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中华五千年历史文化! 读史使人明智!鉴以往而知未来!
0

新四军女兵巧藏十三箱银子的故事

2024.04.06 | 历史知识局 | 次围观

在抗日战争的滚滚大潮之中,有不少平凡人的故事。他们虽然平凡,事迹却不普通。

郑瑞英就是这样的人。

1940年“皖南事变”后,日伪军趁机大举向盐阜地区进行大扫荡。为避免被日伪军和顽固派歼灭,新四军各部陆续撤出根据地进行转移。

在撤出盐城时,新四军有一批银器和少量金器,这是江淮银行的基金。这些金银最后被装入了13个大箱子,金银在里面塞得满满的,搬运起来非常吃力。

为了搬运这批金银,新四军将任务交给了银行的税务所。税务所的20多名身强力壮的税警,轮流搬运着这些笨重的大箱子跟着部队一起转移。

当时,税务所的职员郑瑞英跟着搬运大军一起行动,时刻保护这这些银子的安全。他们昼伏夜行,远离日军据点和关卡,尽量避免被鬼子发现。

在一次运送的过程中,日军驾驶着汽艇前来搜查,运金队躲在芦苇荡里,差点连同13个银箱一起被鬼子抓获。

不久之后,运金队伍遇到抗大五分校的冯定副校长,这13个银箱又转交给了抗大的战士们。从此,郑瑞英就跟着抗大一起行动。

几天后,部队来到了大中集附近。此时暴雨连天,河水涨得齐腰深,13个银箱扛在肩上、走在泥泞的道路上经常打滑。而就在部队走到一个叫做八大家的村子附近时,又与敌人遭遇。抗大先遣队迅速投入战斗,负责运送银箱的士兵和郑瑞英等人则撤到了丁家墩子附近。

当天晚上,冯校长找到郑瑞英,并告诉她现在战斗紧张,扛着银箱行军不便,所以他们准备将银箱埋到屋后的池塘中去。为了保护这批银箱的安全,冯校长决定让郑瑞英留下来照看,部队打回来时再来取这些银子。

从此,郑瑞英和13箱金银就留在了丁家墩子。郑瑞英时刻关注着池塘里的水,留意着日伪军的一举一动。有很多次日伪军到墩子里扫荡,幸亏郑瑞英巧妙周旋,才避免了被日伪军察觉银箱的秘密。

一个多月后,抗大还没来取银箱。而池塘里的水却越来越少,再这样下去埋在池塘里的银箱早晚会被日伪军发现。郑瑞英非常着急,她冒着生命危险到处去打听、寻找新四军的下落。

经过一番辛苦寻找后,郑瑞英终于从附近村子找到了新四军的一个营。当时这个营也有战斗任务在身,无法搬运银箱。于是只得在当天夜里将银箱挖出,另外埋在了一个安全的地方。

又过了一个月,部队终于回来了,他们将13箱银子挖出并将其安全送到了新四军军部。13个银箱安全送到军部后,为新四军重建部队起到了重要作用。

战后,郑瑞英因为保护银箱有功,得到了陈毅军长的亲口赞扬。

单字解释: 新 四 军 女 兵 巧 藏 十 三 箱 银 子 的 故 事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