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秦朝110万大军南征,国家有难却无人回朝,都最后去了哪里?

    2023.07.11 | 历史知识局 | 次围观

    在秦始皇一统六国之后,为了他的帝国大业还曾与周边地区爆发过两场规模较大的战争,一是派蒙恬北定匈奴,二是累计派兵110万人南攻百越。

    尤其是两次秦攻百越之战,让秦王朝损耗巨大,不仅在战时动用了当时大约全国总人口的二十五分之一到三十五分之一的人力奔赴前线参战,更是在战后大规模移民教化当地土著,意图使岭南地区与中原联系更加紧密起来,以巩固秦王朝对当地的统治。然而为何在秦朝危亡之际,岭南地区却未曾派兵增援,放任秦朝离崩瓦解。

    时间回到秦始皇初统六国之时,秉承着严酷的法家思想以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作为治国理念的秦始皇抱着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侵略野心,认为自己有权兼并天下。于是把秦王朝成立之后的第一个侵略目标定为当时的南越国。可几经沙场的秦军怎么也不曾想,当时生产技术落后,社会生活仍处于新石器时代的百越人让他们大败而归。

    一、第一次秦攻百越之战

    第一次战争爆发于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前219年)。首先,秦军的总体军事实力和战力规模,后勤补充等一定优于当时的百越国。这第一次南攻百越,秦始皇派出由屠睢率领的50万人的大型军团,前期的战争形势虽然十分乐观,他们顺利地攻城略地,打得百越人节节败退。然而到了战争后期,双方逐渐陷入僵持状态。

    这是由于秦军所发的50万人大军里其中大约40万名军人是秦国灭楚时留守楚地的,他们大部分人来自如今的陕西、河南、山西等地,还有十万是原先的楚军和参战的楚地人民。军队总体由北方人构成。

    在面对当时气候湿热复杂且了解甚少号称死地的岭南地区时,军队中大部分北方人实在无法适应南方的气候,大规模感染瘟疫,死伤无数,减弱了秦军的战力,无奈败下阵来。再者,百越人习惯于依山而居,对岭南地区复杂诡秘的地形深有了解,在战争前期百越人虽被秦军逼入山林,但恰巧选择了更适合自己的游击战来抵抗秦军的进攻。秦军在丛林野战中缺乏经验,又与当地人语言不通找不到向导,应战疲软无可奈何。

    随着军中将士的疫情越发严重同时秦军无力破解百越人的突袭侵扰。被重创的秦军陷入了一种尴尬的处境进而无力破防,退也无处可退。为了保存实力只好选择在地势相对低平的小平原屯田养兵,做好了和百越人打持久战的准备。

    可惜在公元前218年,百越在一位新首领的号召之下聚集起了一支前所未有的大军,在某天夜里向秦军所在的营地发动了突袭。

    一时间硝烟四起,兵戎相戈,场面壮烈血腥。本就气息奄奄的秦军被百越军队这一场报复性的突袭打得落荒而逃,连夜向后撤离,一场枪声刀影之后,秦军在这战场上留下了大约三十万具尸首,秦军统帅屠雎也战死在沙场之中,此时的秦军像是被扎破的气球,彻底泄了士气。而百越也因这场回光返照一般的报复性突击元气大伤,损伤难以预计。

    二、第二次秦攻百越之战

    一战之后,幸存的秦军将领将前线的战况发函回报到朝廷,信中提及秦军目前处境危急,群龙无首,士气低迷,增援不足。于是在始皇33年,也就是公元前214年,秦始皇在岭南之战的惨痛失败中总结了经验教训。

    秦始皇在第二次南征中实行了移民同化与长期驻守边疆的战略,派赵佗率领50余万人屯戍岭南战线,与之前受命留驻的三十万官兵,在岭南地区与南越土著人一道生存繁衍,以巩固秦朝对南越的监管控制。

    据史书所记“发诸尝逋亡人、赘婿、贾人为兵……以谪徙民五十万人戍五岭,与越杂处。”这只人数高达五十余万人的伐越军团,实际上就是一支主要由企图逃脱罪责未果的犯人、赘婿和商人这三类在当时社会地位较低的男子构成。秦始皇所赋予他们的不辞辛劳万里离乡的使命就是在岭南的秦据地里屯戍,即在当地半农半兵,开发当地并击阻百越人。

    在一切准备就绪之后,秦军发动了第二次对越侵略战争。由于秦军此次准备充足且百越早在前一次突袭中损失了大量的反抗力量,这次攻城尤为轻松,只用了一年左右的时间,秦朝便征服了整个南越国。

    三、百越的战后治理

    吞并百越之后秦始设立三郡,南海郡,象郡,桂林郡派赵佗总辖百越。并继续连年拉壮丁屯戍岭南。

    吞并百越之后秦始设立三郡,南海郡,象郡,桂林郡派赵佗总辖百越。并继续连年拉壮丁屯戍岭南。

    回顾这段历史我们不难发现秦朝正是百越之战拖垮的。两次南征南越,秦王朝不仅在战时消耗了当时大约全国总人口的二十五分之一到三十五分之一的人力奔赴前线参战,更是在战后大规模移民教化当地土著。如此劳民伤财可见一斑。

    大泽乡起义所描述的就是在第二次百越战争之后,秦军屯垦戍边对普通平民百姓造成的伤害。天下苦秦久矣,当时不知有多少人像陈胜一样,被迫拉了壮丁,戍死者十(分之)六七,不仅被迫背井离乡更有不少人最后客死异乡。秦二世元年秋,大泽乡农民起义最终爆发。一石激起千层浪,举国各地纷纷冒起起义运动,移民屯兵众多的南方地区反抗尤为激烈,不过三年,曾经不可一世的秦王朝就此消亡。而由赵佗镇守的岭南地区亦无暇自顾,防御亦难,更无法驱兵北上。

    总结:

    秦王朝最终也未能与始皇所想一般,绵延千秋万代,究其缘由正如同《荀子.哀公》中的一句名言“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秦在战国依靠秦人强势的军力不断蚕蚀他国攻池掠地,最终实现了一统。而秦王朝建立之后秦更是变本加厉地发动战争不断被迫更多的百姓为秦国的扩张野心服务。吞并大片山河却没有实施仁政,内部长期分崩离析,失去人心的制度,瓦解溃败也许只在一瞬。

    单字解释: 秦 朝 万 大 军 南 征 国 家 有 难 却 无 人 回 朝 都 最 后 去 了 哪 里 ?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