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三峡绝壁藏诸葛亮兵书,刘备不用致猇亭战败,三峡工程现兵书真相

    2024.04.27 | 历史网 | 次围观

    长江三峡一直以险著称,而在其西陵峡段有一著名的峡中峡,其峡北岸峭壁间有一天然石穴,远远望去石穴中有几块叠在一起的块状物形似几卷书,人们称其为兵书,在它不远的下方绝壁上有一道下宽上窄酷似浮雕宝剑的石楞,因此而得名兵书宝剑峡。兵书宝剑峡两岸绝壁高耸、江面狭窄,水流湍急,可是这仍阻挡不了人们对兵书的追求。

    关于兵书的传说众说纷纭,有说它是大禹当年治水成功后留下镇压河妖的治水方略,也有人说是西汉张良用石头制成的《太公兵法》,而传的最神的莫过于诸葛亮献兵书助刘备伐吴说。传说公元220年,蜀汉大将关羽大意失荆州败走麦城被孙吴所害,蜀君刘备悲痛欲绝起兵伐吴为义弟报仇,诸葛亮因故不能同行便献兵书数卷,助刘备在危难时逢凶化吉。

    可是刘备心高气傲谢绝了诸葛亮的好意,心思缜密的诸葛亮唯恐有失便派人将兵书藏于伐吴的必经之路峡山的石龛中,以便刘备在行军途中能发现认为这是天授兵书。谁知刘备报仇心切,顺江东下,长驱直入,没有发现兵书,结果被孙吴军诱敌深入,最后落得火烧连营八百里,几致全军覆没的败局,这也导致刘备死后蜀中无大将精兵,失去了一统天下的能力。

    刘备在白帝城托孤时得知诸葛亮献兵书的良苦用心,感动之余深怕兵书会为孙吴所有便让诸葛亮取回兵书,诸葛亮叹到:“天意如此,取不回来了。”于是兵书便在石壁上生了根,明朝“前七子”之一的何景明在路过西陵峡时触景生情,他感怀诸葛亮的忠烈,赋诗赞道:“空岩一卷书,绿苔字应灭。志决功不成,千载有余烈。”

    诸葛武侯藏书虽是传说,但也并非空穴来风,据《三国志先主传》记载刘备确实在秭归一带活动了一年多时间后被吴将陆逊大破于猇亭。《归州志·山水》记载:“香溪东流三里为兵书峡,又名白狗峡…峡北石壁一孔,相传为诸葛武侯藏兵书处,望之若书卷也。”清代王世正的《蜀道释程记》记载:“秭归县兵书峡,峡半石壁有洞,中有石,形如鸯,俗谓武侯兵书峡。”

    后人慕诸葛武侯之名前来取书,传言有个商人打造了一只高桅大船,派身手水手执绳索挠勾挂在船桅顶乘夏水上涨至最高时跳上兵书峡取书,但最终无功而返。也有山民为了取书在半岩凿眼搭桥,可是辛苦了3年仍一无所获。号称“蜀中老猿”的清乾隆进士张问陶狂言:“天上阴符定不同,山川终古傲英雄。奇书未许人间读,我驾云梯欲仰攻。”最终仍败兴而归。

    直到上世纪90年代,三峡工程在兵书宝剑峡下游动工兴建,由于工程建设将山峡一带的长江水面最高抬至近175米水位,而兵书正处于175米水位线下,这为人们揭开兵书的神秘面纱提供了良机。2003年5月31日,三峡工程安全监督管理人员在三峡工程下闸蓄水长江水位达到110米高时巡逻至兵书宝剑峡终于看到了被人们传的神乎其神的兵书的真面目。

    原来这几卷传说中的兵书竟是3具叠在一起的木质棺材,经考古人员开棺后发现棺中有木剑鞘、骨剑饰、骨饰件、青铜巴氏剑、玉块等大量随葬品以及1具男性骨骸和1具骨盆腐朽无法判定性别的骨骸,墓主人的身份尚无法确定,但从随葬的大量陪葬品推测墓主人的身份应该极其尊贵,至此谣传了上千年的诸葛武侯藏书的真相终于大白于天下。

    本文由轩轩有礼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

    单字解释: 三 峡 绝 壁 藏 诸 葛 亮 兵 书 刘 备 不 用 致 猇 亭 战 败 三 峡 工 程 现 兵 书 真 相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