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新中国第一位女将军:一生无儿无女,却有20多个孩子环绕于膝下

    2022.07.03 | 历史知识局 | 次围观

    1955年9月27日,我军举行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次授衔典礼,庄严的国歌响起,将军们穿戴整齐,精神抖擞,在那群将领里面,李贞作为唯一的女将军,备受瞩目。

    当她行了一个标准的军礼后,毛主席走到她身边,握住她的手,对她说:“祝贺你,李贞同志,你是我们新中国第一位女将军呢!”

    图|授衔仪式上李贞被授予少将军衔

    1907年,湖南省的浏阳县有一个女婴诞生,那是一天早晨,太阳刚刚出来,在屋外,有一个男人来回地走着,显然他此刻心情异常紧张,伴随着一声啼哭,屋外的男人赶紧冲进房间。

    “怎么样了,都还好吧?”那人一脸焦急地问接生婆,看着眼前这个满头大汗的男人,接生婆笑着对他说:“恭喜恭喜,母女平安。”男人松了一口气,来到妻子身边,看着眼前这个刚刚出生的女婴,给她取名为“旦娃子”。

    在李贞刚刚出生两天后,父亲就不幸去世,撒手人寰,当时家里面有六姐妹,全部都需要母亲一个人照顾养大,生活十分艰辛。

    当李贞长到六岁的时候,她的母亲就把她送去做了童养媳,在做童养媳的那段时间,是李贞人生中最为黑暗的一段时间。

    李贞做童养媳的那家人姓古,在她刚进到古家的第一天,就肩负起了伺候古家六口人的重担,在古家,李贞时常会受到打骂,心中的委屈没有人可以述说,她只能每次在砍柴的时候,和附近几个做童养媳的小姐妹述说心中的委屈。

    图|李贞

    在古家的日子里,李贞每天面对的都是干不完的活和无尽的打骂,每天早上五点,当我们还在被窝里面的时候,李贞就已经起了床,挑水,做饭,伺候公婆,忙完这些之后,她又要很快地来到后山砍柴。

    本来这个年纪的小孩,还是在父母保护下无忧无虑地成长,但是李贞却有着这样悲惨的经历,她那瘦小的身躯,被生活的重担压得直不起来,我们同情这个女孩的经历,也同情那个时代受着同样苦难的女性。

    那是一种绝望,一种无助,当时有很多和李贞有着同样遭遇的女性已经认命了,但是,李贞却不认命,骨子里的倔强让她有着一股不服输的精神,她要把未来牢牢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1926年春天,大革命的浪潮席卷全国,工会,农会,妇女组织犹如雨后春笋般相继冒出来,全国各地都在闹革命。

    一天,李贞像往常一样来到后山砍柴,面对未来的生活,她真的不知道要怎么办,那时,她的姐姐告诉她妇女协会在本地悄悄建立了,大家都在闹革命。

    当时,李贞是第一次听到“革命”这个词,虽然她不知道革命到底是什么,但是她隐隐觉得,革命可以给她苦难的生活带来改变。于是,李贞就和姐姐秘密地参加了当地的妇女协会。

    当妇女协会的接待人员听说李贞的悲惨遭遇时,立刻同意了李贞加入妇女协会,并询问她的名字进行登记。

    “你叫什么名字?我这边需要进行登记。”妇女协会的接待人员问李贞。“旦娃子。”李贞回答道。刚听到这个名字时,妇女协会的接待人员皱了皱眉头说:“这个名字有点不太合适,既然要闹革命,就重新取一个名字吧!”

    图|戴帽子的李贞

    当时,李贞脑子里面突然想到了一个词,那就是忠贞不渝,她知道忠贞表示不背叛的意思,既然参加革命,就要永不背叛。于是对着妇女协会的接待人员说:“那我以后就叫李贞吧!”

    在当时的旧社会,尤其是在偏远的农村,人们对女性的发式也是有严格要求的,幼女留双短辫,少女梳单长辫,成年妇女挽发髻。当时,就因为剪了短头发,李贞又一次挨打了。

    那时,李贞剪完短发,准备回娘家,当时她还包了一块手巾。刚进家门,就看见她的母亲照着她的后脑勺就是两棍子,母亲对着李贞说:“你现在是做了媳妇的人,要剪到你家剪去,为什么要到我家来剪?”

    这时李贞回答道:“到谁家也要剪,这是现在的潮流。”母亲极力反对,封建的思想已经在她的脑海里根深蒂固,她容不得女儿这样做。

    而婆家那边也威胁李贞,叫她“出得门去,进不得门来”。但李贞是勇敢的,尽管他们都反对甚至威胁,李贞还是不为所动,坚持剪短头发。

    之后,李贞积极地投身到革命事业中,走街串户,到每个人家中传播革命的思想,多次完美地完成任务。

    1927年3月,在一盏油灯下,李贞面对着由一把镰刀和一把锤头组成的党旗庄严宣誓,自愿加入中国共产党,宣誓完毕后,李贞正式成为了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

    然而,就在李贞加入中国共产党一个月后,街上贴出来一张通缉令,上面赫然写着李贞的名字和印着李贞的照片。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开始了对共产党人的血腥屠杀。

    5月21日,湖南军阀许克祥在长沙发动了马日事变,当时,李贞和其他的一些共产党人受到了通缉。

    图|许克祥

    那时,李贞胆小怕事的婆婆看到通缉令,害怕自己和家人被牵连,于是急忙和李贞撇清关系,还赶紧让儿子写了一封休书,送到了李贞的娘家。当时,躲在娘家后山的李贞知道这个消息后,不仅没有沮丧,反而感到高兴,自己终于从那个魔爪里逃出来了。

    1927年,毛主席领导的秋收起义队伍拿下醴(lǐ)陵,紧接着又攻下了浏阳城,听到消息后的李贞赶紧和队伍取得联系,参加了攻打浏阳城的行动。

    1927年的10月,王首道,张启龙等一些老革命党员在中共湖南省委的指示下,回到了浏阳东乡,重建这里的党组织,李贞马上收到消息并与他们取得了联系。

    在1927年的年底,李贞和王首道,张启龙等人在这个地方组建了浏东游击队。“红军本姓天,居在高山尖,白天冒一个,晚上好几千,领头的是女将,智勇又双全。”这是在当地的一首童谣,而这位女将,指的就是李贞。

    图|王首道

    那时候,游击队还刚成立不到一年,每天都会在当地进行武装斗争。白天,李贞带领着游击队员帮助老乡种地,晚上就出来攻击当地的团防局,联防局等。

    革命的火焰越烧越旺,李贞在浏阳县城的队伍也越来越大,这种种的一切,让国民政府感到害怕,于是就出手镇压,对李贞所在的游击队发起“冬季围剿”,而李贞也是在那一次围剿中,遇到了她参加革命以来最接近死亡的一次战斗。

    那个时候还是冬天,李贞和往常一样,带领着游击队伍帮助老乡干活,在一个叫十八折的地方,遭遇到了敌人的袭击。十八折的地形就和它的名字一样,有很多弯道,附近还有着高高的悬崖,十分危险。

    本来李贞打算从这个地方直接返回游击队的据点,就在这时,传来了一声枪响,李贞和游击队队员马上找地方躲了起来,通过观察他们找到了敌人的位置。战争一触即发。

    十八折顿时硝烟弥漫,当时李贞已经怀有四个月的身孕,于是游击队队长决定,派几名战士掩护李贞撤退,听到队长的命令后,李贞当即表示反对,对着队长说:“我是共产党员,怎么能先撤退呢?要撤退也是群众先撤退。”

    队长在听到李贞的话后,多派了一个突击组,用来掩护李贞和群众们撤退。这时敌人发现了突击组,便把大部分火力指向了突击组。由于当时太过于混乱,导致李贞和群众们走散,而自己身边也只有几名队员。

    让李贞值得万幸的是,敌人被他们所吸引,而没有去追击群众。当李贞和队友们来到祖师岩的悬崖上时,他们的弹药用完了,后面是高高的悬崖,已经没有退路。

    图|李贞将军

    看到这个情景,身后的敌人也停止了射击,只听见有个人说:“给我抓活的。”话音刚落,就看见敌人开始向着李贞等人逼近,形成一个包围之势。这时候的李贞也看出了敌人的想法,于是她在心中下了一个决心。

    李贞对着身边的队友说:“敌人想要将我们全部抓住,但是我们绝不做俘虏,身后就是悬崖,不怕牺牲就跟我一起跳下去。”只见李贞第一个带头,身后的队友看到李贞跳下悬崖后,纷纷一起跳下了悬崖。

    当李贞刚开始有点微弱的意识时,她就被巨大的疼痛惊醒,发现自己卡在悬崖边上的树丛中,她想要慢慢地站起来,但是只要一动,血就泉涌般地从双腿流下来,虽然保住了一条性命,但是她的孩子已经没了,李贞十分痛苦,作为一个母亲,这种伤痛无疑是十分巨大的。

    这时,李贞发现旁边有了动静,原来是刚刚和自己一起跳崖的队友,他也受了很严重的伤,但是勉强还能站起来,于是,在队友的帮助下,李贞咬着牙走出了崖底。

    在一个老乡家里,简单地处理了一下伤口,换了一身衣服,就又不得不继续赶路,而且当时李贞腿上的血已经结痂(jiā),这时又要马上赶路,所以双腿都被磨破了。

    这天,李贞和那名队友赶了五六十里的山路,终于找到了游击队,见到游击队的那一刻,李贞再也支撑不住,晕了过去,游击队发现后,赶紧对李贞进行了救治。

    这时候的李贞急需静养,但是由于当时敌人还在“围剿”中,所以游击队不得不继续赶路,终于在经过四十多天的路程后,游击队终于来到了安全的地方。

    李贞那种不怕牺牲的精神让我们感动,在刚经历了这样一次大危险后,李贞依旧坚持选择这样一条道路,毫不动摇。后来在苏区,成立了一个湘赣军区妇女团,主要是配合主力军作战。

    当时经过组织安排,李贞来到了瑞金党校学习,在她学成归来后,被调到湘赣红四校担任政治部主任。

    1934年的8月7日,李贞和红军学校一起跟随红六军团从赣西出发,踏上了艰难的长征之路。后来,李贞又被调往了红六军团政治部担任组织部长。

    那天,李贞从外面扩充红军回来。刚来到门口,就看到了陈琮(cóng)英,当时李贞和陈琮英已经相熟,是非常好的朋友。李贞一边打招呼,一边邀请陈琮英进去坐坐,那天晚上,李贞和陈琮英聊了很多,大多是一些工作上面的事情。

    图|陈琮英

    夜已经很深了,就在陈琮英准备回去的时候,她对李贞说了一句话,就是这句话,让李贞沉默了。陈琮英对着李贞说:“女人结了婚,事情是要多一点,但也不能一辈子单身啊。”陈琮英提到的“结婚”、“单身”等字眼刺中了李贞的心。

    是啊,自己现在已经是25岁了,如今还在单身,这是当时李贞心里的想法,她沉默着不说话。看见李贞不说话,陈琮英便挑明说:“我给你介绍个人怎么样?”李贞问:“谁?”

    陈琮英笑着说:“甘主任,你们认识的。”李贞听后大吃一惊:“甘泗淇。”其实早在1932年,李贞就与甘泗淇相识,当时,甘泗淇担任湘赣省委宣传部部长,李贞也被调到了湘赣省委工作,那个时候,他就认识了李贞。

    回想起与甘泗淇的一幕幕,李贞还是摇了摇头说:“我只是一个童养媳,而甘泗淇曾经还在苏联留过学,文化上面相差太大了。”听到李贞的顾虑后,陈琮英笑着说:“这有什么,文化上有差异还更好,正好还能向他学习呢!”

    图|甘泗淇

    只见李贞还是摇着头,犹豫不决,这时陈琮英又说:“甘主任对你的印象很好哦!”说完,便离开了,房间里面只剩下李贞一个人,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那天晚上,甘泗淇在房间里面写日记,当写到一半到时候,他停了下来,想起了一个女孩,于是翻找起之前写的日记,只见日记上面赫然写了四个字“红校,李贞”。看着这四个字,甘泗淇的思绪慢慢地飘到了远方。

    那是他第一次见到李贞,当时李贞正在红校教同志们唱歌,看见有长官走过来,于是赶紧打了一个手势,把正在唱歌的同志叫停,之后又跑到甘泗淇一行人面前,敬了一个非常标准的礼。

    当时李贞还是短短的发型,腰上系了一根皮带,穿着一双草鞋,这个年轻活泼的女孩当时就引起了甘泗淇(qí)的注意,他从那个时候就开始对李贞有了好感,回去之后,脑子里面想的也都是李贞。

    在得知甘泗淇对自己的印象也很好时,放下了心中的疙瘩,之后两个人接触越来越频繁,两个人的心也越来越近,不久,他们就走进了婚姻的殿堂。

    图|甘泗淇和李贞

    1935年的元旦,湘西永顺县塔卧镇的红二军团里,锣鼓喧天,鞭炮齐鸣,在一个老乡家的房间里,李贞和甘泗淇结婚了,他们夫妻将一同携手,在革命的道路上互相前行。

    在长征途中,李贞被任命为红六军团的组织部长,跟随军团打仗的同时,还要给战士们做政治工作。

    在1937年的时候,侵华日军发动七七事变,全面抗战爆发,为了团结广大妇女投身抗战,延安创办了一所妇女干部学校,担任八路军120师直属政治处主任的李贞服从组织的安排,回到部队,担任妇女干部学校的校长。

    当时的甘泗淇则是在前线抗战,一直到战争胜利。他们夫妻俩在抗战时期也是相互配合,在事业上面相互支持,共同完成自己身上肩负的使命。

    1947年,西北人民解放军野战军成立,当时甘泗淇任西北野战军的政治部主任,李贞则是政治部秘书长,夫妻两个又可以共同作战,一起解放我国的大西北。

    1949年10月1日,毛主席在天安门上向着全世界庄严宣誓,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成立了,在这伟大的时刻,李贞也来到了天安门前观礼。当毛主席话音刚落,李贞就激动地哭了出来,新中国终于成立了,自己以前的努力终于有了结果。

    中国人民再也不用受到外国人的欺负,可以过上好日子了。李贞不知道有多少个日夜都在盼望着这一时刻,现在这一时刻到来,她除了激动,还有无比的自豪。

    图|1949年10月1日,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新中国成立之后,李贞和甘泗淇没有待在家过起二人世界,他们依旧是携手共赴战场。

    1950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来到了朝鲜战场,当时的甘泗淇夫妻俩正在指挥西北大军开展剿匪斗争,不过,他们还是密切关注朝鲜战场的战况。

    图|跨过鸭绿江

    1951年3月,中央军委任命甘泗淇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而且还亲自点名李贞为政治部秘书长,让他们一同来到朝鲜参加战斗。

    在朝鲜战场上,李贞和甘泗淇不敢大意,做好每一件事,争取战争能够早点胜利,之后,在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共同努力下,朝鲜战争终于胜利了,那天,李贞和甘泗淇带着战争胜利的喜悦,回到了祖国。

    1955年9月27日,授衔仪式结束后,在中南海怀仁堂后面的草坪上,举行了隆重的庆祝酒会,在当天下午,甘泗淇被授予了上将军衔,李贞则被授予了少将军衔,这一对将军夫妇,在酒席上,显得格外引人注目,很多人都过来给他们敬酒,但是,这所有的光鲜背后,还有着心酸。

    图|毛主席和李贞握手

    什刹海旁边的一个小小的四合院,就是李贞和甘泗淇的家,本来他们可以分到更好的房子,但是他们却坚持不要,想把好房子留给别人,而选这间四合院的原因,就是因为这间四合院的房间多。

    每次到了吃饭的时候,光小朋友就要坐上两三桌,欢声笑语,孩子们亲切地叫着甘爸爸,李妈妈。但是在这些孩子中间,却没有一个是李贞夫妇亲生的。

    不是他们不想要自己的孩子,而是因为种种原因,剥夺了他们做父亲母亲的权利。

    在艰苦的长征途中,当时李贞还怀有身孕,部队为了照顾李贞,专门给她配了一匹马和一顶帐篷,那个时候的李贞身体并不是很好,但是每当看见那些受伤的战士,她都会主动地把自己的马和帐篷让给他们。

    终于,长时间的跋涉以及辛苦的劳动,李贞的身体终于支撑不住了,当甘泗淇听到后,他将自己唯一的私产,莫斯科中山大学奖励给他的一支金笔卖了,买来了针剂,才让李贞的身体渐渐地恢复过来。

    虽然身体已经恢复,但是李贞却失去了她刚怀上七个月的孩子,长征路漫漫,到处都是艰难险境,这些都让李贞永远失去了生育能力。

    虽然李贞和甘泗淇没有自己的孩子,但是,他们却把自己孩子的爱分给了更多的孩子,他们先后抚养和代管烈士遗孤,战友子女达29个之多,一生无儿无女,却有20多个孩子环绕于膝下,这也是非常幸福的。

    图|李贞(左),甘泗淇(右)

    孩子一多,吃饭上学就成了问题,虽然他们夫妇的工资也比较高,但是毕竟有二三十个孩子,压力也非常巨大,所以,他们总是省吃俭用,把最好的都留给孩子们,就算生活再怎样困难,都没有想过要放弃。

    1990年3月11日,新中国第一位女将军去世了,享年83岁。

    李贞把自己的青春年华都献给了祖国,把自己的爱都给了孩子们,在她的身上,我看到一个中华儿女的担当和勇敢,也看到了她作为这些孩子母亲的伟大。

    单字解释: 新 中 国 第 一 位 女 将 军 一 生 无 儿 无 女 却 有 多 个 孩 子 环 绕 于 膝 下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