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大汉往事|“功人”萧何的第一贡献

    2023.04.08 | 历史网 | 次围观

    提起萧何在楚汉战争中的贡献,人人都会想起刘邦的名言:“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这就给人们一个错觉,似乎萧何是以后勤供应立功。

    当然,萧何总理后方事物,不断的为前线提供兵士,兵器,战马,粮秣,使打败项羽有了可靠的物质保证。但是,萧何另外一个更大的贡献,刘邦清清楚楚,却硬是讳莫如深,不愿意提起,颇值得玩味。

    项羽火烧咸阳,荼毒关中,将刘邦发配到鬼不下蛋的穷山恶水之中,绝望至极,刘邦打算以卵击石,拼个鱼死网破,关键时候,萧何提出了“养其民以致贤人,收用巴蜀,还定三秦,天下可图”的论断,为刘邦最后消灭项羽奠定了理论基础。在后来的战争中,刘邦屡受挫折而屡败屡战,关键就是有了理论的支撑,有了宏观的战略思想的指导。而且,还不用说张良的位置是萧何“让”出的,韩信是萧何月下“追”来的。

    萧何凭着这个本钱,成为汉家第一功臣。后来武夫争功,把刘邦逼急了,刘邦才把武将们骂作“功狗”,把萧何比成“功人”,称赞他“发踪指示兽处”,实际上指的就是此事。因为刘邦心里明白,如果没有萧何,就没有刘家队伍,就没有楚汉争锋,更没有刘家江山。

    刘邦为什么不明白说出来呢?原因很简单,他不愿意承认萧何是楚汉战争的总导演。

    萧何为什么不争辩呢?他很聪明,知道跟“上司”争功的危险。何况,萧何只图有一个挥洒的舞台,能够做大汉丞相造福于百姓就足够了,而不在乎“名”,不在乎是不是“总设计师”,不去争什么功利呢。

    所以,刘邦很聪明,他把“名声”“功劳”归于自己,把“利益”、“奖金”发给部下,当然,也把责任和义务交给部下——萧何只能勤勤恳恳“打工”了。

    当然,萧何也很聪明,他把成功归于上级的领导,自己得到实惠和地位。当然,还有权利以及挥洒的舞台。这一对君臣就是这么默契!《孤箫残荷》向读者讲述了这样一对君臣,相知,相惜,相得益彰——但却彼此提防......

    来源:环球姓氏周刊|编辑:萧建平

    单字解释: 大 汉 往 事 | 功 人 萧 何 的 第 一 贡 献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