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泰山封禅,究竟是源于上古,还是始于秦始皇?

    2023.03.24 | 历史网 | 次围观

    泰山供禅意义重大,那么供奉泰山起源于什么时候呢?司马迁在《史记》中有单独的文章《封禅书》,提到了泰山封禅的来历。

    在这篇《封禅书》中,保存了一份关于凤山由来的珍贵史料,就是《管子·封禅篇》,讲的是“泰山上凤山七十二帝”,最初出自《吴怀之泰山凤山》”。当然,司马迁明明列举了十二位,从乌怀、伏羲、神农、黄帝……到周成王。

    事实上,《史记·封禅书》、《论衡》、《韩诗外传》等历史文献都记载了“七十二王会泰山”的事件。既然如此,泰山封禅真的起源于远古时代?然而,秦始皇的泰山封禅发生的事情却让人们对泰山封禅的来历产生了质疑,甚至泰山封禅的历史都有可能颠覆大家的传统认知。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这时,出现了治国路线之争,即儒法之争。在儒生的支持下,秦始皇决定在泰山封禅。

    《史记·秦始皇本纪》:(秦始皇)二十八年,始皇东征诸县,到邹仪山。他立碑,与鲁儒商议,刻石赞颂秦德,商议禅宗祭祀山川之事。于是上泰山,立石封印,拜于庙中。

    从以上文字不难看出,在齐鲁儒生的推动下,“刻石赞秦德”,而后泰山被奉为禅宗。

    公元前219年,秦始皇率领70名大臣和儒医准备上泰山供奉禅宗,以示为帝天命。然而,到了泰山脚下之后,出现了奇怪的一幕,那就是儒生众说纷纭,难以施行,于是秦始皇罢免了所有的儒生,采用了秦国的祭祀仪式来供奉泰山太。

    这里有个问题,儒生既然知道“泰山供禅”,为什么还要对供禅仪式“议论纷纷”呢?纵然在《史记·封禅书》中说,“礼(礼)已尽毁,其详不详,切记闻之”,但也不是乱七八糟。

    若真有“七十二王之泰山”,那礼仪也不可能全部毁掉!

    孔子传授弟子之术时说:“足斗(祭祀器皿,泛指祭祀)的礼仪,难说不正。”显然,孔子认为,不保持泰山封禅礼仪,就“难说”了。

    从这个细节可以看出,所谓“自古有之”意义重大、仪式隆重的泰山封禅,可能确实存在诸多谬误。

    据史料记载,泰山封禅起源于《管子》。你怎么知道千年前的泰山就有乌怀、黄帝等供奉的?而且,从现代考古学来看,甲骨文中没有商汤的记载,司马迁记载的周成王等等,也没有泰山禅宗的记载。

    《管子》中记载“齐桓公为霸主,在奎丘会见诸侯,欲供奉禅宗”,管仲却反驳说齐桓公功勋不足,可见禅宗载于泰山意义重大。若真有“七十二王授泰山”,把授泰山与禅宗、王德联系起来,那是超级大事,怎么能不详细记载呢?

    夏代以前不好说,甲骨文和周代文献中就不得不说了!

    其实,古人对泰山供奉禅宗的来历是有疑问的。如南宋马端麟驳斥“七十二宗”尊禅为“儒家”之说,“诗书无记载,非事实也”。

    从“四山”的由来来看,周天子曾让人考察四山,但泰山只是四山之一,并无特殊之处。泰山怎么没有怀石、黄帝等人供奉禅宗呢?

    而且在古代,黄帝等人的活动范围在陕西、河南等地。当地的华山比泰山高,西北的昆仑比泰山大。东岳泰山海拔仅1532.7米,西岳华山海拔2154.9米,北岳横山海拔2016.1米。从山的高度来看,古代的人是不需要去寻找泰山的!

    至于齐鲁之地,在商朝时期属于“东夷”之地,属于投降的部落,或者说是敌国的领土。既然如此,为什么伏羲、黄帝等人不在自己的领地内寻找山川供奉禅宗,而是去别人的领地内供奉禅宗呢?

    这也不合逻辑!

    看来,所谓泰山封禅“自古就有”,极有可能是齐鲁儒生编造的谎言。真正的泰山封禅,并不是从古代的武怀氏开始的,而是从秦始皇开始的。如果这一事实得到证实,无疑将颠覆很多传统认知。秦始皇之前,或许有人在泰山上做过小的祭祀,但供奉禅宗的绝对不是后世的泰山。

    秦始皇知道这是骗人的吗?这点毋庸置疑,但泰山供奉禅宗的目的,是为了显明功德,安抚关东六国。这一次,禅宗的供奉具有强烈的政治目的。由此看来,秦始皇对关东六国的整合并非没有做出努力,但最终还是失败了。

    至于泰山,因为有泰山风禅的加持,变成了“无山大于它,石漠老于它”,原本相貌平平的泰山终于成为五山之首。可见包装在古往今来的重要性。

    单字解释: 泰 山 封 禅 究 竟 是 源 于 上 古 还 是 始 于 秦 始 皇 ?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