意了。

    果然如赵括的母亲说得那样,知子若如父知子若如母,赵括母亲说的这几句话,反而验证了赵括在最后一段时间里面的下坡路,甚至整个赵国的下坡路。

    在赵括取得了所有的军事统领的时候,白起这边也运用巧妙的情报,一而再再而三地失之计谋。

    这些计谋,直接切断了赵国的资种补给线,让赵国的士兵连饭都没得吃,赵括这边也彻底慌了,只能一而再再而三地组织士兵反抗。

    反抗了4次,围困了40多天都以失败告终,而在突围的过程当中赵括也直接阵亡,此时的赵国士兵几乎是群龙无首,几乎在短时间之内就直接被秦军坑杀了,前后损失总人数达到了45万人左右。

    而在这一次事故当中,如果没有魏国和楚国两个国家前来帮助,赵国估计就彻底亡国了。

    而魏国楚国两个国家前来帮助,也不要觉得魏国楚国和赵国的关系好,仅仅是当时的关系互利互惠而已。

    如果魏国楚国不来帮忙,那么第2个灭亡的不是魏国就是楚国。

    每每看到赵括我们总是说谁说虎父无犬子,赵奢和赵括就是非常典型的代表。

    但是无论赵括做过多么愚蠢的事情,无论赵括给赵国带来了多么大的灾难,赵奢在春秋战国时期的地位以及做出来的贡献都无法忽视。

    原因很简单,赵奢打赢了一场仗,虽然只打赢了这一场,但是这一场仗赵奢是整个赵国的最高军事统帅。

    没有一个人敢去,没有一个人愿意去。

    只有赵奢敢去愿意去,而且把这场战争打赢了,但凭借这一点就足够了。

    单字解释: 为 什 么 马 服 君 赵 奢 只 赢 了 秦 国 一 次 就 能 炫 耀 一 辈 子 ? 你 知 道 缘 由 么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